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良
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可说是占据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占据全国国土面积约有12.3%,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虽然,内蒙古的土地、草原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内蒙古地区,畜牧业是主要产业,在利用并开发资源的过程中,畜牧业生产以数量增长为主,加之生产技术水平十分落后,加工转化程度较低,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严重破坏了内蒙古的草原,日积月累下,草原退化现象越发严重,不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整体来讲,内蒙古主要存在畜牧业生产科技贡献率低、畜牧业科技普及率不高、畜牧业科技创新不强等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内蒙古实际情况,深入可持续发展精神,大力推广内蒙古畜牧业科技再上新台阶。
二、内蒙古畜牧业现状
近几年,国家越发重视国家整体水平的提高,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颁布,资金支持的不断加强,我区畜牧业已经快速转型,现代畜牧生产体系逐渐建立。以现代高新科技为支撑且重视资源环境保护、集约化产业化生产的高效益低耗能型生态畜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据相关部门2016年底统计,内蒙古全區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达到13597.9万头,较2015年增长了0.1%,牲畜总增产头数达7847万头,总增率达57.8%。牧业年度良种及良种牲畜总头数为12398万头,良种牲畜比重91.2%,较2015年提高0.9%。内蒙古全年肉类总产量258.9万吨,较上一年增长5.4%。由数据可知,内蒙古畜牧产业正处于稳定步上升态势。
牲畜存栏数的增多,内蒙古的种畜禽场数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牲畜行业的科学发展中却仍存在诸多不足。近几年,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步伐迅速推进,农业劳动力也不断转移至城市中,散养农户快速推出,内蒙古传统的千家万户饲养禽畜的格局迅速向规模化饲养转变,畜牧业发展遭遇了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畜牧产品的价格波动逐渐频繁,畜牧业效益变动也越发频繁,展现了畜牧业的脆弱性。同时,人们的生活也逐渐转变,由原先的只求吃饱饭,到现在的生活精致,人们对进入口中各种产品的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群众安全敏感性增强,为畜牧业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
以2014年内蒙古禽畜产业状况为例,上半年,受到H7N9疫情冲击,诸多养殖户出现持续亏损现象,禽产品市场消费达到最低谷,活猪价格连续下降19周,禽畜产业尤其是家禽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尤其是内蒙古这样的禽畜生产主要基地,受到得到市场冲击更加巨大,可见,牲畜行业得到不稳定性,基于此,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内蒙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重点。
三、加快科技化创新,推动内蒙古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3.1、加强对农村牧区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内蒙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各级党委与政府应加快牧区的科技化建设,并根据当地发展状况制定适当的科技发展规划,将科技发展规划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以此全面推进当地的畜牧业发展与牧区建设。各级科技、畜牧业等部门应将牧区科技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并在项目、制定、经费、人才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各级科协、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开展多样化的牧区科普活动和科技信息服务,推动内蒙古牧区的快速发展。
3.2、加强牧区科技体系建设
在建设内蒙古畜牧业科技体系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坚持面向牧业、牧区、牧民,坚持创新科技体系,服务农村牧区建设,将畜牧业科技体系建设成为以畜牧业与牧区建设为主体,以公益性与经营性结合的模式。在建设牧区科技体系建设过程中,加强新型畜牧业创新发展;完善畜牧业技术推广,改革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合理设置多元化畜牧业推广体系;健全牧民培训体系,完善畜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内蒙古畜牧业科技化发展,推动当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强化信息化服务,推动内蒙古畜牧业发展
在网络信息化盛行的今日,政府部门应加强畜牧业信息化的建设,加大力度投资当地经济,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努力将网络连接至内蒙古各个地区,以便牧民能够更快速的了解市场,调整自身畜养牲畜头数,提高经济最大化。并且,网络化的普及,牧民能够更快速的了解各种新型良种,并及时更换,提高了牧草与牲畜的质量,提高了牧民的经济效益,推动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再上一台阶。
四、综上所述,文章主要讲述了内蒙古现今畜牧业发展现状,由文章可知,内蒙古畜牧业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生产中,但是,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影响了内蒙古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对此,为推动内蒙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对农村牧区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牧区科技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服务,推动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以便提高内蒙古畜牧产业的科技化建设,降低各种因素为当地经济带来的波动,促使内蒙古经济稳步上升。
(作者单位:015400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农牧业局草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