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低估了20岁的乡愁

2018-02-26 15:32吴建华
风流一代·青春 2018年2期
关键词:平凡人乡愁情怀

吴建华

古人常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又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古时候的乡愁一部分来源于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更大一部分是被迫的、不由自主的乡愁。那么,作为现代的80后、90后有没有乡愁,他们的乡愁又是怎样的呢?

《20岁的乡愁》能够为我们解读真切而多元化的答案。这是一本关于“乡愁”的合集,借由16个平凡人经历过的人生,拼凑时代面貌,借此,我们可以一窥这代青年人的“心灵史”以及“精神史”。

20岁的乡愁,不一定都是严肃的,甚至不一定都是“正宗”的。在《笑问客从何处来》里,青年作家“我”思念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故乡,更像是被窝里的安全感。就算在妩媚的深夜,跟老友对酒当歌,月光流淌在肩头,粗钝的心化成温柔的水,煽情气氛烘托得极其到位,“我”感慨的只会是脸蛋能掐出水的姑娘,而绝非“故乡”。毕竟,被迫迁移和主動疏离的心境是大不一样的。

当然,有些人的“乡愁”是真诚的,带有一种“情怀”的意味。在《陌生的故乡》里,作者坦陈,小时候活动半径其实也不大,甚至没有认真看过出生的地方,等认真端详它的时候,很多地方已经发生了巨变。但光线、气候和气息不会变,有些局部仍然保留着小时候的样子,真实又虚幻。同时,对亲情的牵挂也是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母亲的床,有闹钟、针线和看家庭微信群用的iPad”,任沧海桑田,乡愁的内质是不会变的。

更多的人则带着青春的思考。在《我以为我可以逃离西北》里,作为电视行业从业者的“我”,十几岁的时候,有很多爱,那种爱是一种此路不通的爱。但谁知道呢?青春本来就是这样的,因为横冲直撞,所以拥有无数可能。二十几岁的时候,写“那些旧时风物、青春,就是从面目模糊变成面目全非的过程”。三十几岁的时候再读,又觉得面目全非不一定坏,也有可能是时光在雕饰顽石。但刻刀下的那些渣滓,都是血肉骨,一刀刀都带着疼……

可以说,这群年轻人的故事关乎乡愁,关乎生命中最深切的一种情感。在非虚构写作略显虚热的年份,故事的好坏被谈得太多,情怀上的真,反倒太稀缺。每代人都有着不同的乡愁,而更年轻的一代,离开故乡大多处于自主选择,意味着对一个更好自我的追寻,即便寻梦之地居不易,他们也很少躲进一个不切实际的怀乡梦里。这一代人,已经成长为民间叙事、故乡书写的主力,他们与“乡愁”二字保持着更恰当的距离,没有那么多矫情。

当然,这并不是“20岁”的人的专利,或多或少的,我们都参与了对传统的背弃,都有自己的乡愁故事。乡愁是当代人恒久的主题,我们书写它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费思量: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吗?

猜你喜欢
平凡人乡愁情怀
乡愁
有爱有光 勇敢前行
乡愁
平凡人演唱会
聂一菁 被平凡人的故事所感动
平凡人
回头一望是乡愁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