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高级中学 河南信阳 464000)
我国重视语文素质的培养,而阅读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然而在实际课堂中,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不被教师重视,导致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语感方面的薄弱以及文章内涵理解不深刻。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着手。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单方面的在讲解文章中的主题内涵,而没有顾及学生的情感,那么学生无法从课堂中得到情感体验,自然就会下降对阅读的兴趣。实际上在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大多文质兼备,它们既有对祖国的热爱,朋友之间的感情,也有开怀的大笑,如何发掘这些作品之中的情感内涵,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这些作品中获得了情感的提升,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掌握,在语文阅读能力有能更大的提升。而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学生能明白文章写得的是什么,再通过分析总结就可以得出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可见阅读和分析是相辅相成的[1]。读书使人智慧,读书使人儒雅,读书使人卓越。通过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喜欢阅读,擅于从阅读中理解文章,吃透教材,从而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使得他们儒雅。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是将学生的阅读实践和人文素养紧紧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语文教育的发展。在面对这个纷纭繁杂却又丰富多彩的世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语文课程构成开放式的学习领域,提升学生的礼貌素养。
在语文阅读具体操作中,首先进行的就是总览大局,即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在语文总复习中,我们知道语文文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记叙文,议论文这样一种文章类形式,还有一种是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类形式[2]。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述各种文体的专门提问方式和所要考查的内容,让学生心理对文章的内容有大致的体会。比如议论文和小说体裁侧重分析概括对某一个人物或事物的的意义和影响,事物的描述是如何推动文章故事的发展,学生就可以从这个方向出发,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说明文主要从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还有语言的准确性这三个角度出发进行考察。而议论文考察的是语言方面的知识和文字表达手法。各种体裁的文章所考察的内容均不相同,学生如果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各体裁的考察方式和内容,掌握分析文章的主干和内涵,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短文阅读能力。其次就是理解文章的中心思路,即一篇文章的主题,作者的中心思想。重视一篇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尽量去理解脉络,了解基本梗概,及时的概括一段话的段意。在做到以上所讲内容,通过一次判断,逐个分析和排除法这些方式就可以进行解答。
语文阅读在语文试卷中占的比例还是很大的,但是大部分同学在这一模板上特别容易失手,常见问题有如下:一是阅读没有到位,造成对文章的理解错误;二是在解题上不规范,要么没有概全要点,要么就是没有做到言简意赅;三是表达能力上的欠缺,对一段内容的概括无法用精准的语言来表达出来。教师如果采用一些答题技巧可以让学生尽可能避免这些错误。
针对阅读没有到位情况上,我们需要对文章进行多次阅读,先是大致浏览文章段落,再是在通读全文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材料中去,通过初步判定,大致明白自己要浏览的阅读范围。对涉及到的这一段话进行具体阅读理解,分析句子结构和词的词性,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来作答。换言之,就是结合全文内容,挖掘隐含信息,寻求正确的答案。针对解题不规范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要求没看仔细,所以在作答中,学生要仔细审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在对一些关键词,关键字上尤其注意。对所要求的句子根据上下文仔细琢磨,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在遇到生词则要根据上下文大胆的进行推测,尽可能做到言之有据。在答案基本考虑成熟后,注意语言表述方式,尽可能的简洁明了去作答。
总而言之,短文阅读分析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教师在学习中给予学生正确指导,介绍适当的读物让学生们阅读,在每次的阅读之后进行总结巩固。久而久之,学生在短文阅读上也不会有所担忧,面对阅读类的题目得心应手,既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又开拓了他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