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18-02-26 16:28邓信芳杨清叶
科技视界 2017年36期
关键词:老年护理模式探索

邓信芳+杨清叶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护理人才严重不足,人才培养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对老年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调研明确了岗位需求,确定“三步走”实践教学模式。按照基础实验,激发探索兴趣,培养动手能力;专业实训,对接岗位任务,提高综合技能;生产见习,提高感性认识,感知技能需求的整体思路,层层递进,逐步提升,有序开展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关键词】探索;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模式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健康养老已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医养一体化养老模式逐渐推开,老年护理人才严重不足。对大同和朔州地区4家医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5家养老机构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养老服务机构主要以生活照料为主,专业老年护理人才需求量不大;医院缺乏医养一体化养老专区,只有老年病房,主要提供医疗服务,医护人员基本满足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设置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硬件设施基本完善,但仍未运营。按调研单位规模推测,朔同地区申报在建的医养一体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潜在人才需求数量较大,且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技能及情感态度要求较高。为了能培养出德技双馨的专业型人才,我们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试图摸索出一条有效途径,为老年护理专业建设做出贡献。

2 选定实验对象

在我校2015级2个、2016级2个老年护理方向班级中各选取1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另两个班作为实验对照班。在实验班施行新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在对照班施行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实验时间暂定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3 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市场紧缺、社会急需、爱岗敬业、人文底蕴深厚、专业知识扎实、护理技能强的高素质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为医养一体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等输送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4 确定实践教学模式

调研显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情感态度和实践技能培养应放在首位。为此,我们深入探讨研究,认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应从基础实验抓起,层层递进,逐步提升,最终达成培养目标,即以“实验+见习→实训+见习→实习”的模式分三步来实施教学。

5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分实验、实训、见习、生产实践(实习)四种形式,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不同的训练,具体安排如下:

6 处理教学内容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梳理,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设计思路,使教学内容向项目化、任务化等工作过程转化,进一步明确项目、任务中的技能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以达到适用的目的。

7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实验和实训教学特点的不同,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详细如下:

8 实施实践教学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及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实践教学,遵循“实验、见习,实训、见习,生产实践”三步走的方针,紧盯岗位任务技能要求,有序开展实践教学。

8.1 基础实验,激发探索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2016级学生的第二学期,是专业基础教学时期,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是原理性的验证实验。每个实验项目实施前两天,科任老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5-6人的实验小组为单位,由组长组织讨论、查阅资料、完成实验项目设计,包括用物准备、原理分析、操作步骤、结果描述、注意事项、成员分工等。在实验课前1天,科任老师在微信平台上组织各组上传设计方案,展示、讨论各组方案的优点和不足,讨论热烈、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在老师的点评下达成共识,完善方案。实验课上,各实验小组按照自己的方案,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按照操作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记录。当个别小组出现结果异常时,老师及时指导其回头看,分析结果差异的原因,同时鼓励其重复实验,直到用直观的结果解除学生的疑虑。实验课后第二天要求收交实验报告。根据学生表现和实验报告质量对学生作出评价。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动脑动手的机会,也搭建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学生在探索中产生兴趣,在展示过程中寻回自信,在完成任务中养成了动手习惯,培养了动手能力。

8.2 专业实训,对接岗位任务,提高综合技能

8.2.1 单项技能训练

2016级学生第二学期除了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外,接触到了与工作岗位任务最紧密的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典型的单项技能理实一体课程,教学主要在理实一体教室进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演示训练法,即教师示范,学生分组,反复训练,期间教师巡回指导,并培养小组组长作为每组的示范者和监督者,下课前,以组为单位集体展示训练成果,并根据标准做出相应的评价。

8.2.2 综合技能训练

2015级学生第四学期所开设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综合性较强。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来实施教学。每一个实训项目都要根据岗位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在实训前组长组织本组成员熟悉项目内容,明确成员岗位或角色,讨论确定实训过程和技能要点,然后征求老师意见,完善各组设计。综合训练是在学生熟悉了单项技能基础上进行的,故老师只做巡回指导,不做过多演示。小组成员不断转换岗位或角色,反复训练,直至熟练掌握技能要领,成功扮演不同岗位角色。下课前,本组成员通过各自表现,老师通过巡回观察的结果对本次实训做出评价。综合项目训练按照工作过程设计,项目内容对接岗位任务,技能要求对接职业标准,在模拟的工作环境或创设的工作情景中反复训练,有利于职业情感的培养和综合技能的提高。

8.3 生产见习,提高感性认识,感知技能需求

2016级学生第二学期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虽然对老年护理职业有所了解,但不具备较为全面的服务能力,故只安排一天时间见习。学生分为三大组,分别分配到医院老年病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养老院,进行参观或自愿者服务,如打扫卫生,换洗床单、被单,与老人们谈心交流,喂饭等,感受职业氛围,提高对养老服务的感性认识。

2015级学生第四学期开设了专业核心课程,基本具备了老年护理服務能力,当教学进行到第七、十四周时,安排学生交替进入不同的医养结合一体化的老年服务机构和不同的工作岗位,如接待、引导岗位,生活照料岗位,医疗护理岗位,临终关怀岗位等,感知岗位技能需求,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每组岗位都有学校和机构专门的带教老师,从技术层面给予指导,从情感态度方面进行感染和引导。

无论是一天的参观或自愿者服务,还是两周的真实岗位体验,结束时都要以组为单位,由带教老师牵头组织座谈讨论会,畅谈各自的收获和遗憾,然后根据工作时的表现,对每位学生做出评价。

9 效果比较

实验班、对照班使用相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不同教学环节中实践评价结果进行累加,求出平均值,即实践效果得分。得分高于等于9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

评价结果:优秀率2015级实验班34.8%、对照班17.4%,2016级实验班28.9%、对照班14.9%,两个年级实验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良好率2015级实验班39.1%,优于对照班的30.4%,2016级实验班37.8%,优于对照班的29.8%;不合格率2015级实验班6.5%,明显低于对照班的13%,2016级实验班4.4%,明显低于对照班的12.8%。实验班评价结果主要集中在优秀和良好上,对照班主要集中于良好和合格上。上述监察数据显示,新人才方案的实施有利于老年护理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

10 社会效益

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特别是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见习和自愿者服务,学生基本规范熟练的操作,礼貌周到的服务,给机构和老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已有两家医院,三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动到学校要求签订实习和就业协议。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服务于老年养老机构,能够大幅提升养老服务的水平和档次,也基本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确能为老年服务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为医养一体化养老模式的推行做出贡献。

11 研究反思

本次研究时间较短,教学环节缺乏生产实习阶段,收集的数据有限,机构评价结果次数偏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能对结果分析产生影响。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老年护理模式探索
我国老年护工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高校护生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创新模式的探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