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红岩+付国辉
稻瘟病是我国稻区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生物制剂很少。为确保垦区绿色有机水稻生产,计划开展生物药剂8%茶黄素防治稻瘟病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为垦区生物药剂防治稻瘟病提供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供试药剂:
试验药剂:
8%茶黄素悬浮剂 镇江市润宇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药剂:30%稻瘟酰胺戊唑醇
1.1.2、供试品种 龙粳31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每处理100平方米。
1.2.2 试验基本情况
1.2.3 药效调查及计算方法
1.3试验调查方法
末次药后15天、30天调查稻瘟病发病情况。
稻瘟病调查方法:五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0株,调查病情指数(病害分级按国家田间试验准则),药效计算和防治效果按国家田间试验准则。
穗茎瘟分级标准(以穗为单位):
0级:无病;
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
3级:每穗损失6%—20%(三分之一左右枝梗发病);
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穗发病,谷粒半瘪);
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瘪谷);
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稻瘟病药效计算方法
药效按式(1)、式(2)计算: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若施藥前未调查病情基数,防治效果按式(3)计算:
1.4调查项目
1.4.1对水稻安全性的影响。
1.4.2对稻瘟病的防效。
1.4.3产量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安全性的影响
施药后各处理水稻生长发育良好,生育进程与对照无差异,说明各药剂配方对水稻生产安全。
2.2 对稻瘟病的防效
因今年本地区前期低温多雨、后期高温少雨、大雾天气少等,不适宜稻瘟病的发展蔓延,农场范围内基本无稻瘟病的发生或发生较少,因此调查数据可能影响了对药剂药效的判断。
表二的调查结果表明,末次施药15天后,处理2、处理1、处理3、处理4对穗颈瘟的防效分别为100%、85.7%、85.7%、71.4%,说明施用8%茶黄素100ml/亩时,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最好。
表三的调查结果表明,末次施药30天后,处理1、处理2、处理3病发病率未发生变化,说明施用8%茶黄素的药效持效期比较长。
2.3产量结果
表三的测产结果可以看出,施用稻处理2、处理1、处理3在结实率和千粒重方面分别比空白高2%和0.2g、1.4%和0.2g、0.5%和0.2g,说明使用稻跃后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在产量方面处理3、处理1、处理2比空白对照分别增产2.1%、1.1%、0.8%,说明施用茶黄素后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
3 结果与讨论
在水稻孕穗期和齐穗期喷施8%茶黄素100ml/亩,对水稻穗颈瘟有较好的防效。能够控制穗颈瘟的蔓延,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但是由于今年的特殊气候影响,试验数据仅供参考,明年应当继续验证该结果是否具有可重复性。
(作者单位: 158418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六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