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林业教育发展经验与启示

2018-02-25 11:56杨婵依
关键词:维州澳大利亚林业

杨婵依

(南京大学 历史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林业教育发展经验与启示

杨婵依

(南京大学 历史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澳大利亚的林业教育起源于对森林保护的需求,其系统化的林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澳大利亚的第一所林业学院建立在维多利亚州,被称为“从斧头走向生态”的教育尝试。在100多年的发展中,维多利亚州林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重重变化和挑战,最终成为澳洲林业教育的范本,为澳洲乃至世界的林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林业教育;林业学院;维多利亚州;澳大利亚

在森林覆盖率已被视作国家富强与否标准之一的今天,对林业教育发展史的研究尤为重要。澳洲林业教育的发展不过100多年时间,现已能培养出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人才,大学和专科院校都有相关的林业专业,为国家林业管理和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作为澳洲第一所专业的林业教育学院,维多利亚林业学院为澳大利亚林业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立足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回顾、分析并总结其林业教育的起源、发展模式、所遇困难、经验及启示,为更好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林业教育提供鉴赏。

一、林业教育的起点:维多利亚林业学院建立

19世纪70—80年代,树木砍伐和森林破坏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澳大利亚地政总署开始规划招收14至15岁的学生做林业管理实习生,并从其中选拔一些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测量员或专业管理人员[1]。澳大利亚对林业教育的迫切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澳大利亚森林资源长期以来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自1788年起,英国人便开始对澳大利亚进行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改造,森林首当其冲。对森林的改造和土地资源的掠夺是影响澳大利亚本土环境最大的殖民活动。为了获取更多的耕地,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进行了清林活动,清林活动从澳大利亚沿海一直扩展到内陆地区[2]80,大片森林被砍伐用作农田或牧场。在此期间,有超过26 000 000公顷的优质森林(平均树木高度超过10米)被毁,部分森林因为位置偏远或土壤质量不高得以被保留[3]。直到19世纪80年代末,在联邦思想的影响下,澳洲人民开始重视本国生态环境问题,森林资源才得以被重视。其次,澳大利亚急需建立和发展符合本国森林情况的林业教育体系。就森林覆盖率而言,澳大利亚是少林国家,它的森林覆盖率为19%,不仅低于全球平均数值(26%),而且属于森林覆盖率低、总面积较少的国家[4]。澳大利亚拥有24 000种植物,树木的品种繁多[5],所以在森林保护方面,无法完全效仿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管理措施。19世纪70—80年代,环境保护运动在澳大利亚兴起,其中一项举措是将国有森林建设为国家公园以更好地保护。但由于当时的林业从事者多侧重森林的经济价值而非生态价值,这样的计划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6]279。所以,成立林业教育机构培养专业人才以恢复森林资源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澳大利亚的林业学院首先落户维多利亚州(以下简称维州)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从生态环境方面来看,维州是林业资源损耗最严重的州之一。1851年,淘金热席卷维州,数以千计的人争先恐后地涌进这里[7]。淘金热不仅带来经济增长,而且需要更多的木材作为燃料和建筑材料,所以加快了清林行为[8]。1888年,为了弥补金矿挖掘带来的破坏,考虑到本地树木的独特性,培养本地专业林业人才迫在眉睫。所以,从其自身需求出发,维州也需要专业人才来建立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森林资源。其次,维州有支持林业教育发展的有志之士。1884年,维州总督亨利·洛赫提出在维州建立林业学院,他认为解决森林问题的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合理、专业的管理。1888年,联邦政府成立林业部,首任部长是乔治·佩兰。佩兰曾在西澳和塔斯马尼亚从事森林保护工作,他参照英国和法国的经验,认为通过一所专业的林业学院培养人才是林业保护和管理的前提条件。佩兰建议,林业学院可以依托维州西部和北部的两所农学院而建,开设学制为两年的课程,课程含农业和林业两部分,涉及的具体学科包括植物学、土壤化学、地理学、测量学、绘画以及树木栽培。两年课程结束后,在林区或是苗圃园实践6个月后可进入林业部实习,通过考核之后可以从事相关工作[9]23。再次,森林保护法案的建立促进了林业教育的发展。1907年,维州第一部森林法颁布,建立州立森林局,划分森林保护区以及重建受损林区。这部法案首次明确了林业教育的必要性。法案规定,所有从事林业相关工作的人必须参加过专业课程培训且通过相关考试。这为林业学院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在各个方面都已成熟的条件下,澳大利亚第一所林业学院——维多利亚林业学院于1910年正式成立,校区建于维州西部的克雷齐克镇。克雷齐克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金矿镇,从1857年首座金矿被发掘后,克雷齐克镇一直遭到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严重受损,尤其是原始森林,几乎全部被毁[10]。1882年,澳大利亚首位林业专家约翰·盖奇担任克雷齐克森林法警,建立了澳大利亚首个林业保护区。他在原矿产地种植了一万多棵桉树和松树以修复土壤,并建立实验种植田和苗圃,培育树苗以改善环境,苗圃以及后来重建的森林成为林业学院的实践基地[11]。到了1872年,克雷齐克已有5 600公顷州立森林保护区,周边的桉树、长喙桉、蜜味桉、薄荷林、铁皮木等林区被准确标示,各种树木的特性和功用被全面记载,促进了森林的基础知识框架的成型,让人们对树木的了解更加全面[12]130。截至1908年,盖奇已经在克雷齐克镇建立了10余个规模不等的种植园,这给林业学院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机会。

