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秦
(吴忠市盐池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宁夏 吴忠 751100)
从目前对电视媒体和社会发展趋势的需求来看,新闻报道和评论节目的主持人越来越受到重视,将成为主持界的新宠。探索新闻记者型主持人培养机制是理论研究者和教学研究者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所谓的新闻记者型主持人,就是一人兼记者和主持人两种身份,在现场采访和主持上更能够快速匹配角色进入状态。新闻记者型主持人不仅要在新闻场景中扮演叙事和评论角色,而且要有对新闻节目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控制的能力。记者型主持人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电视的发展和管理体系,其工作内容包括采访、编辑、广播和主持,最主要的是在传播消息的同时,要深入新闻事实中,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独到见解,给受众最真实的感受。
当前电视节目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当前的一些电视直播节目更加受到大众的喜爱,这就要求培养更多的记者型主持人来填补空缺。为了满足更多受众的需求,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竞争需要,对记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记者型主持人越来越多。在突发事件场景中,更能培养出镜记者的能力,并能够提高记者的知名度,央视的白岩松和水均益就是典型代表。从收视率来看,电视直播节目更受人们喜欢,如一些民生节目,或者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类节目,这样的节目数量在不断增加,观众也越来越多。这要求相应地增加记者型主持人的数量,并使其拥有专业化水平。
记者型主持人在主持人当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拥有全面掌控节目和新闻现场的能力。在这种高要求下播出的节目质量是有保障的,深受大众喜爱。对于记者型主持人来说,控制节目和新闻现场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采编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说,对记者型主持人要比一般的记者或者是主持人的要求高。
新闻报道的叙事能力是记者的一种基本能力,对记者型主持人的要求更高。对于新闻叙事能力。记者型主持人要具有以下能力:首先应该具有现场报道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记者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尤其是记者型主持人,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入了解事件原因和背景。在现场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深入第一线进行报道,向受众传递现场发生的情况。其次要求记者型主持人具有还原现场的能力,给观众直观的感受。
对新闻进行评论是每一个记者型主持人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他们从客观的角度阐明新闻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在评论之前,主持人要分析评论的目的,根据目的找出评论的方向。在评论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评论到位,尤其是要谨慎使用一些有歧义的词句,以便受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这样新闻评论才能满足新闻场景的叙事要求,在新闻评论中起到关键作用。
培养记者型主持人的能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工作中不断培养,这种培养方式需要少则三五年,多则数十年;另一种就是通过高校的课程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方式效率高。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在实际培养的过程中要将二者有效结合,进行全方位培养。
大多数记者型主持人的能力都是在实践工作中培养起来的,尤其是那些著名主持人,如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就是从一名记者逐步转向主持人的。通过实践培养的优点在于可以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在新闻现场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型主持人。在记者型主持人的能力建设模式中,应注重实践训练。在实训中可以加强交叉培养,让大家互换工作岗位,多方面地学习知识。
大学课程教学模式也是培养记者型主持人的途径。这种培养方式通过理论教学来实现的,它弥补了实践培养模式的不足。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1]张宏.记者型主持人的能力要求及培养模式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24):150.
[2]郝鹏飞.记者型主持人现场叙事模式与能力要求[J].西部广播电视,2015(20):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