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 四川宜宾 644400)
数学本身就是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数学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最大限度调动,才能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进步。本文以现阶段初中数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为基点,全面论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数学思维的形成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可谓是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成效,同时还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而且学习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形成。因而,对于教师而言不断改变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使其能够掌控解题的灵活性,将学生从固有思维之中解脱出来。之前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维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比如讲问题局限在平面范围之内,为了让学生对空间图形予以探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运用六根等长的火柴为边,是否能够摆成四个正三角形?很多学生在尝试过程中都失败,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四面体模型,向学生证明六根火柴能够摆出四个正三角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思维的形成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非常关键的,而培养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比如一题多解、一解多题,现阶段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等也应该引起极大的重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对其以后的学习也是有非常大的帮助。[1]
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方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避免学生脱离实际情况。这对于教师而言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使其明确数学知识传授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存在的思维逻辑基因,并对学生加以有效引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大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要掌握教学技巧,对教学本质有比较清楚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渗透,继而大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教学目标。例如:科学记数法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量,在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理数的乘法,只有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指导,才能让学生具备学习的基础,在之后的授课中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2]
根据以往的相关教学经验可知,学生的学习错误不能仅仅是依靠教师就能予以修正的,更需要学生能够具有自我否定的过程,借助数学学习的错误,引发数学冲突,让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完成数学思维,并且能够进行科学数学批判性思考,自觉探究数学学习,针对已经形成的数学知识,能够从不同的立足点,运用另一种解决方式,进行再思考,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得以不断进步。例如:平面上四个点,借助其中的每两个,画出一条直线,提问:总计可以画出多少条直线?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能够获得初步探究结论,而对于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同时对其进行再分析,通过教师的上述引导,学生能够对于自己获得的结论进行有效的推理验证,从而明确自己所得结论的正确性,而对于错误的结论则需要反思错误形成的原因,由此能够促使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得以质的飞跃,获取相对正确的结论,最大限度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有效性。[3]
学生逆向思维的形成是需要自身努力的,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到了引导作用,只有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累积经验,通过锻炼总结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起到引导作用,逐步向学生渗透解题策略,继而从最大限度上提升其解题能力,完善逆向思维训练。逆用运算律,例如:139×(-60)+139×52-10×139-84×61+61×66,当学生看到这一题时通常会觉得是难题,这其中涉及到运算律,并且是逆用运算律,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混合运算,这道题对于学生而言容易出现误区,教师需要在其中发挥关键性的引导工作,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帮助学生借助逆用运算律解决,从而简化解题步骤。原式可以这样解,即=139×(-60+52-10)+61×(-84+66)=139×(-18)+61×(-18)=(139+61)×(-18)=-3600。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逆用运算律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节省习题时间,提高做题准确率,从而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在日常的解题训练中不断优化自身的逆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从长远角度分析,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提高学生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4]
总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从根本上推动教学活动能够取得卓越的成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质量得以显著提升,本文针对于此展开全面的分析论述,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优化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