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英+钟博+蒋婷婷+刘东博+阎德喜
摘要 利用常规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10月8—10日大连地区出现的暴雨、大风和强降温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地面倒槽、副热带高压、切变线和高空冷涡影响大连地区出现了暴雨、大风、强降温的天气系统。降水时段有暖锋降水和冷锋降水2个阶段。副热高压偏强、切变线稳定少动使暴雨持续时间较长。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的建立为降水提供了水汽输送和动力条件。本次降水水汽通量中低层较大,700 hPa最大。水汽通量散度中低层为辐合,高层为辐散。降水时段有较大的比湿场,为降水的产生提供丰富的水汽条件。强涡度柱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是产生暴雨的动力条件。冷空气的侵入,降温剧烈。由于冷空气侵入锋生过程明显,出现大风天气。此次降水多个模式预报较准确,东北9 km WRF模式预报最好,T639预报量级偏小。
关键词 暴雨;急流;水汽通量;位涡;辽宁大连;2017年10月8—10日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225-02
暴雨具有突发性强、强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是我国东北地区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1]。目前,已有诸多学者对我国东北地区暴雨强度、时空分布特征、气候特征以及天气个例诊断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成果[2-5]。郑秀雅等[6]研究发现,东北地区暴雨主要出现在6—8月,局地暴雨天气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区域性暴雨。公 颖等[7]研究发现,高空急流、高空槽、为气旋(或倒槽)顶部(或东部)切变线分别为辽宁暴雨过程高层、中层、低层的主要影响系统。陈传雷等[8]研究发现,辽宁地区暴雨主要影响系统分别为高空槽、冷涡、华北气旋、江淮气旋、静止锋、东北低压、副高后部切变线、热带低压,其中5月主要影响系统为冷涡,6月主要影响系统为华北气旋,7、8月主要影响系统为华北气旋,其次为江淮气旋、副高后部、热带系统,9月以东北低压影响为主。
大连市位于辽宁省南部沿海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易出现暴雨、大风和强降温天气。2017年10月8—10日大连地区出现了暴雨、大风和强降温天气,恶劣的天气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影响。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多个模式进行了检验分析,以期揭示极端暴雨大风强降温的动力学成因及其物理机制,为提高此类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供参考。
1 天气概况
受高空槽和地面气旋的共同影响,2017年10月8日8:00至10日14:00大连地区出现了一次区域性暴雨大风天气过程。此次天气过程中降雨分布较均匀,大连地区平均降雨量60.2 mm,最大降雨量126.8 mm,出现在普兰店天成站。有3个站降雨量>100 mm。降雨过程中伴有大风、强降温天气,金州、旅顺、长兴岛出现>17.0 m/s的大风,长兴岛站达到20.7 m/s,48 h最高气温下降10 ℃,平均气温下降8 ℃。
2 环流背景
由500 hPa环流形势可知,2017年10月8日20:00新疆北部已形成高空冷涡,中心强度为560 dagpm,并与强度为 -32 ℃的冷中心相伴(图1)。冷中心与低涡中心接近重合,高空槽位于100°E附近,槽后冷平流较为明显,导致锋区加强,东北地区受暖脊控制,西南急流带穿过内蒙—吉林—黑龙江地区,最大风速为26.0~36.0 m/s。副热带高压特强,588 dagpm西伸至97°E,北界位于38°~40°N,经度为130°E,中心强度为596 dagpm。9日20:00冷涡中心东移南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河套至辽宁一带形成24.0~30.0 m/s急流带。10日8:00—20:00冷涡东移,588 dagpm南撤,降雨过程逐渐结束。
9日8:00,700 hPa河套地区低涡不断发展(图2),锋区加强,风速加大,存在2支急流带,一支急流带为广东—山东—大连,另一支急流带为云南—河北—大连,2支急流带在渤海至大连地区汇合。850 hPa和925 hPa有弱的切变维持。
3 地面形势场
