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微信平台,让作文教学“微”上添花

2018-02-26 07:23浙江仙居县第八小学317300吴舞燕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9期
关键词:习作微信文章

浙江仙居县第八小学(317300) 吴舞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纵观近年来学生作文的现状,大多数学生习作语言匮乏,习作内容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作文教学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学生习作缺乏及时有效的互动,犹如一潭死水。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让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加强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每个语文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微信作为现代社会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立足微信平台,以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媒介,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一、微信,作文兴趣盎然的“动力”

1.写作形式的多样性

新课标认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也只有不脱离生活,学生才会说自己的话。为此,在微信平台上设立“生活微文”,让学生去体味、感受真切的生活。在“生活微文”中学生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如中秋节、春节让学生写祝福的话。“喜鹊迎枝新年到,祝老师好运连连;爆竹声声庆安康,祝同学天天开心!”“月儿圆圆当空悬,月饼圆圆味香甜,心儿圆圆满思念,祝远在外地做生意的妈妈中秋节快乐!”此情此景,学生有感而发,在微信表达了自己内心深深的祝福。运动会上,大家把同伴努力拼搏,为班级争光的精彩画面配上文字制作成电子相册、美篇。陈凯去游览西藏,游完第一天,他写了游览日记,还配上了相关照片,一发到微信群,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在下面积极评论跟帖点赞。这以后,大家争相效仿,只要出游必写图文并茂的游览日记,化外力为内力,学生不再感觉写作文是一件苦差事。

2.写作成果的共享性

“作文分享”理论认为,孩子的每一篇习作都是作品,作品的读者越多,孩子就会越有成就感。写作的快乐,源于交流和欣赏,而微信平台使这些成为现实。微信写作,同学、朋友、家长,甚至是朋友圈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是作文的读者。文章写完,无须教师推荐,就可与同学“美文共欣赏”,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上一发布,所有能上网的读者都能阅读,共同分享写作成果,还可以针对这篇文章进行回复、点赞和评论。众多读者的关注度,满足了学生写作时所渴望的认同感和成功感,从中体会到了写作的价值,找到了作文的快乐。当他们觉得自己的习作不仅仅是一份作业,还是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媒介,自己不是在为教师写作,而是在为众多读者写作时,就会焕发出巨大的写作热情。而且,微信公众号具有储存功能,记录学生作文成长足迹,形成电子档案袋,学生可以随时翻阅,回味当时的创作思想心得历程,不断修缮自己的认识,体会成长的快乐。

3.写作过程的互动性

在微信上推送作文,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在微信上直接联系教师,或与同学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在互动交流中努力达到完美的境界。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修改建议,可充分利用剪切、复制、粘贴、删除等方法增删语句、重组段落,使文章修改变得轻松、快捷。通过这一平台,学生可以自主上传文章供全班师生阅读、分析、修改,也可以对他人的文章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实时进行批改、评阅,学生之间也可以直接交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每一次交流互动,都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写作水平。如:一次布置的写作话题是《幸福》,有一位同学写道:“叔叔看上去骑得很吃力,但似乎并不感到累,有时扭过头教孩子数数,妻子微笑着,他们看上去感觉很幸福!”小作者感觉不是很好,可又不知如何改。我将它发到了微信群上,让同学们一起来想一想可以怎样改,怎样写会更好?集体的力量真是无穷的,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修改意见,这给小作者很大的启发。吸取了大家建议,经过老师的点播,她做了重新修改:“叔叔看上去骑得很吃力,但他似乎并不感到费力,即使汗流满面也是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不时扭过头来教孩子数数,孩子稚嫩的童声和着自行车“吱吱”声,融合成了一首优美的旋律。妻子满眼爱意地摸摸小男孩的头,金色的晚霞映照着一家人驶向幸福的小家。”

二、微信,作文有米可炊的“源泉”

每次让学生写作文,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愁眉不展,惧怕写作文,埋怨没什么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语言文字、写作素材的严重匮乏。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写作时,抓耳挠腮,嘴咬笔杆,半天下不了笔,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拥有写作的语言、写作的素材呢?我们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开设各种素材库栏目,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广泛的天地。