二、发展与挑战:林业课程设置及学生培养

维州是澳大利亚第一个开展林业相关课程教育的州,直到1923年,仅有维多利亚林业学院开设林业相关课程[13]13。在教学体系方面,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林业教育都对维多利亚林业学院产生了影响。例如在英国,非国有研究机构有权开设林业课程并颁发证书,证书认可度很高,1854年成立的苏格兰林业社团便是其中之一,维多利亚林业学院与其性质相似。在欧洲大陆,德国是第一个明确以森林保护为林业教育最终目的的国家,并且开展以林业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如森林管理、造林术等,这些课程设置为维多利亚林业学院提供了参考[3]。

当时的教育部长、之后担任维州州长的亚历山大·皮科克极大地推动了林业学院的发展[14]5。在教学方面,皮科克邀请巴拉瑞特矿业学校的老师前来讲学,另请墨尔本大学的阿尔弗雷德·尤尔特教授担任林业学院主考委员会主席,以确保学员的课程和考核都符合大学的标准,这使维州林业学院从建立初期就保持着和墨尔本大学紧密合作[8]。学院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植物学、化学、地理学、数学以及测量学,另有实践课程,包括育种、播种以及森林作业,还设有冬季课程和实验课,力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但学院在建校初期便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学生数量过少。第一,学校的入学要求较高,虽然申请者较多,但没有接触过林业科学的学生无法通过选拔,所以真正招收的学生甚少。第二,学院只招收男性学生,限制了生源。为此,学院还一度被称为“男性技术学院”。1919年建立的维多利亚林业委员会在年度报告中详细地记载了林业学院招生的情况。根据1919至1920的年度报告,学院共有12名学生,5名通过了最终审核考试,另新招收5名学生[15]。直到1946年,学院每年入学人数都未超过8人[16]171。

其次,教学有明显不足。第一,巴拉瑞特矿业学校的老师并无专业林业学的知识背景,在化学、地质学和地理等学科尤其缺乏对学生的理论指导。实践虽为课程的核心,但学生多在野外或是校园附近实地操作,缺乏课堂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机会,甚至作为学院核心课程的森林管理和林业保护也未涉及。第二,巴拉瑞特的老师并不是林业学院的专职老师,因此师资不稳定。这两点影响了学院的声誉。

再次,业界并不认可林业学院。在1916年召开的第3届州际林业会议上,委员们回顾了维州林业学院6年来的办学情况,认为其并没有实现预先设定的目标。第一,虽然克雷齐克镇具备良好的办学环境,但是学院提供的课程太过简单和基础,无法满足培训专业人才的要求。第二,其课程地域性特点太强,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并不完全适用于其他州的森林现状。因此,参会人员提出建立一所“真正全国性”林业学院。维州政府也支持这一决议,并允诺将在师资和生源方面给予适当支持。

