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蔡曙山 傅小兰 杨英锐 张 刚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爱做梦。一些人在做美国梦,一些人在做中国梦,而有一些人则在做着一个奇异而美丽的梦——认知科学梦。
认知科学确实是一个梦,她虽说是一个奇异的梦,然而却是一个美丽的梦。
人类在600万年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心智。人类却梦想用自己的心智来破解心智的奥秘——这难道不是一个奇异的梦?
然而,这个“上帝最后的秘密”却只有用人类心智才能破解——这难道不是一个美丽的梦?
——这个梦,就是要揭开人类心智的奥秘。
20世纪中叶,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生命科学和基因科学领域掀起的革命,导致70年代中期认知科学在美国建立。认知科学的梦想,就是揭开人类心智的奥秘。
新世纪之初,有一些中国人,也开始做这个梦。
2000年,蔡曙山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规划处处长的岗位,调入清华大学工作,担任清华大学文科工作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时值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即“985计划”实施之初,王大中校长率领清华大学院部处级干部访问欧美一流大学,回校后制定一流大学建设规划。一时间,清华上下热烈讨论“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规划何其辉煌!此时,任文科处长的蔡曙山教授根据认知科学在欧美蓬勃发展的形势,明确提出“不做认知科学,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温新红: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2007年12月11日《科学时报·大学周刊》)的论断,并向王大中校长进言:建立清华的认知科学。未几,在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和科研副校长龚克教授的领导下,蔡曙山处长受命组建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
创业之初,诸多艰难。
认知科学之父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语言哲学家N.乔姆斯基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建设批准者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建人和领导者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龚克教授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建人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带头人时任清华大学文科工作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蔡曙山教授
首先是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经过认真考察认知科学在国际国内的发展,团队负责人蔡曙山教授提出“多学科交叉,全学科覆盖”的学科发展战略,这个方针一直贯穿于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及其后的清华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也体现在历届的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中。
其次是队伍建设的方略。确定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以后,如何具体地实施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团队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团队创建之初,蔡曙山首先请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傅小兰研究员,共谋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制订了“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四级团队”的建设方案。这支全国首个多学科交叉、全学科覆盖的认知科学团队,来自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信息学院、医学院、中科院心理所、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以及国际合作的一流大学,共有教授、副教授、讲师26人,他们组成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基本的学术力量。为清华大学的认知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覆盖认知科学各学科,研究团队由人文社科学院核心研究团队、校内紧密合作团队、国内友好合作团队、国际合作研究团队组成,四级结构如下:
第一级,院内核心研究团队:本中心蔡曙山教授、尹莉副教授、郑美红讲师;教育所樊富珉教授、李虹教授;历史系李学勤教授;社会学系张小军教授;中文系江铭虎教授;外语系杨小璐副教授、周允程讲师。
第二级,校内紧密合作团队:信息学院张钹院士、应明生教授、孙茂松教授、孙富春教授、杨士强教授;医学院刘国松教授、高上凯教授、高小榕教授。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四级团队示意图
第三级,国内友好合作团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傅小兰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家煊研究员;重庆大学李伯约教授;浙江大学黄华新教授。
第四级,国际合作研究团队:约翰·塞尔客座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詹姆斯·沃希客座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理查德·安德森客座教授(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杨英锐伟伦讲座教授(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以及德国汉堡大学张建伟教授。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四级结构示意图如上图。
这支队伍涵盖了认知科学6大学科方向。各学科方向研究人员分布如下:心智哲学和语言哲学:蔡曙山教授、约翰·塞尔教授、黄华新教授、周允程讲师;认知心理学:樊富珉教授、李虹教授、傅小兰教授、詹姆斯·沃希教授、理查德·安德森教授、杨英锐教授、李伯约教授;认知语言学(语言与认知):杨小璐副教授、江铭虎教授、沈家煊教授;认知人类学(文化、进化与认知):李学勤教授、张小军教授;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张钹院士、应明生教授、孙茂松教授、孙富春教授、杨士强教授、张建伟教授;认知神经科学:郑美红讲师、刘国松教授、高上凯教授、高小榕教授。(摘自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工作简报第7期:《基地建设探索新模式 队伍建设形成新格局》)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建人之一时任清华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高策理教授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傅小兰研究员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建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沈家煊教授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建人之一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认知科学系杨英锐终身教授时任清华大学伟伦特聘教授
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创建人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时任贵州民族大学校长张学立教授
人才培养方面,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部分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获得者和部分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获得者如下: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早期成员:三位博士后左:张寅生(现为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衣新发(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右:白晨(天津大学教授)
团队成立以后的第一件大事,是争取北京市、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各类项目,使团队发展具备充分的项目与经费支持。团队成立以后,获批的各类项目有:语言逻辑及其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中的应用(教育部重大项目,2001—2005);语言逻辑及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1—2005);数字化的逻辑基础理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001—2005)等。
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部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04-2016)
团队学术带头人与国际认知科学学术大师乔姆斯基讨论问题
