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

2018-02-26 20:04李辉何玉玲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8年1期
关键词:共享机制专业教育融合发展

李辉+何玉玲

摘 要:在双创的大环境与强调实训中心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下,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创新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将教学实训、科研项目、职业培训与专业社团、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探索“师生引领创新,师生服务教学”创新教育的培育模式,对职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学科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共享机制;创新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发展

中国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1-0036-03

一、依托公共实训中心优质资源,加强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意义

1.宁夏公共实训中心的共享机制下,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是关键

2013年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首批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与省校共建四个实训中心。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花大力气建设了11个具有较大影响的共享型的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为了充分利用好实训中心的优质资源,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强调要充分发挥实训中心共享机制,努力在“产学研培”等方面做出成绩,以此更好地服务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发挥共享机制,用好资源和人才,如何培养懂专业技术的创新实践型人才成为关键。

2.关注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群体,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美国大学返校节和个人捐赠实验室等现象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的馈赠,很大程度上源于高质量的服务型教育。职业院校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出服务型教育的优点,为师生搭建一个平台,既能培育师生共同成长,反过来可以实现师生服务校园,学生服务学生。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是职业院校的创新教育重要群体和新生力量,如何帮助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找到自己兴趣点,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体现创新能力?如何让青年教师从繁忙的工作中尽快适应环境,找到自己的专业定位,迅速成长起来?如何为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平台,这是职业教育创新培养与专业教育培养体系中值得深思熟虑的。

3.专业社团是职业院校联接专业教学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桥梁

专业社团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与科技创新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家园,是开展实训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延续,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和成长的平台,是课堂教学和创新实践的结合,是培养技能竞赛、科研项目等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工科社团活动是实践型科研项目的起源,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孵化园。

4.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有助于破解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困境

职业院校教师做科研与本科院校相比,拼理论研究拼不过,拼学生智力资源拼不过,职业院校科研之路虽艰辛,但要坚定的走下去,而且要走出一条有别于本科院校的独特道路。较好的出路就是抱团走应用实践之路,整合实训中心资源和人才资源,建立与企业市场紧密相连的团队,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资源,真正将学生、教师、企业相融合,将教学、科研和创新创业相结合,将学生社团、学校、企业和市场相联合,在行业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形成以学生+青年教师+专家+企业工匠的科研梯队,走专业社团+青年教师发展中心+重点实验室+学校主导的技术研发中心+企业主导的技术研究所联动机制,提供一个创新实践、专业能力锻炼、职业能力提升多元化平台和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二、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培养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不论是从教育管理部门还是培养培育模式还是两种独立的教育机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方案中,没有真正发挥较好的融合性。仍然存在“创新创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没有意义,对专业教育也没有帮助”等错误认识,仍然停留在“只融入了大量创新创业理念,没有将理念带入实际,造成了理念与实际脱节”的情况,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偏离。

2.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支撑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数的创新创业实例,一方面停留在特产营销、电子商务、微商等单一层次,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项目较少;另一方面一些青年大学生虽具有创业素质和潜质,但缺少专业背景,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致使项目夭折。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难在: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缺乏专业技术团队支撑,缺乏创新技术的支撑,缺乏企业社会人士参与支援,这都成为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道路上绊脚石,成为青年大学生企业生存下来、做强做大的瓶颈。归根结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层次的融合,缺乏與专业教育、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缺乏配套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配套的教学资源,缺乏容许学生失败的试验场,缺乏专业技术孵化园平台和创新平台的支撑,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

综上分析,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合并渗透到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促进学科交叉、渗透的需要。创新教育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等学科内容,实质上也是专业教育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发展,有利于提升专业的竞争力。同时,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对于青年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帮助职业规划,对于鼓励师生团队攻克技术难题产生科研成果,科技成果转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措施

1.整合实训中心优质资源,以“平台支撑,项目引领”促进融合

融合创新创业学院与宁夏公共实训中心优质资源,构建创新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思路,由工业控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以智能电子协会、青年教师发展中心、技能培训与服务中心和工业控制研发中心四个平台为支撑,探索与职业教育紧密契合的创新型和服务型师生团队培养方案,构建了“师生共长、创新服务”的师生共同体教育模式,形成了以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载体的创新育人、师生共长、服务教学的实施方案,以培育创新型人才和服务型师生团队核心竞争力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创新模式如图1所示。endprint

2.突出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师生共长培养方式

本着“用好人才、管好资源”的原则,采用信用积分制、学徒制和公司运营制管理模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各自所长。实行人性化开放式、重点指导式、项目模块化学习交流式、项目招标式培养模式,将3D打印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实验室、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按功能分成:三维建模组、单片机编程组、电子产品焊接组、钳工加工组、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组、PLC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组。学生的培养以培养兴趣,发挥专长为目标,采用兴趣小组和协会成员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层分级在以上功能小组进行轮训,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点,教师指导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发挥专长。青年教师的培养以找到发展定位方向,独当一面为目标,以具体课程为载体,按照精一门,懂二门,会三门的知识模式,以开发课程资源参加教学大赛、技能大赛项目开发、科研项目参与、指导和管理为培养模式,帮助青年教师找到自己的专业方向。

3.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创新教育与教学内容上的融合

整合实训中心优质资源,优化课程体系,针对新生和老生,实行分层分级的创新教育方式,开发开设综合性创新类课程,寻求学科交叉点,是专业课程、创新课程优势互补、彼此协调,在多学科交叉的环境下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得到发展和提升。

首先,以创新创业俱乐部和青年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邀请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及创业经历与企业任职经历的人士,研究相关课程标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将创新方法、创业素质融入专业教学中,开发创新创业基础、创新技能实践、创新案例分析、创业模拟演练等综合课程,开发符合新时期的微课、微视频等信息化资源,推广线下线上混合式教育模式,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成为像学习专业课一样的常态化学习。第二,通过创新创业大讲堂、SYB创业培训、企业家进校园等专题讲座为辅,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鼓励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职业规划,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第三,注重创新团队教師与学生的培养,与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不同,创新类课程教学,教师要侧重对学生的引导,注重提出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的讨论,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承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大学生创新计划等创新项目,带领学生,融入专业知识,通过制作教具、试验台、创新实物等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形成综合性的创新能力课程等教学成果,同时,这些教改模式和成果,又服务于信息化教学、实训和技能培训等方面。

4.以赛促学,以赛促融,突出实战训练

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俱乐部和智能创新中心共同举办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创意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和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各类各级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融,全面提升师生团队的创新素养、创新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如图2所示。另外,结合不同学科的情况,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和企业人士指导学生参赛项目,提供创新实践基地和仿真创业训练场所,鼓励项目实践,反复检验,以此获得专业和创新、创业体验多重锻炼。同时,鼓励和推介一些好项目和市场对接,并提供创业街营业场所,帮助学生办理无息贷款,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获得成长锻炼的机会。

四、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不只是看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专业教育是基础,创新创业教育要夯实学生专业知识,注重学生社团与教师平台的搭建,提供共同成长,创新实践的机制体制,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得力之举。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实践与发展,创新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必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辉,朱晓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北京地区高校的数据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7(5):91-94.

[2]黄茂.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5).

[3]王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成都创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53-56.

[4]戴裕崴,翟鸿萱等.高职院校“融入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3):70-73.

(编辑:王晓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享机制专业教育融合发展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