由地面图可知,8日20:00至9日8:00第一阶段受南方倒槽影响,大连地区位于倒槽顶部,暖锋从8日20:00至9日14:00在大连地区维持,主要降雨时段在暖锋附近。9日14:00后,随着冷空气的侵入,冷锋开始影响大连地区,转入第二阶段降雨,降雨仍在持续但降雨强度减小,大部分地区转入偏北风,气压梯度增大,等压线密集区移向大连地区,风力增大,陆地引发8级大风,气温急速下降。
4 成因分析
4.1 水汽源地及输送
充足的水汽输送是产生强降水的必要条件之一。第一阶段强降雨时(2017年10月9日8:00)1 000 hPa水汽通量为8 g/(cm·s·hPa)(圖3),水汽通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850 hPa高度时达到最小,之后水汽通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700 hPa时最大,为16 g/(cm·s·hPa),700 hPa以上水汽通量逐渐减小,表明此次降雨中层水汽输送比底层强。
分析表明,10月9日8:00降水时925~1 000 hPa为辐合,1 000 hPa水汽通量散度达到-30 g/(cm2·hPa·s),850 hPa以上为辐散。表明辐合中心向下发展,辐合层在近地面超底层,辐合层较薄。
分析比湿场可知,8日20:00至9日20:00比湿达到8~9 g/kg,10日8:00—20:00比湿减小到5~7 g/kg,降雨随之减小。
4.2 涡度动力条件
8日20:00降水开始时925~1 000 hPa涡度为负值,500~850 hPa涡度为正值,上升运动区400 hPa为负值。9日8:00随着降水加强,上升运动区高度降低至850~925 hPa,最大值为31×10-5/s。9日20:00 700~925 hPa为正值,最大值位于850 hPa,为44×10-5/s,低层上升运动增大。10日8:00, 500~1 000 hPa均为正值,但最大值位于925 hPa,为32×10-5/s。由此可知随着降水加强,上升运动层增大,中心强度增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endprint
9日下午冷空气侵入,降雨强度减小,转入偏北风,风力开始增大,大风出现由于冷空气侵入锋生过程明显。冷空气强度强,降温剧烈,24 h气温下降8 ℃,加之风力大,人体感觉非常寒冷。
5 数值预报
综合分析各数值预报模式,东北9 km WRF模式预报时间段和降雨范围准确,量级比较准确,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在50~100 mm范围内。欧洲模式预报时段范围比较准确,降雨量级接近实况,降雨中心接近实况。日本降雨时间、降雨范围、降雨中心更接近实况,预报准确。美国GFS预报、国家局GRAPES预报较准确,T639预报量级偏小。总体上看,此次降雨过程各个模式预报均较准确,说明模式预报对稳定性降水预报准确性较高。
6 结论
(1)副热带高压、地面倒槽、切变线和高空冷涡是影响大连地区出现暴雨、大风、强降温的天气系统。降水时段由暖锋降水和冷锋降水2个阶段,暖锋降水降雨量较大,冷锋降水降雨雨量减小。副热带高压偏强,切变线稳定少动使降雨持续时间较长,高空、低空急流的建立为降水提供了水汽输送和动力条件。
(2)本次降水中低层有较大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中低层为辐合,高层为辐散。降水时段有较大的比湿场为降水提供水汽条件。强涡度柱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是产生暴雨的动力条件。冷空气的侵入,降温剧烈。大风出现是由于冷空气侵入使锋生过程明显。
(3)此次降水天气过程为稳定性降水,各个模式预报报准确性较高。东北9 km WRF模式预报最好,T639预报量级偏小。
7 参考文献
[1] 王东海,钟水新,刘英,等.东北暴雨的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7,6(22):549-560.
[2] 丁士晟.吉林省大暴雨的统计分析[J].大气科学,1983,7(4):432-437.
[3] 卢娟,孟莹,潘静,等.近4年辽宁极端降水事件分析[J].辽宁气象,2004(4):8-9.
[4] 景学义,方丽娟,郭家林,等.黑龙江省暴雨的特征及天气学分类[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1):54-58.
[5] 劉实.东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区别[J].吉林气象,2000(3):12-14.
[6] 郑秀雅,张延治,白人海.东北暴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19-43.
[7] 公颖,陈力强,隋明.2001—2010年辽宁区域性暴雨阶段性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6):14-19.
[8] 陈传雷,孙欣,蒋大凯,等.辽宁省夏季降水特点分析[C]//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