团队学术活动留影。左起:北京邮电大学王琳教授、天津大学白晨教授、北京大学周北海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周建设教授、武汉大学桂起权教授、德国汉堡大学张建伟教授、哈佛大学冯胜利教授、清华大学蔡曙山教授、清华大学江铭虎教授、《科学中国人》总编辑张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中心王惠临教授、北京大学陈保亚教授。
塞尔与清华大学蔡曙山、杨英锐、高策理、王宁四位教授就认知科学若干问题展开对话
第十三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2007)蔡曙山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第十三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期间,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负责人蔡曙山教授宴请世界著名心智与语言哲学家、美国国家总统奖章获得者、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塞尔教授。此图为部分博士研究生与塞尔教授合影。
2004年,蔡曙山教授率领的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在教育部“985”重大创新基地项目的竞争中,以全票通过的优秀成绩,获得教育部“985”重大创新基地项目支持,建立了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研究基地。这个项目的经费,用于团队建设初期的发展,购买了科学研究所需要的设备如事件相关电位ERP,电脑、服务器等设备。由于“985”重大项目的支持,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
哈佛大学中文部前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冯胜利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陈保亚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指委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晓林教授
团队合作伙伴、学术带头人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建设教授
团队学术带头人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江铭虎教授
团队合作伙伴《科学中国人》总编辑张刚
2004年是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发展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获得教育部“985”重大创新基地项目支持,建立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新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认知科学进入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心建设和发展时期,在认知科学研究、认知科学教育和课程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
科学研究方面,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研究项目“认知科学的重大理论和应用研究”(2007—2012);清华大学自主创新项目“特殊人群的心理支持与认知决策系统”(2009—2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语言、思维、文化层级的高阶认知研究(15ZDB017)”,2015年立项,2017年中期评估获滚动资助(2015—2020)。
这一时期,团队科研成果丰硕。出版《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研究系列丛书》《清华大学认知科学译丛》;在《科学通报》《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学术期刊、国际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学术论文。
人才培养方面,指导研究生在欧美一流大学进行访问和合作研究,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王志栋、唐芳芳等多人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
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主办第十三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2007,北京);主办第一至第四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学术会议(2015,北京;2016,成都;2017,贵阳;2018,北京)。
全国认知科学大会暨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两位主要发起人:蔡曙山,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负责人张刚,《科学中国人》杂志社总编辑
全国认知科学会议的特殊贡献
在学科缺失的背景下,如何推动认知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我们选择了举办认知科学国内国际学术会议的办法,从2009年开始,由清华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科学中国人》杂志社等单位主办,每年一届连续召开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科研成果,促进学科发展,增进人才培养。自2009年至2018年,已经连续召开10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和4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学术会议。历届会议列表如下:
会议名称 会议主题 会议报道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会议地点 会议时间第一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综合的时代:认知科学的发展及其影响“综合时代的认知科学”,刊载于《科学中国人》2009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联合主办江西城市职业学院承办南昌,江西城市职业学院2009年5月9-11日第二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认知科学的重大理论与应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教育改革“第二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刊载于《科学中国人》2010年第12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联合主办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所承办重庆,西南大学 2010年10月30-31日第三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认知科学:人类思维的探索及成果“继续推进多学科认知科学研究”,刊载于《科学中国人》2011年第11期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承办北京,清华大学 2011年10月15-16日第四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中国人的思维与认知方式:语言与符号“推进认知科学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刊载于《科学中国人》2012年第11期下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杂志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联合主办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承办杭州,浙江大学 2012年10月20-21日第五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认知科学与人的发展“认知科学与人的发展”,刊载于《科学中国人》2013年第12期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杂志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联合主办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10月19-20日第六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人类心智与人工智能“第六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取得丰硕成果”,刊载于《科学中国人》2014年第12期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贵州民族大学逻辑文化与认知研究中心、《科学通报》杂志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联合主办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逻辑学会、贵州省计算机学会承办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4年10月18-19日第七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一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人类的心智与认知“探索语言与人类认知的奥秘”,刊载于《科学中国人》2015年第12期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学术界》杂志社、北京语言智能协同研究院、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联合举办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语言智能协同研究院联合承办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5年10月18-19日第八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人工智能与人类心智“全学科探索心智,五层级研讨认知”,刊载于《科学中国人》2016年11月刊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学术界》杂志社、成都大学联合主办成都大学承办 