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了新起点

2018-02-26 04:30杨志华刘薇彭思雯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生态

杨志华 刘薇 彭思雯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谋划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并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军队建设、祖国统一事业、國际外交、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大会。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十九大报告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专门部署,而且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报告的各部分。从词汇统计来看,在整个报告中,“生态文明”出现12次,“美丽中国”出现3次;“绿色”出现15次,“绿色发展”出现4次;“生态”出现43次,其中讲自然生态的有39次,“环境”出现29次,其中有22次关于生态环境,“资源”出现13次,其中有8次关于自然资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报告的高频词之一。

一、生态文明建设站上了新时代新起点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正如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所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也是成效最好的时期。”概括起来是五个“前所未有”: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环境状况得到改善;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五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此外,过去五年还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同时,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对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目前还远不能满足这种强烈的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还需要打好三大攻坚战,其中之一就是污染防治攻坚战。这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二、生态文明写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八个明确”标出了核心内容,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生态文明新篇章写入了十九大报告,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系统回答“新时代应建设什么样的美丽中国、怎样建设美丽中国”这个大课题。在总任务方面,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实现的“美丽中国”的目标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任务之中,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矛盾还特别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生态环境方面的更高的需求,而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还突出存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难以满足老百姓的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方面,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必然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体系,运用最严格的法律制度来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在建设美丽中国总任务的统领下,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不动摇

十九大报告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第九条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方略。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方略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文明才真正可持续。“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在定位上,十九大报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键是要克服过去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思维,并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怎么理解这个理念?山高沟深偏远可能是致贫的原因,但如果在山水上做好了文章,就可以转变为致富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不少地方通过发展旅游扶贫、搞绿色种养,找到一条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经济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路子,正所谓思路一变天地宽。”也就是说,只要思路对了,保护好绿水青山,为大家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并不会限制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倒能过促进经济发展,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强调绿色又强调发展,是真正将绿色与发展统一起来的新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倒逼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助推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endprint

四、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迈向“步步高”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依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规划好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分短期、中期和中长期,设定了清晰的阶段性目标。

从现在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从二0二0年到二0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设定的目标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生态文明将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一道全面提升,展现一幅新型现代化图景。“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五、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体制改革

十九大报告第九部分,是就生态文明建设专门作出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报告围绕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三个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展开,而着重点则放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这次特别强调的是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

解决資源节约问题,关键是要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必须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国家节约行动,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解决环境治理问题,目前需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水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解决生态修复问题,目前仍需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等。为了激励大家参与生态修复,报告强调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综观人类历史上的生态环境问题,过去之所以解决得不太好,往往陷入“公地悲剧”困境和“先污染、后治理”模式之中,就因为生态环境问题在空间上具有公共性,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为了解决公共性和滞后性特征所带来的问题,就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十九大报告对于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进行了专门部署:一是机构改革,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克服过去“九龙治水”的困局;二是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由国家来承担起公地看管的职责,克服“公地悲剧”困境:三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国家统筹各个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区定位,让各个地区按照自身生态环境承载状况和发展潜力状况,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避免后发地区重蹈先发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总之,十九大翻开了谋划生态文明新篇章,踏上了建设美丽中国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而努力。

(责编/吴耀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生态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文明歌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追踪绿色的秘密
盱眙生态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