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柱
(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12)
网络舆情是民众基于互联网上出现的各类热点事件、焦点问题和社会现象,公开表达具倾向性和持续性的观点、意见和情绪;网络舆情引导则是政府采取措施对众多网民所表达的观点、意见和情绪进行合理的引导与规避,并塑造受众认知以及对公众热切回应、实行人文关怀的一系列过程。
西藏处于反分裂斗争的一线,舆情引导任务艰巨,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煽动、渗透,妄图破坏西藏稳定发展的大局。当前,西藏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迅猛,上网人数逐渐增加,但网络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网络舆情引导体系不健全。
因此,合理把握西藏网络舆情的特性和引导的必要性,事关建立健全西藏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对加速“富裕西藏、和谐西藏、幸福西藏、法治西藏、文明西藏、美丽西藏”[1]的进程也具有重大意义。
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评估与引导是构筑西藏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舆情监测与汇集机制。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力度和监测体系建设。舆情监测是进行引导的前提,只有对舆情进行准确和完备的收集与分析才能制定正确的舆情引导策略。[2]涉藏新闻宣传和报道要严守政治纪律、规范稿源、把好稿关,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严防敌对势力借机炒作,并对掌握的舆情信息进行专业研究和及时发布,降低大众恐慌度。
第二,健全舆情分析与评估机制。在网络事件发生初期、中期和后期应注意对舆情资料进行分析、研判与评估,进而对舆情的性质作出判断。同时,对网上散播的虚假信息和不实之事要及时纠正,针对网民对政府工作存在的疑问和误解应真诚地进行解释、澄清,采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分析和评估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
第三,完善舆情控制与引导机制。一般有两种舆情引导方式,即“疏”和“导”。疏,是指在负面的、有消极影响的言论、帖子等形式的舆论出现时,采用科学的方法消除其对社会大众造成的不良影响;导,是指对网络上的主流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或是因势利导。面对舆情应及时报道事件的真实情况、党和政府的态度主张,并采用疏导相宜的方式方法来处理问题。
建立和完善自治区的舆情收集、分析及引导的法律法规,规范舆情搜集机制、汇报机制、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等操作流程,使政府部门对舆情进行管理和引导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政府在管理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时应根据已建立的规章制度实现舆情引导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新媒体情境下,大数据虽然为我们掌握舆情提供了工具性的捷径,但也形成了复杂冗余的数据,增加了舆情分析的难度。[3]这就需要对收集的网络舆情进行科学的研究与评估,为西藏网络舆情的引导提供智力支持。管理网络舆情需要培养专业人才,以增强舆情管理人员的舆情意识和联动能力,强化他们实事求是、正确研判、有条不紊的素质和对民众负责的态度。
发挥网上“意见领袖”过滤和筛选舆情信息的作用。目前,西藏网络舆情引导中,未注重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但从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倾向来看,个人在网络舆情传播中能够发挥出较大的影响力。同时,官方和媒体要做好“新闻把关人”,对将发布的和已发布的信息要严格审核和把关,充分发挥把关人的舆情管理能力。另外,在网络言论中融入正能量也是今后政府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重点。
打造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信息互通共享的局面。网络舆情的发生、演变不局限于某一媒体,而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立体化传播的结果。因此,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要统筹考虑,打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既有的隔阂态势,以长远的眼光和融合的思维开展西藏舆情管理工作。
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多元化,传播范围大、速度快,涉及技术、媒体和政府等多个领域,这就需要加强政府与媒体、企业、院校的多方联动,建立迅速高效的舆情处置机制,从技术上保障舆情处置的广度、从效率上加快舆情处置的速度、从理论上拓宽舆情处置的深度,借助新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宣传、引导力,快速有效地进行舆情处置。[4]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末西藏的网民数量已达149万,占西藏总人口的46.1%,这些网民大多活跃在网络媒体上。生活中,当民众想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受阻时,便会通过网络释放情绪,并将参政议政和社会管理的意愿也在网络空间里表达出来。因此,舆情引导机制的建立,必须充分考虑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并对网民进行一系列的人文关怀与呵护,以此提高舆情引导的质量。
政府应将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范畴,充分调动新闻从业人员、高校研究人员和政府公务人员等社会力量,激活社会智慧、发挥科研院校的专业优势、组建舆情研究中心,联合开展舆情监测、分析和引导工作,[4]提升舆情的管理水准,为西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针对重大事件、节日、敏感节点、民俗宗教、文化旅游等活动,要有选择和针对性地进行新闻报道,做好应急处理预案和舆论管理工作。对外,应加大网络宣传力度,使全世界更全面地了解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建立多方位沟通机制,争取对外宣传的主动性和话语权;对内,要加强普法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西藏人民群众的法律观念和中华民族的归属感。
网络舆情是西藏民众表达意愿和参与治理的集中反映,也是西藏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表现形式。因此,必须重视对网络舆情的监管与引导,建立系统的舆
情引导机制和法律制度。西藏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可以通过互联网宣传、实施方针政策,倾听民意、加强与网民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合理引导。在舆情引导中,政府应充分掌握话语权,传媒应及时掌控主导权,践行新闻把关人机制、迅速反应机制和全媒体联动机制,回应社会关切,凸显人文关怀。
[1]在自治区庆祝建党92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摘登)[N].西藏日报(汉),2013-07-01(006).
[2]石方夏.社会管理视角下的西藏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J].西藏发展论坛,2016(06):70-73.
[3]刘小三.“自媒体”环境下西藏地区的舆情呈现及其应对[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1):115-120.
[4]袁建,周德仓,刘小三. 2015年上半年西藏网络舆情分析报告[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5):56-6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