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市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小学(223000)
在当今教育教学中,“学的课堂”已经成为课堂改革的代名词。“学的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方向,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能力。笔者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科学教学中减少“教”的味道,增强“学”的色彩,努力构建“学的课堂”。现以《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教学为例,将“学的课堂”建构策略与大家分享。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靠教学讲授就行的,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探究过程,亲身探究。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探究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要使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欲望,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我要学”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生发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如《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是在学生对磁铁的磁性、磁极做了基础性探究之后进行的拓展性学习,旨在让学生探究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方法。在教学导入时,笔者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对磁力大小的思索,激发他们对磁力大小的研究兴趣。“小虎的爸爸是一位建筑工人,他在工作时不小心将一把小铁锤掉入一个涵洞,涵洞又窄又深,他无法下去捡铁锤,这可急坏了他。”笔者边讲述边出示情境图:“‘利用磁铁把小铁锤吸上来!’聪明的小虎想到了磁铁。‘磁铁可以吸铁,这个办法真不错!’工地上正好有几块磁铁,小虎的爸爸用绳子系住其中一块磁铁,把磁铁放入涵洞。磁铁吸住了小铁锤,可是铁锤较重,磁铁的磁力太小,没法将铁锤吸上来。同学们能帮小虎的爸爸想想办法吗?”笔者通过故事情境自然引入磁力大小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磁力大小的关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科学知识与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和积淀。科学探究活动形式多样,有观察、实验、制作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学需要,选择和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真实探究,真情体验。
“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所以科学教师在课堂中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搭设探究体验的平台,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热情。例如,在教学《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时,笔者在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对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探索。“把几块磁铁放在一起,磁力变大,就能把小铁锤给吸上来了。”学生甲提出想法。“把几块磁铁放在一起,磁力真的会变大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笔者为学生提供几块条形磁铁和一些大头针,让学生动手实验。为了让学生有效探究,笔者没有对学生提出过多要求,而是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自主操作,亲身体验。
“学的课堂”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不仅着眼于学生主动学、自主学,而且指向学生会学、学会。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优化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突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效学习方式,充分彰显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及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享学习成果,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科学教学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升科学素养。例如,教学《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在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中,笔者组织学生分组实验,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学生在合作中获得真知:有的小组将两块磁铁的异极连在一起,发现磁铁的磁力变大了;有的小组将两块条形磁铁的同极强行捆绑在一起,发现磁铁的磁力变小了。学生在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火花,探究出将磁铁磁力变大和变小的方法。
“学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让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构建“学的课堂”,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设计实践活动、优化教学方式等策略,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