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学校 李海燕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讨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效地讨论不仅能够调整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共鸣。课堂上的讨论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讨论的问题,问题是讨论的载体。所以为了能够提高讨论的效率,教师应当巧妙的构思问题,发挥问题的关键作用,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讨论。
课堂上的讨论有什么样的目的呢?一般来说,我们在课堂上设计讨论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就某一话题或某一知识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分享各自的想法来提高自身的认知,并且解决相应的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是讨论环节的主要目的之一。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的时候应当紧密地联系教材,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有效地讨论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以此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问题设计紧扣教材,不仅符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共同理解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在围绕教材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提问的形式不要过于生硬,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提问,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讨论效果。
在学习《法律在我们身边》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探究和讨论,我在课堂上出示了两则材料,分别是“蓝色风暴商标案宣判百事可乐被判赔三百万”和“中国商标在海外被抢注”,通过这两个材料,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这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着什么现象?这些现象有何危害?2.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二给我们什么启示?4.列举生活中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并提出解决对策。5.由此可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何意义?这五个问题循序渐进,从现象到原因,再到启示和对策,最后加上意义,循循善诱,有较强的引导性,并且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增强维护智力成果权的意识。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程中,大部分的知识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紧密联系生活,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又能够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化解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在设计生活化的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点。首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所关注的话题,这样一来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调动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除此之外,生活情境与知识内容的衔接要力求自然。同时,在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时,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渗透德育教育,启发学生积极学习,帮助学生塑造积极的价值观念。
在《社会生活讲道德》这节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并引导学生以此情境为基础展开讨论:在数学课上,毛毛同学不专心听讲,老师走到他的身边,发现他正在写信,老师批评了他。毛毛同学顶撞老师说:“你侵犯了我的隐私权!”在这一情境中,老师侵犯了毛毛同学的隐私权吗?学生对此问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毛毛同学不认真听讲,违反了课堂的纪律,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当老师发现之后及时地提醒和制止,是没有问题的,这是老师认真工作的体现。老师并没有看毛毛写信的内容,因此,不存在侵犯学生隐私权的行为。在这个讨论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要明白在上课的时候应当认真学习,顺势培养他们的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在讨论一个争议性较大的问题时,往往会更加投入,并且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所谓争议性较大的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为多元开放的问题。也就是说,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一来就能够得到更多的见解。这种讨论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没有了唯一的答案,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说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中的某一点设计多元化的、开放性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广泛思考,深度思考,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在学习完《建设美好祖国》这一课之后,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怎样弘扬民族精神?这个问题的框架很大,我引导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横向和纵向思考,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同学们选取了不同的角度,比如说弘扬民族精神,国家应当怎么做?学校应当怎么做?中学生应当怎么做?以学校的做法为例,学生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比如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家在实践中体验民族精神;编制民族精神的宣传小册子;召开具有加强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的主题班会,等等。学生的讨论十分热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