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贾宝玉人格内涵的创作成因研究

2018-02-25 19:29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贾母贾宝玉曹雪芹

(江苏省亭湖高级中学 江苏盐城 224000)

文学又称人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在小说创作中,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人的性格成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人物性格的塑造一样如此,而贾宝玉被刻画的如此生动形象实在难能可贵。《红楼梦》自诞生以来,就广受关注,而众学者谈论最多的就是贾宝玉。

贾宝玉的性格复杂且丰富,甚至有时候是矛盾的。贾宝玉与贾府上下格格不入,在男女关系,主仆关系,门第观念中,贾宝玉所持有的态度都异于常人,这与当时的社会封建理念冲突,遭到了家长的反对,在《红楼梦》中处处体现着这些冲突。其中不被认可的苦闷和无奈也是曹雪芹所在现实生活中所遭受的,综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解释贾宝玉的人格内涵。

一、同情女性,认为“男卑女尊”

“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物而已。”“女子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子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这种观念在当时有些荒诞怪异,但是这些女孩的身上寄托着贾宝玉的热情与理想,从古至今,中国都存在的男尊女卑的思想,男人占据统治地位,而女人则是男人的附庸品,是用来传宗接代的工具。到了明清时代,有人开始注意到妇女的地位,此时的贾宝玉也感受到了丫鬟们的痛苦。在与丫鬟的相处中,他体会到了这些女儿们的单纯善良,但是她们却只能做那些贵族的消遣工具,这种对比促使他产生了许多“怪想法”。比如:“女儿们都不嫁不死,终身与他为伴”,“死后众多女儿的眼泪把他送到雅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再也不托生”。但同时,他又有着纨绔子弟的恶习,比如,他调戏了金钏儿,又甩手溜掉,使得金钏受辱投井。这里也体现了宝玉的自相矛盾的。但是,贾母的溺爱使得宝玉的这些新思想有了一线生机,萌生了“男卑女尊”嫩芽。

二、交友不分贵贱

封建社会中的“门第观念”十分严重,这不仅体现在婚姻中,在交友里,等级观念尤为强烈。贾宝玉身为官家子弟,却反其道而行,与贫民和自家家仆成了朋友。他没有因为这些的出身而看不起他们,相反,他觉得与他们相处轻松,自由,体会到了真正的友谊,感受到了淳朴真挚的友情。这些朋友比那些只知道谈论仕途,男盗女娼的官宦子弟高尚很多。他对家仆也是很好,比如茗烟,可以说没了主仆的分别,这点可以从第二十三回写的茗烟给他买各种小说,第二十六回写宝玉和茗烟一块偷偷去水仙庵去祭拜等看出。贾宝玉虽是主子,却痛恨那些只会作威作福、纵情享乐的人。可是,他也和冯子英相聚吃花酒,对贾雨村的反感不像是针对贪官的罪恶,只是看不惯官场的俗态。晴雯的被逐,芳官的出家,鸳鸯的自杀等等,在一步一步的撕扯着宝玉,让他越来越体会的到奴隶的辛酸。众生平等是佛家思想的闪光点,作者曹雪芹对于佛教思想的接受,影响着他对宝玉性格的塑造,这也体现了众生平等观念对儒家传统尊卑思想带来冲击。

三、鄙视“仕途经济”

在当时的制度里,人们觉得一个人考举人,中进士,成为一个大家,或者做一个统治者才是要走的最正确的道路,生在官宦世家的宝玉更是被寄予厚望。但是贾宝玉生来便是万千宠爱,贾母更是百般溺爱。百善孝为先,即使贾政望子成龙,也很多时候要听从贾母的安排。在贾母的宠爱下,贾宝玉沉迷的“西厢记”等书给他打开的新世界的大门,促使了他对自由的追求。贾府中丫鬟、仆人的身世,小姐们的命运,贾政的望子成龙都使得贾宝玉越来越讨厌这些官僚,也越来越厌恶这样的仕途之路。而贾宝玉也不是说说而已,他的一生都在反对科举制度。而这也是作者的映射,曹雪芹虽贫穷,但是高傲也有气节,任情洒脱,即使有人高价收他的画,不是他欣赏的人,他也不答应。

四、追求爱情,婚姻自由

古代社会,存在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观点,这种包办式婚姻完全摒弃了男女双方的个人意愿,只体现了双方父母的意见和只考虑了家族间的利益,造成了男女双方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一样,反对传统礼教,也不赞成这种仕途之路。与贾宝玉的思想一致,有着共同话题,使得她黛玉和宝玉彼此倾心。但这却不被贾府接受,从贾母到王夫人再到丫鬟仆人,没有一股力量来支持他们。这不仅仅是因为人们不能接受他们的“自由恋爱”,更因为人们接受不来他们的思想。对于黛玉和宝玉来说,他们的抗争不单是为了爱情,也为了心中的理想。贾母与王夫人纵使对宝玉百般溺爱,但在宝玉的婚姻里,在他和黛玉的爱情中,却毫不退让,造成了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悲剧。黛玉的死是她最后的抗争,宝玉的出家也是对封建礼法的声讨。

贾宝玉是叛逆的,但他又不是那么的叛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不以富贵骄人,不尚虚伪的宽厚善良的公子。但是,贾宝玉也是“无事忙了一十九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穿衣吃饭,都仗别人,连倒一杯茶还要让人提醒,仔细烫了手,真是啥也不会干的膏粱子弟。”宝玉的人物性格矛盾又统一,这也体现了作者曹雪芹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矛盾与统一。

除了曹雪芹自身的因素给宝玉的性格塑造造成了影响,当时社会中的小说创作思想和主张也对宝玉的性格内涵带来影响。有学者指出,晚明时候的文学创作已经开始“追求肯定人性,放纵个性,歌颂世俗享受和欢乐,向往个体人格的自由和平等的近代审美思想”。曹雪芹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对于这种文学作品必不陌生,文学创作自然带些此类思想。宝玉的性格正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状况,有着愚忠愚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也有着摆脱“理”的束缚,对活出新自我的新思想的追求。《红楼梦》不仅讲述了贾府的生活状态,也反映着社会的生活状态。

猜你喜欢
贾母贾宝玉曹雪芹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曹雪芹与史铁生的生命哲学比较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重识贾母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