虽然未得到同人认可,但维州政府以及林业学院的教师并没有放弃办学,因为林业学院的发展不仅是为了培养人才,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的尝试[17]。1920年,维州林业学院副校长查尔斯·卡特前往耶鲁大学进修,在获得林业学硕士文凭之后,他于1923年回到维多利亚,重置林业学院的课程[15]。作为校长,卡特仿效耶鲁大学林业专业设置,对学院做了两点改进。第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卡尔引进外籍教师,并且招收林业学院的毕业生留校任教,以确保师资质量及师资队伍稳定。第二,加大专业课程的比重并新增适用范围广的课程,如桉树油蒸馏法以及木材烘干术,以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的森林资源[18]8。这些课程逐步完善,扭转了林业只是资源导向型产业,以及林业学院唯一的任务是根据需求提供木材的错误观点,开始将其与环境保护和治理联系起来。这些新建课程不仅是专业上的进步,而且是教育上的突破,让林业从单纯的自然科学专业转变为与社会学相结合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科,并成为澳大利亚现代林业教育的核心课程。

三、政治与利益的纠葛:维州林业学院与国立林业学院的合作与矛盾

在1910年至1920年期间,林业教育成为热点话题,新南威尔士州和澳大利亚南部都成立了林业学院,但是入学人数少、缺乏独立性是这些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上文所提,在1916年州际林业会议上,代表们提出建立一所全国性林业学院,然而这所全国性教育机构的入学要求、学校资质、是否依托大学或是独立成立以及前期投资都未经商讨[1]。大部分人认为,林业教育必要且迫切,但具体如何落实、由哪一方操作都未解决。

1925年,莱恩·普尔担任联邦林业顾问,他将建立一所全国性的专业林业培训学校提上日程。普尔是英籍林业专家,毕业于法国林业技术学院[19]27,他主张联邦政府出资建校以及支付教师工资,林业学院所在州的政府负责学校日常开销;各州林业学院每年推荐学生并且获得一定补贴。在教学上,普尔模仿巴黎林业技术学院设立“2+2”模式:学生必须在所在州大学接受2年科学课程或是毕业于本州林业学院才可以进入国立林业学院,在国立林学院学习满2年后获得其所属州立大学的文凭,林业学院不单独授予文凭。

普尔的计划需要各个州的支持。维州政府表示积极支持,林业学院的校长卡特甚至称:我们强烈赞同国立林业学院的建立,就算这意味着维州林业学院会失去生源甚至关闭,我相信国立林业学院可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这正是我们所期盼的[20]。建立国立林业学院并不意味着取代各州学院,而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教学和培养更优秀的人才。1925年,国立林业学院在阿德莱德建立[21]16。维州政府在1925年就向国立林业学院推荐了3名优秀毕业生。1927年,校长卡特调任国立林业学院。

然而,合作并没有长久的持续,普尔的不当言论是导致双方不和的导火索。1925年,普尔在联邦新闻报的报道中称,澳大利亚林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人才,国内这些所谓的“林业学家”只是靠木材赚钱的人,真正具备专业水平的只有15个人,几乎全为外籍专家或来自阿德莱德林业学院。1927年,普尔称维州林业学院为“木匠学院”,他认为学院资质不够,不足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并且称,1927年来自维州林业学院的2名推荐生没有通过最终考核,缺乏大学水准的教育是他们失败的原因,并且指责维州政府的失职[22]。但后经证实,2名学生不仅顺利毕业,而且其中一人还是本届成绩最优秀的[9]23。同时,普尔还对维州每年推荐学生人数较少感到不满,并加以指责。

普尔的言论不仅违背了国立林业学院的建校初衷,而且引起了维州的不满。1927年, 维州林业学院的校长阿尔弗雷德·加尔布雷斯停止向国立林业学院推荐学生。1936年,两校停止合作,这也标志着维州与联邦政府的合作彻底结束[1]。

