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洪芹,郭岭岭,高大伟,崔 红
(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盐城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将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确定为自身转型发展的目标。学科竞赛以特有的“创新性”、“应用性”和“灵活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高校转型的重要途径,可以紧密对接地方纺织产业链,凝练“特色”。现以“织物设计与打样”为例探索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其它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和学科竞赛工作有所借鉴。
“织物设计与打样”是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从目前的培养模式来看,原有的“织物设计与打样”实践教学,存在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师资力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因而,有必要加强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来满足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基于学科竞赛的“织物设计与打样”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以竞赛促进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尽力推进原有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启发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竞赛为契机,使学生努力向参赛作品要求靠近,通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较好地解决竞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此外,学校需加大宣传力度,督促和指导学生参赛。
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以及就业人才的结构,修订和完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各模块之间在内容安排上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增加了染整技术、色彩与图案等课程,按照先讲授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如:纺织化学基础、纺织材料学、织物结构与设计等,再讲授专业课程知识,如:新型纺纱技术、染整技术、纹织物设计等,并延伸学习补充知识、软件等等,实现学科设置的综合化,围绕纺织学科竞赛建立的专业模块理论教学课程群模式图见图1。同时,以学科竞赛为纽带,注意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的交叉或重复,进行必要的分割与整合,将比较分散的实践教学活动串联起来,构建实践教学和纺织学科竞赛相融合的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1]。
图1 围绕纺织学科竞赛建立的专业模块理论教学课程群模式图
计算机技术发展快速,不断融入各行各业。“织物设计与打样”实践课程遵循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践课程教学理念和设计思维从原有的“传统工艺”方式向“数码纺织设计”转变。数码纺织设计[2]就是运用纺织CAD系统和各种研发的织物设计软件,激发教与学的活力。传统纺织产品开发的设计方法是采用原始的工具,包括纸、笔、尺子等在意匠纸上填绘组织点,设计穿综图和纹板图以及纱线的配色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织物设计还需检查并做必要的修改,试织后还需进行修改。通过改革,借助于各种织物CAD软件,结合行业动态、市场需求进行创意设计。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织物设计,通过改变组织结构、纱线排列、纱线颜色等自动生成织物模拟图像,并且进行应用效果模拟。学生利用计算机选择设计工具或织物CAD软件等进行组织设计与绘制,以及应用效果模拟,极大地降低了意匠纸绘制组织的复杂性,方便产品的绘制、修改和完善,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等,从而激发了教与学的活力[3]。
在“织物设计与打样”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外,更要紧密结合当前流行趋势和市场需求,特别是关注与此有关的各级各类纺织学科竞赛内容和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将学科竞赛内容转化为实践教学,从而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4]。从设计创作灵感来源开始,到根据流行趋势分析、织物组织设计、纱线结构设计、配色方案的确定、工艺参数设计、织物外观模拟、上机织造,直至最后模拟织物应用效果,学生不仅仅通过试织制成作品,还需填写相应工艺单,完成研究报告等,并且在创新设计部分尽可能向纱线、面料类竞赛要求靠近。如:要求学生尽可能用电脑Excel表格或各种纺织CAD软件等绘制上机图、配色模纹图;要求学生试织小样必须考虑织布边,同时考虑织造幅缩率等控制成品幅宽达到设计需求;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目前常用的“Photoshop”等软件,将所试织的面料进行应用效果的模拟,帮助学生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为参加纱线、面料类竞赛打下好良好的基础。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科专业特点以及学科竞赛特点,加强该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研究。采用市场引导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努力推进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如,尝试多媒体课件教学、制作试织小样操作过程的视频教学和利用实物样品和图片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前几届学生参与纱线、面料类竞赛取得的成绩,调动学生学习“织物设计与打样”实践课程和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教师现场讲解和指导,重视运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教师可将试织小样视频、纺织CAD软件使用手册、Excel表格画上机图的模板、使用Photoshop软件模拟织物应用效果图的主要步骤及其使用方法等提前发给学生,以竞赛要求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采用多种形式和灵活的信息媒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学科竞赛是教与学紧密联系、师与生相互配合的竞赛活动,在日常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围绕纺织学科竞赛组建竞赛教学团队,注重教师团队的梯队建设,老中青搭配,以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且热心纺织学科竞赛工作的教师为主,吸收优秀青年教师和不同学科的教师加入竞赛教学团队,为学科竞赛构建一个核心的智慧平台[5]。竞赛教学团队除了完成与竞赛有关的教学任务外,还要积极组织校级学科竞赛活动,同时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各级各类竞赛,并为学生参加竞赛提供系统的指导。
“织物设计与打样”实践课程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成绩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在织物设计与打样过程中的实际表现、研究报告、打样成果及工艺单等进行综合评定。加大过程考核的力度,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
考核采用“操作”方式,学生按照给定的穿综图、穿筘图在规定的时间时进行穿综、插筘考核,根据数量和正确率打分。为了适应学科竞赛要求,给定学生小组一张织物组织图,考核学生织物布边的设计及色彩搭配的训练,同时考核小组学生配合默契程度、动作熟练度、规范性等,考核占总成绩的40%。
在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实践课程改革以学科竞赛为主要教学载体,以“织物设计与打样”学科为主的竞赛教学团队作为主要力量。指导老师通过平时在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借助学习网络资料、学习兄弟院校参赛经验,认真选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实践证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如:我院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在2017年第九届“红绿蓝杯”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和对学生学科竞赛的指导,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努力研究学习,掌握新技术,树立市场意识,不断学习新技术,时刻将新的设计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
学科竞赛能够有效地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为实践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纺织学科竞赛已经成为纺织工程专业师生同台竞技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具有极大的行业影响力。实践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实践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织物设计与打样”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需继续通过学科竞赛为载体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并通过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