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流行策略,让阅读教学回归本真

2018-02-26 08:10江苏省海门市常乐小学226100张玉蓉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4期
关键词:南沙群岛美丽交流

江苏省海门市常乐小学(226100) 张玉蓉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新颖与别致,不从语文教学的根本入手,而是在教学形式上不断花样翻新,致使阅读教学扑朔迷离,不少教学手段乍一看贴合新课标精神,但很多细节细细思忖,根本无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要切实改变这种教学怪圈,充分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笔者结合《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述而有标,谨防脱离主旨

很多语文课堂,学生议论纷纷,看似交流充分、对话深入,但不少交流并没有准确的对话目标,学生的思考天马行空,对话交流更是不着边际,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完全无视文本的核心价值,导致对话内涵的空洞匮乏。

如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在初读感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圈画、交流课文哪些词句写出了南沙群岛的美丽。学生在阅读、圈画之后,提出南沙群岛是仙女撒下的珍珠,看上去十分美丽。教师示意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该生指出因为仙女美丽,她所撒下的珍珠就非常美丽,其他学生也纷纷应和:因为南沙群岛是由珍珠所变化而来的,必然是美丽的……

表面上看,学生的表达好像富于想象,但却是紧扣仙女下凡这一空想,这就使得对话的基石完全脱离了文本自身,成为了摆脱文本认知的空谈。在阅读教学中,只有不断强化学生对话、交流的目的性,才能形成应有的效果。鉴于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作者分别从“迷人世界”“蓝色宝库”两个方面描写南沙群岛,请同学们紧扣课文的2、3两个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迷人世界”“蓝色宝库”呢?如此一来,学生就拥有了与文本对话、与同伴交流的方向,强化了文本品读的目标,从而在深入对话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南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

二、疑而有思,避免形式过场

很多教师无视学情和文本的基本特征,大量滥用所谓的质疑,导致质疑充斥在课堂教学之中。其实,很多质疑根本无需进行,更多的已经异化成为一种形式,缺乏应有的深入思考。

要想真正实现质疑的高效性,决不能轻率发问,而要先对问题和质疑的对象进行深入思考。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之后,学生才能在对比中选择最富有价值的问题。比如针对课题的质疑,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紧扣课题中核心字眼进行理解,了解其所表达的意蕴,才能提出富有质量的问题。以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引领学生关注课题之后,学生陆续提出:南沙群岛究竟怎样美丽?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这座群岛的?为什么说是“群岛”?……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的欲望,同时有效地历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质疑的效益。

三、延而有度,紧扣文本内容

当下,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收集、处理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很多教师打着“语文课程综合性”的大旗,大张旗鼓地引领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拓展,这似乎无可厚非,但这种拓展延伸的范畴,必须要有一定的范围,要紧扣文本表达的对象和中心,否则本末倒置,教材无心研读,围绕资料的探讨却搞得煞有介事,岂不成为课堂教学的咄咄怪事。

一位教师在执教《美丽的南沙群岛》时,要求学生交流自主收集的资料,很显然教师的用意在于,让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了解南沙群岛,并有效历练学生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学生资料收集之后的交流,却成了对南海主权和钓鱼岛归属的阵地的讨论,使得资料收集与文本研读完全脱钩,即便有些资料与课文中的南沙群岛相关,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加工与整合,也仅仅只是一种“拿来主义”,其实质效益不大。

在阅读教学中,拓展延伸需要有度的衡量和范围的界定,拓展延伸的内容要贴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要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同时,凸显教材文本的特质。以这篇课文为例,资料的收集与拓展就应该紧扣文本,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物产资源等方面进行一次手抄小报的制作,并适当安插一些相关的图片作为佐证材料。这种拓展方式,不仅形式新颖,有助于学生整理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同时又紧扣课文内容,真正促进了学生综合性素养的发展。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可以摈弃一些浮而不实的教学形式,回归到本质源头,追寻本真的教学境界,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全方面的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南沙群岛美丽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谈《美丽的南沙群岛》的改动建议
海洋划界中远洋岛屿法律效力分析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黄岩岛和南沙的部分岛礁的主权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