维州林业学院和国立林业学院的合作几乎是昙花一现。从国立林业学院的角度看,各州立林业学院立足于本州的需求和利益,为本地培养人才。例如维州林业学院虽然在课程改革中加入了适用于所有地区的林业课程,但服务于本地依然是其主要目的,所以推荐生并非能达到真正的入学要求,也并非能成为服务于全国的人才。随着课程的完善以及师资的逐渐充沛,维州林业学院在墨尔本大学和维州林业委员会的支持下能够保证高质量教学。学生毕业后可在本州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他们认为推荐优秀生的做法造成了一定的资金和人才流失。

在终止和国立林业学院的合作之后,维州林业学院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如澳大利亚林务员协会不承认该学院文凭,其他州不愿意招聘维州林业学院的毕业生,1957年的联邦报告甚至称,只有国立林业学院才能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和含金量高的毕业文凭,只有这些学生才具备继续本科学习的能力[23]53。

面对来自联邦政府的压力,维州政府采取了3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在教学体系上,维州于1934年成立了自己的专业协会——维多利亚林业协会,负责处理林业教育的相关事件。为了确保学生就业,维州林业行业只雇佣本州的学生,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16]172。第二,在管理和经费方面,维州林业委员会负责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营、教学监督以及给予经济支持。同时,墨尔本大学也给予了学术支持,特许林业学院毕业生继续本科学习,并颁发墨尔本大学本科文凭。第三,林业学院对课程进行了优化,改善了软、硬件设施。雇佣优质教师,改善图书馆和实验室设备以及加强和墨尔本大学的联系和交流等;教职人员中增加了海外专家;各种相关专业的专家被邀请来校开办讲座[24]49。

虽然合作失败,但维州林业学院通过改革使教学和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在学院成立100周年之际,澳大利亚著名林业学家罗恩·哈特利称,维州林业学院以“林业”而非“森林”的概念展开实用教学,着眼于生态,促进了整个维州林业管理的变革[25]。

四、合作与发展:林业学院与墨尔本大学的合并

维州林业学院从建校初期便与墨尔本大学保持紧密联系,具体体现在教学方面。1909年,维州林业委员会组建了主考委员会,第一次正式的委员会议在同年举行,主要向林业委员会的员工介绍造林术以及重新植林的理论方法。1910年,墨尔本大学的教授、植物学家尤尔特担任维州林业主考委员会主席,以保证对教师以及学生的审核力度,维州林业学院在其管辖范围之内。

在课程方面,林业学院所有的课本都由委员会编撰审核,包括理论以及实践课的具体操作;在学生考核方面,委员会每年会进行闭卷考试以及实践课程测试,由委员会成员亲自监考、批改;在教师审核方面,每年委员会会根据学生的课程成绩对老师进行评估,如果大部分学生在考试中表现不佳,老师则会被要求整改教学或参加培训。在1915年和1919年,主考委员会分别进行了人员调整,尤尔特一直担任主席。在尤尔特去世同年,林业委员会在年度报告中陈述:自1910年以来,尤尔特便和林业学院保持紧密的联系,他不遗余力的帮助让学院取得了如今的成就[9]79。

1938年,维州林业学院的校长加尔布雷斯致信墨尔本大学新任副校长贾尼斯·梅德利,希望林业学院的毕业生能够进入墨尔本大学继续学习。加尔布雷斯称,让优秀的毕业生继续学习以成为有用之才不仅是学校的骄傲,而且是维州的荣誉,林业学院和墨尔本大学一直保持良好的联系,希望两校可以建立更紧密的关系[9]64。经过商议,墨尔本大学于1943年成立了林业科学的本科专业,隶属于自然科学学院,只招收毕业于维州林业学院的学生,在林业学院通过终期考核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墨尔本大学继续学习2年,最终获得墨尔本大学的学士文凭。1944年,墨尔本大学首次录取了3名林业学院的学生:艾瑞克·埃尔伍德、杰夫·戴尔和比尔·麦肯齐,3位都在毕业后成为林业或是相关专业的领军人物。

