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相福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莲花中学,甘肃 天水)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那些好奇心强烈的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兴趣是让小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地表现自我,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收获乐趣,而且还能轻松地掌握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压力,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又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教师在课堂之中可以为学生发掘一些与教材内容相符合且新鲜的课外资料让学生观看,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材料充满了好奇心,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在当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树立自己的威严,对学生不是说脏话就是责罚,这样容易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其他同学嘲笑,产生自卑、消极的学习心理,使得他在课堂上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嘲笑自己的学生抱有厌烦的态度,这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时间一长,会让其形成不好的心理状态,对其以后的人生发展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改变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理论以及职业素养,在教学中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关爱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其自由发挥,不要害怕说错,不责罚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喜欢和教师交流,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从而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还能让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内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指导:(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心理健康趣味知识竞赛、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演讲座谈会、心理健康演讲比赛、校园心理健康知识黑板报设计等活动,鼓励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参加,让其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在这样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2)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倡导学生向我国历史上一些勤奋、健康、乐观等著名教育家学习,让学生向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养成乐观、自信、勤奋的良好的学习作风,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虽然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容忽视。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了学校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家长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人生观念和心理教育对中学生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可知,心理健康的教育不仅仅要学校给予重视,更需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有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的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展开。所以,为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教师与家长多交流孩子在课堂中学习状况以及心理健康发展,在交流的过程中达成共识,从而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另外,学校要倡导家长参与到心理健康的活动中,为学生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健康的教育环境,让心理健康教育随时随处都陪伴着学生,从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中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时期。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其养成良好的人生品德。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家长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让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之下形成良好的品德,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建设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