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题为纲纲举目张
——用课后练习历练读说写

2018-02-26 19:42熊生贵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志愿军亲人自然段

熊生贵(特级教师)

《再见了,亲人》(人教版五下)的课后练习,生动展现出我们主张的阅读课堂篇章教学应该重视的几个点,即必须着力的“四个底线”(读、说、写和积累)。内容:好好读——1题的前面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说——1题的后面内容,2题和3题;好好写——3题的变化使用;好好积累——4题。但是,这样的问题设置,不能等同于教学任务,更不能等同于教学环节。对它们还需要进行再设计,才能放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实施练能式教学,让读说写真正落实到位。

一、“好好读”的操作

好好读,不是让学生简单地默看课文一两遍,也不是让学生自由读或齐读几次课文。好好读,不能直接提出“有感情地读”这一要求,因为“有感情地读”需要一些基本的环节铺陈,才可能达到。所以,落实好好读,要体现出“读正确→读流利→读懂→读美”的推进步骤,着力于学生语感的生成与提升。

以《再见了,亲人》第1自然段为例:

1.带领学生读正确。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提示难读的字词——您、阿妈妮、忘怀、心血、战役、情谊……可教读、抽读。

2.对学生进行读流利的指导。可进行读流利的形式处理。(参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符号:/短暂停顿,△读重,↗语调上升,↘语调下降,﹏ 语速放缓慢,<渐强,>渐弱。)如: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可让学生自由练读,之后抽读。

3.带领学生领会本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以及从中我们体会出怎样的情感。可以用这样的结构提示学生,理解后交流(也是练说):

这一段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首先写的是______;中间写了两件事,第一是________,第二是______;最后写的是______。整个文段,我们应该用______的感情来朗读。

4.带领学生想象情景,读出感情。教师可启发谈话,甚至播放志愿军与朝鲜亲人告别的影视场景视频,来渲染气氛。可以范读、教读、练读,最后配乐齐读,直到读得入情入境为止。

二、“好好说”的操作

我们主张,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理解要变成练说的过程。最好的理解过程是言说,说是思维的整理和表达,说得清楚就能理解到位。练说绝不止于简单零散地答问,而是系统地、整段地、条理清楚地说,它不仅是对言语表达的训练,更是一种思维的体现。

课后的问题,我们就把它当成大问题,或练说的话题。教师要做的是,针对这样的问题或话题提出怎样说的方式,通常应将其设计为言说结构,给学生提供说的“拐杖”。

比如,针对上述1题的后面内容——“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教师可以提出:

请同学们研读课文第1至3自然段,按以下的提示进行练说,准备好交流:

课文写了______位“亲人”:

第一位是______,她为志愿军做的事情是______,从中我感受到______,特别是_____(句、词)我体会到______……

第二位是______,她为志愿军做的事情是______,从中我感受到______,特别是______(句、词)我体会到______……

第三位是______,她为志愿军做的事情是______,从中我感受到______,特别是______(句、词)我体会到______……

待学生练说后,抽学生展示说。

《再见了,亲人》的课后第2题——“课文中有不少句子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如……”,这是小学高年级需要经常进行的阅读教学活动之一“品读句子”。很多教师进行这样内容的教学时,都是采用串讲串问的方式,即使最终让学生理解了一些句子,但都是肢解性、零散化的,言说与思维的条理性、结构化训练不足。如果设计成结构化言说,那教学效果就更加明显。如: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寻找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认真品读,按以下的提示进行练说,准备好展示交流:

我品读的句子是________,从_____(词)我体会到______(还从______体会到______)。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与情感)是_____。为了增强情感表达,作者使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

教师可示范说一段,再让学生练说,之后抽学生展示说。

三、“好好写”的操作

我们主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相机进行小练笔,即随课微写。在学课文时,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教师可在所组织的课堂情境中,相机布置习作任务,让学生当堂完成习作。

我们认为,随课微写最好的操作方式是:学习课文在表达上的技巧,并即时运用,同时,让学生所写的内容,有助于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这样,阅读教学融入习作训练,成为医治语文课堂虚空、低效的一个重要措施。

根据《再见了,亲人》的课后第3题——“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我们可以设计成:1.体会写作技巧的练说活动;2.学习写作技巧,进行围绕课文深化理解的小练笔。

请同学们研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按以下提示进行练说,准备好展示交流:

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方式上有多个共同点:

第一________,_,表现在文中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表现在文中__________;

第三_________,_,表现在文中__________。

……

(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是:开头是劝慰的话;中间是回忆朝鲜亲人为志愿军做的事情;末尾是直接抒发感情。另外还有的相同点是,都是使用第二人称来写,暗含着与对方进行对话;文段结尾都使用了反问句;等。)

待学生展示交流后,教师小结并提出小练笔任务:

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作形式(构段方式)是:劝慰+回忆+回忆+抒发感情(反问句)。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文章没有写朝鲜亲人怎样给志愿军说话。现在,就让我们站在“朝鲜亲人”的角度,把心中的依依不舍凝结在我们的笔尖,表达在本子上吧!请大家从以下选项中任选一点,用“劝慰+回忆+回忆+抒发感情(反问句)”的结构进行小练笔:

1.以大娘的口气写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告别。

2.以小金花的口气写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告别。

3.以大嫂的口气写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告别。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写作,之后让他们展示交流作品。

这样的写作,就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并运用了一种写作方式,同时,所写的内容深化了课文“中朝人民深厚情谊”的主题,切实有助于文本的阅读理解。

猜你喜欢
志愿军亲人自然段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你是我的亲人
亲人
秋天
亲人(连载二)
写自己的亲人
美丽的秋天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