在班主任教学工作中如何加强爱心及心理教育

2018-02-26 10:48刘奇鑫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爱心教育心理教育初中班主任

刘奇鑫

摘要:现代的学生早已不一味地服从,他们自由、批判,想要更多的尊重和话语权。初中班主任教育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遵循教育管理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交心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笔者就简要谈谈在班主任教学工作中如何加强爱心及心理教育。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爱心教育;心理教育;教育管理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047

2013年29歲的我担任了七年级九班的班主任,可以说我和学生是共同成长的。谢里夫的“游动效应”中谈到,社会规范就是群体特有的,并与其成员认同的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是群体成员行为的参照标准。所以,刚入学立规矩便尤为重要。为了让刚刚成为雏形的规矩持久,我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表情,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厌烦,我只能花费心思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推陈出新设计有趣活动。直到八年级的秋季运动会上,我才意识到规矩不是刻板在脸上的条条框框,而是烙印在心里,规范行为的情感。那次运动会上班里好多同学踊跃参加,运动员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台下的观众欢呼雀跃为之鼓劲加油。随着赛事一项项进行,我们班的学生取得一项项骄人成绩,学生自发组织后勤服务的服务,投稿的投稿,有的主动做起运动员的心理疏导小专家和接八百米运动员的小助手……学生没有一个冷漠旁观的,全部积极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我们班以八十一分的历史最高成绩夺得团体第一!还记得当听到广播播报这一消息时,我和学生抱成一团,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荣誉。一个班级的凝聚力绝对能够在集体活动中体现出来!学生感受更强烈的爱绝不是沉闷古板的,而是感同身受,与之共荣辱的挚友般的爱!

一、类似母亲般的爱

三十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很多已为人父母,我也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我深深地感觉为人母前后对学生的爱的体会是有所不同的。我是在生育后担任的班主任,还记得开学典礼上,我的发言中有一句话:我不仅有一个孩子,我有五十六个孩子,这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我也听到台下掌声最热烈的是我的五十六个孩子。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这不正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吗?

二、心理学问深似海,教学实践重如山

现代教学越来越注重心理学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内容。教学中尤其是班级管理中合理运用一些心理学知识不仅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还会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下面我浅谈几个心理学理论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注意的稳定性

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是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但是,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或减弱,也就是注意的动摇。投射到教学上我们就要思考了,学生往往分心走神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如果我们能在方式上或者是语音语调上做出及时的调整变化,就能再次引发学生注意。所以,教学设计上一定要下足工夫,备好课,体现趣味性,全员参与性。

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每一种液体都对应一种体质类型。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四种气质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了解了这些我们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胆汁质的人耐受性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而不知疲倦,显得精力旺盛,外向直爽,缺点是心情变化剧烈,脾气暴,难以自我克制。我班里一个典型的孩子就是这样的气质类型,他不喜欢数学,但他一旦要钻就不放弃,所以我推荐他去做数学课代表,果然在爱面子和爱钻研的结果下他的数学成绩一天天进步着。多血质的人活泼敏捷,反应快,容易适应坏境,善交际。我们班的班长就具有这样的品质。所以他的气质也感染着其他人,很受同学爱戴。黏液质的人举止平和,头脑清晰做事有条不紊,稳定性强。我们班的两位学习委员具备这样的气质特征,在同学间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同时他们平和的性格也避免了工作中与各小组长的矛盾。抑郁质的人行为极端内向,敏感孤僻,寡欢爱独处。这类同学一定要注意与之多主动沟通,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扩大优点以增加其自信和积极性!

参照群体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初中生的社会化受同伴群体的影响很大。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交友群体,在孩子的交友问题上给予引导,同时及时和家长沟通。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自我又分社会自我(3-14岁)和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班主任是参与学生社会、心理自我发展的重要角色之一。所以,初中三年是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的关键三年。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理解孩子强调自我价值,自我理想的表现,助其找到自尊自信。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心理学家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对个体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影响。这就帮助我们理解学生与家长间的关系折射出学生的行为。与家长交流过少的孩子往往与他人保持距离,不愿参加群体活动。对家长过分依赖的孩子又总是以己为中心,处处寻求注意。受父母过分控制的孩子则倾向于控制他人,易独断专行。只有孩子与父母适宜地沟通,融合;父母对孩子既有要求又要给予一定的自由,隐私权,才能让孩子获得最大的满足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班主任在引导孩子的同时也要引导家长。

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青年班主任只有不断学习,大胆创新;脚踏实地,勤垦实干;不断反思,调整心态才能有长足的发展,才能将爱的种子植入身后的学生心中,使教育事业开花结果,更加辉煌灿烂!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田家炳中学 527300)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心教育心理教育初中班主任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以“爱”为基础,做好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