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银跃
(重庆江北报,重庆 400000)
第一,问题。2014年,江北区作出了全面加快江北新型城市化建设步伐的战略部署,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大量“单位人”变成了“社区人”;大量“农村人”变成了“城里人”。社区变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场所,由此出现了环境卫生、劳动就业、社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
第二,症结。社区是社会最小的细胞,是居民赖以生存和交往的重要空间,社区的日常沟通是否频繁以及畅通关系到能否增进居民的归属感、参与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任。《江北报》作为江北区党报,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要及时传递党的声音,同时反馈社区声音,积极服务社区居民,协助解决社区问题。但由于记者通常是以“条口”来划分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记者很难深入社区,于是社区新闻就成了盲点,老百姓的一些疾苦和心声不能及时得到反映和解决。
第三,方法。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江北报》决定推出社区版——“办离社区居民最近的报纸”:把视角瞄准社区,将服务瞄准居民,全面、深入、准确地报道社区人和社区事,以架起党委政府联系社区群众的桥梁,解决服务社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一,问题。现在很多党报做的社区新闻都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报道政策过多,报道居民身边事太少;二是服务性太差,老百姓觉得没什么实在用处;三是文章太“硬”,老百姓觉得读不下去。
第二,症结。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三个问题,是因为社区新闻的定位不够准确。有人认为,社区新闻讲的就是社区居民茶余饭后的消遣,从而把报道停留在了就政策说政策或者就事论事上,所以做出来的新闻往往是隔靴搔痒,难以深层次打动社区居民。
第三,方法。那如何才能抓住社区新闻的牛鼻子呢?
从兴趣学的层面讲,人最关心的东西是什么?当然是人——人永远是最激荡人心的所在。
而一个人议论最多的事情是什么?就是身边事,即发生在自己眼皮底下的事。所以要想做好社会新闻,一定要围绕“人所关心的身边事”来做文章。《江北报》据此竭力抓了四件事:贴近生活的要紧事、经验分享的家里事、百姓身边的感人事、不同寻常的有趣事。
第一,症结。“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诉求大如天。”社区新闻要让社区居民喜欢,必须及时反映社区居民的呼声、烦恼和诉求。
第二,方法。所以,《江北报》设置了《社区调查》《社区热线》等栏目。记者经常深入社区居民家中,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和捕捉居民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反映了他们的呼声、烦恼和诉求。
第三,事例。比如,《江北报》采写的《社区公园怎么建?群众说了算!》一文,报道了复盛镇庙坝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园修建的建议和意见,将居民的心声传递给党和政府。该文报道后,在修建社区公园的过程中,复盛镇采取了居民的合理建议,社区公园得到了群众的点赞。这样的报道将话筒递给居民,让居民与政府部门对话,让居民就公共事务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形成共识。
比如,大石坝街道大路社区居民反映社区广场浪费闲置,健身不方便。街道接到本报转接的群众反映后随即出面与长安公司协调,后达成协议对广场进行改造,让社区居民有了一个崭新的运动休闲场所。
第一,症结。每个社区都有共性问题,如养狗的问题、毁绿种菜的问题、出租车能否进小区的问题等。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都不大,却影响了邻里和睦、社区和谐。那该如何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呢?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依葫芦画瓢”。
第二,方法。《江北报》设置了《百姓论谈》《社区生活》《以案说法》等栏目,针对社区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供解决经验和解决办法,报道极具参考价值和借鉴价值的鲜活经验,让社区居民可以“依葫芦画瓢”地解决问题。
第三,事例。比如,针对社区车库如何使用这个普遍性问题,《江北报》采写了《车库如何用?由多方协商》一文,报道了复盛镇祥韵社区居民是如何通过多方协商,妥善解决社区车库开放、管理、收费等问题的,为其他社区解决车库使用难题提供了“解题思路”和“解题办法”。
比如,针对如何科学育儿的共性问题,《江北报》采写《“虎妈”“猫爸”“狼爸”谁的教育方式好?》一文,报道鱼嘴镇棠富园社区40位居民家长讨论“到底是该像‘虎’‘狼’一样严厉教育孩子,还是该像‘猫’一样温柔与孩子交流?”的话题,通过对“猫爸”“狼爸”教育利弊的探讨,让居民找到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同时也引发了广大居民对科学育儿的思考。
第一,症结。社区新闻要想打动人,落脚点必须有“情”——情感永远是最打动人的东西。所以,社区新闻记者要“眼光向下、心中有人、笔下有情”,要始终把社区居民作为报道主角,颂扬他们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二,方法。《江北报》设置了《百姓故事》《左邻右舍》等栏目,以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为立足点,报道社区中那些真实感人的故事,颂扬人间真情,倡导相互关爱,引导居民向往真善美,树立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
第三,事例。比如,《江北报》采写的《让遗体捐献成为另一种生命延续》一文,就报道了郭家沱街道大溪村社区62岁居民周勋秀热心公益,成为一名社区遗体捐赠志愿者。在她的感召下,社区50余名志愿者同时签订遗体捐献协议,并有5位志愿者已经捐献出了遗体,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的感人故事使很多社区居民感动不已。
比如,《江北报》采写的《妈妈等你醒来》一文,报道复盛镇居民杜定兰的儿子在一场车祸中变成了植物人。在医生坦言恢复意识的概率不大的情况下,杜定兰仍然不离不弃,十年如一日用她满满的爱心,悉心照料儿子。每天,杜定兰为儿子搭配营养餐,为儿子定时按摩,和儿子谈心、聊天……3600多个日日夜夜,杜定兰用她满满的爱唤醒了沉睡的儿子,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
第一,症结。“意莫大于爱民,行莫大于乐民。”社区新闻要亲民、要好看,就要做好“乐民”这件大事。
第二,方法。如何才能乐民呢?根据兴趣学原则,人第一关心的是身边事,尤其是眼皮底下发生的新鲜事。所以,《江北报》设置了《家长里短》《左邻右舍》《趣味吐槽》等栏目,报道社区发生的一些趣味十足或反常的事情,提高居民的生活乐趣,开阔居民的眼界,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
第三,事例。比如,《江北报》采写的《厨艺大比拼:品味舌尖上的邻里情》一文,就是报道的一场厨艺大比拼活动:五里店街道红土地社区联合重庆电视台影视频道在金科花园小区开展一场名叫“健康才有戏,我们在一起”厨艺大比拼活动。这篇报道出来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不亦乐乎。这不仅让社区居民愉悦地展示了自己的厨艺,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比如,《江北报》采写的《盘溪版画院探访记》一文,报道大石坝街道大路社区盘溪版画院主人、中国版画协会会长李永永会在每周一、周四在画院坚持免费教居民制作版画,从制版到上墨,从擦版到印制,每一个步骤都细致入微,也让社区居民体会到了社区生活的美好,享受到了生活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