和林业学院初期建校所处窘境相同,墨尔本大学林业科学本科专业也面临着师资匮乏的问题,直到1948年,学校只有2位讲师,且都为林业委员会成员。师资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因为战争导致了专业人员的流失或是转行;二是学生人数不足,学校也无法保证老师的报酬;三是因为战后需要大量木材重建,林业教育一时无法成为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维州的林业教育一时陷入低谷。

1949年,约翰·钦尔担任墨尔本大学林业系主任,维州的林业教育逐渐复苏。钦尔毕业于维州林业学院,在牛津大学完成硕士学位,从1945年到1956年,钦尔在墨尔本大学增加了林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在造林术、森林生态学和森林管理学方面的研究也取得巨大突破[26]。1970年,墨尔本大学重设林业科学专业,将其改为4年制,面向社会招生。改制后的林业专业开始招收女性学生,到了20世纪末,基本有一半的学生为女性。

1980年,由于经济原因和教育政策的转变给两校合并提供了契机,维州林业学院与墨尔本大学合并,原维州林业学院旧址成为墨尔本大学克雷齐克校区。在经济方面,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林业学院获得的补贴已是全州最低,并且政府明确表示停止资助。1977年之后,对专科学院的经济资助逐渐取消,学院运营的大部分资金由维州林业委员会承担,林业学院时刻面临教学资金紧缺的问题。在教育政策方面,从1975年起,联邦高等教育委员开始鼓励专业学院合并为综合性学院,支持建立综合性大学。专科院校相互兼并或是与综合性大学合并势在必行。

在两校合并后,墨尔本大学对林业专业课程进行了重新规划。此时的林业教学体系已相当成熟,专业教学与实践考察紧密结合,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化地学习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林业再生产之类的专业知识,而且还着重现实问题的解决,如气候对森林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地将森林资源转化为经济产物。1983年,澳大利亚林业理事会承认了墨尔本大学林业专业并肯定其价值。至此,各州开始聘用维州毕业生,学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从事相关的工作[16]177。随着公众对林业保护的重视,学院增加了环境保护和社会学等课程,这是首次将环境保护类学科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尝试。同年,国立大学(国立林业学院于1965年被国立大学合并)和墨尔本大学被澳大利亚林业理事会认定为拥有全国最高林业教学水准的大学[9]73。这也标志着州立和国立林业教学的统一。自此以后规范化的课程在全国不同学校开展,塔斯马尼亚大学、堪培拉大学等也开设林业专业,林业学成为全国性的专业[12]133。

除了墨尔本大学之外,克雷齐克森林工业培训中心和巴拉瑞特也有林业相关的课程。克雷齐克森林工业培训中心成功与墨尔本大学进行了实践课程合作;巴拉瑞克大学则是继承了矿产学院的专业特长,在化学、地理学以及矿场工业学科上继续与墨尔本大学合作。1993年,墨尔本大学新增了木材科学研究型硕士学位以及森林工业博士学位,其学历教育更加系统、完善。

五、结语

维州林业学院是澳大利亚林业教育发展的第一次成功的尝试,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但良好的学习环境、优质的师资、政府的支持,并与本州最高学府——墨尔本大学保持友好的学术往来,都是维州林业教育先于其他州发展的原因。

维州林业教育不仅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和教育问题,而且体现出自身的发展和变化。从一方面来说,初期的林业教育呈现了一定的局限性,专业人才的流动性不强,从另一方面来说,维州能够引领全国林业教育的发展正是因为其依托本州、以本州利益为先,并且充分体现了合作教学的优越性。到了21世纪,合作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这也值得现代林业教育学习、参考。2017年《维多利亚遗产数据库报告》强调了林业学院旧址(克雷齐克镇)的历史重要性,并且将其称为“维州,乃至整个澳洲林业产业和教育的中心”[27]。

维多利亚州的林业教育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60年中,有超过1 000名本科生获得墨尔本大学的学士学位。在政治、经济和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林业教育不单是科学、生态学或是环境学,更是管理学和社会学,林业教育不仅需要培养专业人才,而且需要提高公众意识,从学科层次和社会层次上共同促进森林研究、管理和保护。

[1] ROCHE M, DARGAVEL J. Imperial Ethos, Dominions Reality: Forestry Education in New Zealand and Australia, 1910-1965[J]. Environment & History, 2008, 14(4):523-543.

