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华
(广东省惠州市惠港中学,广东 惠州)
数学不仅是一门理工科的基础学科,更是一门能够训练并培养思维能力的学科。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应该授予学生各种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授予他们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从数学的角度看待事物,以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那究竟什么是数学思维能力呢?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笔者对此进行探讨。
数学思维指的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数学思维能力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3)可以合乎逻辑且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4)应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对数学关系进行辨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突出三维目标,包含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参与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对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以便于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训练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数学教学不但需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对学生思维深刻性进行培养。教师应教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遇到问题要全面地进行思考,要有质疑和坚持不懈寻找答案的精神,不能单纯地让学生模仿。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2.数学思维的敏捷性。数学思维敏捷性主要体现在对问题进行正确解答的快慢上。教师需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运算速度,教给他们速算的原则和技巧,也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概念、原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思维概括能力,提倡学生多动手,多实践领悟,及时归纳总结,提高运算速度,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3.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为使学生思维灵活性增强,教师在数学教学上要做到灵活多变,不要一味强调标准模式,而是留给学生更多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打开思路,多角度地思考,学会触类旁通。其中变式教学可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创造性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在现代社会极为重要,教师要在学生将数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促使其经常进行独立思考,与此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习惯。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要特别关注,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鉴别正误。
5.批判性思维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进行检查并加以纠正。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要教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方法,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同时要紧抓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要想正确迅速进行推理论证及运算,需要扎实掌握。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重视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使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生做练习时要进行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隐性条件,学习综合法和分析法,解题时要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
教师还要训练学生掌握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使其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增强;为提高逆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学会逆向思考和逆向应用公式;加强对错题的分析,使学生吸取经验,增强辨识思维能力;还可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首先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做好教学设计,使课堂“活”起来,通过生动有趣情境的创设,设置悬念,降低认知难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2.教学中将难点进行分散,合理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难度较大的问题和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降低学习理解难度,使学生愿意积极思维。
3.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独立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让学生积极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珍惜学生的“异议”,同时加以引导,拓展其思维。
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一无是处,而是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提高人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