1.建立写作“题”库。

文章的题目就像眼睛,是吸引读者,展现文章的“灵魂之窗”。于是,我在班级微信群中,根据教材每单元的习作要求,列出大量题目供学生选择,有全命题,有半命题,有话题式,从不同角度命题。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七“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我就设计了:说明关系的,如《我的××(老师、同学、亲人)》;点名品质、特点的,如《小气鬼××》、《诚实的××》、《××是个(老好人、书呆子)》;比喻为题的,如《引路人》、《活雷锋》、《城市美容师》;还有《××的(笑、背)》、《忘不了××》等等。

2.建立范文库。

通过微信,教师可以推送名家美文、优秀范文,教师下水文,供孩子从结构上、思路上、语言上、材料选择上学习和模仿,为学生铺设一级级“台阶”,从仿写到自己创作步步攀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目标,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记得在指导《我希望我的房间是……》时,我在班级微信上出示了自己的下水文,由学生来评价写作思路以及文中的优缺点。因为角色互换,学生觉得很新奇,发言积极性很高。自然,在接下来的写作过程中,学生思路开阔了,纷纷交来令人满意的佳作。

3.建立写作素材库。

教师可以在公众号中开设“作文素材库”栏目,如指导写动物的文章,学生只要点击资料库,各种各样的动物便可呈现于眼前:猫、兔子、狗……点击图片和文字资料,会出现相应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介绍;点击视频,可观看它吃食、睡觉、奔跑的情况。学生可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素材进行写作。也就是说,花鸟虫鱼、趣事见闻、自然现象等各种内容,都可以事先收集起来,在微信上建立写作素材库,供学生选择创作。

4.建立写作“词”库。

提供与每次作文相关的大量词语,便于学生(尤其是掌握词语不多的学生)选择运用。例如指导学生写与春天有关的文章,就提供了春天有关的成语、诗句、精彩句子,供学生参考。

5.建立写作“指导”库。

根据每单元写作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一些写作技巧,给每次习作提供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如写人的文章,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语言描写入手。写事的文章,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写出真情实感。

三、微信,作文多元评价的“天地”

学生将作文推送到微信上,作文变成开放的了,这就改变了过去由教师评价的单一局面,实现了老师、学生、家长等多方评价,评价变得开放、动态和多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评价,变得更及时有效了。

1.老师,平等交流的大朋友。

通过微信能公开、即时地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对习作优点表示赞赏的,例如:“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子女。你用以小见大的写法诠释了什么是孝:孝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也可以是很平常的‘常回家看看’。着眼细小,折射高尚,文笔通俗易懂,是值得一读的好文。”对习作中的问题提出善意批评的,例如:“文章来源于生活,真实有趣,如果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更具体些,那就更棒了!”

2.同学,智慧共享的小文友。

在微信里学生不单纯是被评价者,更是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吴奕萱同学阅读了陈旭阳写的《美丽的神仙居》一文后,就给予了评价:“陈旭阳写得不错,文章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句子写得生动优美。比如:“景区的石头非常奇特,最有趣的要数‘将军岩’了。‘将军岩’就像一位威武的将军。那眼睛、鼻子以及嘴巴,简直就像刻上去似的,高挺的鼻梁,微微张开的嘴巴,一双目光炯炯的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前方,仿佛正指挥着千军万马似的。”对于这段描写陈丹平同学的评价语是:“陈旭阳不仅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而且很注重细节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类似的评价语还很多很多,学生正是在这样评价的过程中逐步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自己的鉴赏水平,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了。

3.家长,作文评价的大朋友。

家长是孩子成长历程中的启蒙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长从自己的期待出发对孩子的作文做出具有建设性意见的评价,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如吴佳的妈妈读了《妈妈,我想对你说》之后的留言:女儿,很高兴你能理解妈妈对你的严是为你好,妈妈答应你,以后会注意方法。你的写作水平也越来越好了,妈妈希望你继续努力,将来当个大作家。孩子看了评价后,高兴地说“我以后要多多在微信写自己的心里话!”

微信已经成为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之间交流沟通互动的一个新平台,成为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延伸与补充。微信,作文教学新方式,快捷方便,共享交流,必然会在作文教学领域中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习作微信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微信
微信
微信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