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伟
一、 农业植保无人飞机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拥有将近18亿亩基本农田,每年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农药喷洒作业,为了解决我国农业现状的困境,植保无人机应运而生。植保无人机喷洒一亩农田仅需一两分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若是按2015年植保无人机总作业面积共计1152.8万亩次计算,无人机植保比例不到总耕种面积的百分之一,反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农用航空作业占耕地面积比例分别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五十四,就连世界平均水平也达到了百分之十七,由此反映出,我国在航空植保方面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二、 植保无人飞机的应用优势
防治农业害虫是农作物生产中关键的工作,直接决定了种植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我国的水稻和果树主要种植在丘陵地区,此地形具有起伏不定、海拔较低、坡度较缓的地貌特征,若是采用传统的地面机械装备进行防治农业害虫工作,会出现防治难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大量地区采用梯田模式劳作,这种特殊地形同样不适合采用传统地面装备进行杀虫作业。相比起传统地面机械设备容易受到地形影响,植保无人机在空中则方便了许多,进而大大提升了农业害虫防治工作的专业化和自动化水平。
1. 植保无人飞机的高效安全性
农用无人直升机飞行速度大约为每秒三到七米,喷洒宽度为四到八米,与农作物间的距离能够保持在一到三米内的固定高度,作业速率可达到每小时80亩到100亩,其工作效率要比传统机械高出将近100倍。农用植保无人机自身带有自动飞控导航功能,此功能最大限度的缩短了种植人员与农药的接触时间,减少农药给人身体带来的危害,从而保证了种植人員的身体健康。
2. 植保无人飞机的导航自主性
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工作不受任何地形和高度的限制,只要在飞行高度内,就可对农作物进行喷洒工作。植保无人机采取远距离遥控操作,拥有飞控导航自主功能,只要事先采集农作物的地理位置信息并规划好行驶航线,把其全部输入到地面站的控制系统后,就可直接通过地面站对无人机下达航行指令,无人机载着喷洒装置就会自主的完成喷洒作业,然后自动飞回至起飞地点。在此工作过程中,可通过地面站的显示界面对无人机喷洒作业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其作业的进展情况。
3.覆盖密度大,防止效果好
据药液雾滴飘移实验表明,在无人机飞行状态下,喷洒装置喷洒出药液的同时会受到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的影响,产生了液体加速度变成气雾流,进而增强了药液对农作物的穿透能力,喷雾药剂在单位面积上覆盖密度相对较高,其防治效果自然更好,有效减少农药的飘散,防止农药大量沉积于土壤后产生水土污染。
4.节约药量减低成本
无人机喷洒出的农药形状是雾状的,与传统水柱状的喷洒方式相比节省了大约百分之五十的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种植人员的开销成本。而且无人机与传统机械设备相比较来看,不难看出无人机的油耗量相对较小、操作便捷,体积小巧,使用更加灵活。
三、 农业植保无人飞机的应用推广
1. 明确管理制度
当前的农用无人机还处于管理空缺状态,并没有设立专业的管理部门,也没有管理的标准规定,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可以专门设立无人机管理小组,根据无人机的实际用途与使用领域分类分组,分工要明确,特别要注意安全操作使用方面的管理,部门应设立现场安全员岗位,在无人机进行喷洒农药作业的同时,安全员在现场实时检测,严格控制使用范围、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确保无人机工作的安全性。
2. 加大扶持力度
建议政府推出相关扶持政策,将农用无人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农机、农业等有关部门加强配合,做好给予使用者技术服务和机具补助等方面的支持工作。与此同时,设立专业的培训机构,做好操作者的培训工作,培训结束后对使用者进行模拟测试,测试通过才可允许购机。
3. 稳健推广宣传
在进行推广宣传工作时,建议从大型农机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植保公司开始推广。此类企业规模大、口碑好、经济实力与技术能力并存,在推广时有强大的号召力,同时又能做到人员集中管理,可以及时解决群众的疑问,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政府也可选择一些地区作为无人机试用点,以促进无人机在现代农业植保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实践出真知,相信群众切身实地的看到无人机的高效便利性能后,会开始接纳新科技设备。
4. 制定使用标准
无人机的使用标准目前并没有明确规定,使用者随意使用,非常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各类型无人机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流程。例如:我国在试点地区就对无人机的技术做了如下规定,
(1) 无人机重量不得大于116千克,载药量不得超过10升;
(2) 飞行速度不得大于15米每秒。高度控制在20米以内;
(3) 药箱安装位置固定,且不能随意更换,一种机型只匹配一种药箱等。
经上述规定明令禁止后,可有效的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从而推进植保无人飞机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110400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农业技术推广区域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