成都,成都大学 2016年10月22-23日第九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认知科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聚会贵州民族大学,迎接认知科学春天”,刊载于《科学中国人》2017年11月刊贵州民族大学、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世界科学出版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Journal of Human Cognition、《认知科学》国际学术期刊联合主办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共同大学承办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2017年12月9-10日第十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四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语言、思维、文化——高阶认知的理论与应用“廿载认知齐襄力,十度春秋铸辉煌”,刊载于《科学中国人》2018年12月刊贵州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中华文化与认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Human Cognition国际学术期刊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承办北京,北京裕龙国际酒店2018年10月27-28日
团队学术成果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译丛》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研究系列丛书
左:蔡曙山:科学发现的心理逻辑模型,北京:《科学通报》2013, 58: 3530 3543右:Cai, S. The age of synthesis: From cognitive science to converging technologies and hereafter, Beij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 56: 465 475
蔡曙山在《中国社会科学》(2000—2009)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多篇
《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卷一,主编:王巍等卷二,主编:蔡曙山等
左:杨英锐《现代经济力学原理》卷一中:杨英锐“整合科学的引领之美”,《中国科学报》2017年7月25日第7版右:杨英锐学术论文,载MPRA(慕尼黑大学图书馆网上经济类论文和报告)
江铭虎的学术著作和发表认知科学高质量学术论文的部分国际学术期刊
2015年,在张学立教授和蔡曙山教授共同带领下,贵州民族大学与清华大学共建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这是全国首家将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相结合且以认知科学命名的学院。两年来学院取得重大发展:在认知科学“6+1”的学科框架下,建成4系2中心的学科结构。目前招收认知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4个专业本科生,在校学生约700人;建成“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省级重点学科;招收逻辑与认知、民族文化与认知、人类学3个专业方向研究生,在校研究生15人。2017年,学院在认知科学“6+1”的学科框架下,以教育学和认知科学交叉的学科优势,申报教育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点获得批准,将招收教育学专业硕士。目前开展逻辑与认知、民族文化与认知、阳明心学与认知科学、认知科学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聚合科技NBIC与教育创新、认知科学与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等重大研究。
2016年以来,我们聘请美国哈佛大学、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英国巴斯大学、德国汉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等国际国内一流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开展“名师进课堂”和“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系列讲座”,使贵州民族学生和名师面对面,启发心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系列讲座”面向全校,让更多的师生和名师面对面,上左:北京大学文科部长、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在讲学,并受聘为贵州民族大学兼职教授,上右:中科院心理学傅小兰教授讲学后,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教授向她颁发兼职教授聘书,中左: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沈政教授讲学后,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张鹏程副书记向沈教授颁发聘书,中右:台湾阳明大学王文方教授在讲学,并受聘为贵州民族大学兼职教授,下左: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晓林教授在讲学,并受聘为贵州民族大学兼职教授,下右:英国人文与科学出版社社长袁玉立教授讲学后,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王林教授向他颁发兼职教授聘书
2015年12月,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成立,省政府潘小林副秘书长(左二)、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教授(左三)、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蔡曙山教授(右三)、《科学中国人》杂志社总编辑张刚(右二)、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杨昌儒教授(右一)出席成立大会
名师进课堂计划:诚聘国际国内名师到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担任基础核心课程,上左: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沈政教授在讲授《生理心理学》,上右: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朱滢教授在讲授《实验心理学》,中左:首都师范大学周建设教授在讲授《语言哲学》,中右:英国巴斯大学隋洁教授在讲授《认知心理学》,下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孙中原教授在讲授《中国逻辑史》《墨经研读》,下右:陕西师范大学衣新发教授在讲授《学前儿童创新素质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2017年,中英文两份认知科学国际学术期刊《中华文化与认知》、Journal of Human Cognition: Language, Thinking and Culture在英国注册成功并出版创刊号,蔡曙山教授担任两份国际学术期刊主编。认知科学期刊的创办是认知科学发展的三个重要标志之一,其他两项是研究方法的确立和学术共同体(学会)的建立,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创办“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这是全国首个认知科学本科专业招生。该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均按照美国一流大学认知科学标准制定,聘请国际国内一流师资担纲主干课程教学和青年教师培养。
20世纪70年代中期认知科学在美国建立,其标志有三:一是研究方法确立,二是学术共同体(学会)的建立,三是学术期刊的创办。这三方面,清华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团队为中国认知科学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图为在英国人文与科学出版社注册创办的中英文两份认知科学学术期刊。主办:贵州民族大学;主编:蔡曙山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常务副系主任李虹教授莅临讲学并与师生合影,前排中为李虹教授
2018年,继续招收“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本科生。学院现在有2017级和2018级两个实验班学生共41人,他们将成为全国首批毕业的认知科学专业人才。
全国首个认知科学本科生班级——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2017级、2018级全体学生与学院领导和教师合影。前排左起:柏云兴、肖方、刘国芬、刘念念、杨金金、李胜仙、王芳、王梅、龙秀芝、罗文雯,二排左起:李科生、石雨欣、陈迁美、付尚芳、白庆龄、潘利井、丁茜、魏红琴、杨思敏、张静、彭婷、蔡曙山,三排左起:张美霞、田婷婷、唐敏、杨美荣、吴京、范贤莉、尹婕、谢巧云、蒙泽善、陈丽,四排左起:肖云、万娟、徐子敏、梁圆圆、杨绍华、樊胜东、罗福星、欧铠华、韦秀绵、朱廷虎、李筱涵、陆春、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