[2] GARDEN D.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the Pacific: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M]. California: ABC-CLIO Inc, 2005.

[3] JOHN DARGAVEL. Contested forestries, contested educations: a centenary reflection[J]. Australian Forestry, 2012, 75(1):16-21.

[4] 澳大利亚的森林和林业概况[EB/OL].(2009-07-30)[2017-11-01].http://au.mofcom.gov.cn/article/ddgk/zwdili/200907/20090706409603.shtml

[5] Australian flora[DB/OL].(2015-6-29) [2017-11-01].http://www.australia.gov.au/about-australia/australian-story/austn-flora

[6] AGNOLETTI M, ANDERSON S.Forest history: international studies on socio-economic and forest ecosystem change. Report No.2 of the IUFRO Task Force on Environmental Change [M]. Oxford: CABI Publishing, 2000.

[7] CHAPMAN T.Not in Our Day[N]. The Argus, 5 October 1934.

[8] GOLLETT N G. A history of forestry education in Victoria, 1910-1980[J]. Australian Forestry, 2010, 73(1):34-40.

[9] YOUL R, FRY B,HATELEY R. Circumspice: one hundred year of forestry education on Creswick[M]. Melbourne: Forest Education Contenary Committee, 2010.

[10] FAITHFULL A. The Creswick Campus Historical Collection[J].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Collections, 2014(15):125-131.

[11] Victorian Heritage Database Report.School of Forestry[R].Heritage Council Victoria, 2004.

[12] DARGRAVEL J, FEARY S. Australia's Ever Changing Forests II[C]. Canberra: Centre f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1993.

[13] ORR G.Historical Factors and the Victorian School of Forestry[M]. Forests Commission of Victoria, 1987.

[14] DARGRAVEL J. Australia's forest[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5] Forests Commission Victoria. Annual Report[R],June 30th 1920.

[16] FALVERY L, BARDSLEY B. Land and Food: Agricultural and Related Education in the Victorian College and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M]. Melbourne: Institute of Land and Food Resources, 1997.

[17] CUMMING F,NASH M.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of a forest school: shaping a sense of place to support learning[J]. Journal of Adventure Education & Outdoor Learning, 2015, 15(4):296-309.

[18] BOLAND J,BROOKER H. Forest Trees of Australia[M], Clayton: CSIRO Publishing , 2006.

[19] HUTTON D, CONNORS L. A History of The Australian Environment Movement[M]. Melbour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0] FOREST COMMISSION OF VICTORIA. Annual Report[R]. Melbourne : Govt. Printer, 1983.

[21] LING T, Government Records about the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M]. Canberra: 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2013.

[22] FOREST COMMISSION OF VICTORIA. Annual Report[R]. Melbourne : Govt. Printer,1928.

[23] UNIVERSITIES A C O A.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R]. Commonwealth government printer, 1957.

[24]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Fore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1943-1980[M], Melbourn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Press, 1980: 49.

[25] BURIN M. From axes to ecology: 100 years of forestry education in Australia[N]. ABC News 5, October 2010.

[26] FERGUSON I. Chinner , John Harding[J]. Australian Forestry, 2002,65(1):68-69.

[27] VICTORIAN HERITAGE DATABASE REPORT. School of Forestry[R]. Heritage Council Victoria, 2017.

TheExperienceandEnlightenmentoftheDevelopmentofForestryEducationinVitoria,Australia

YANG Chanyi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The protection of forest stimulated the forestry education in Australia. In Australia, the systematic forestry education form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first forestry school which was "from axe to ecology" was established in Victoria. During the one-hundred year period, the forestry education in Victoria has experienced changes and challenges, and became the model in the whole country, even the world.

forestry education; forestry school; Victoria State; Australia

金云波)

10.3969/j.issn.1003-0964.2018.01.016

2017-08-05;收修日期2017-11-0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SS012)

杨婵依(1989—),女,江苏南京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澳洲史、环境史。

G642.0

A

1003-0964(2018)01-0074-05

猜你喜欢
维州澳大利亚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land produces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在澳大利亚骑行
澳大利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