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亚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勤劳、善良、勇敢和富于创造性的布依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布依族女性文化作为布依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中布依族女性文化中的传统手工技艺和服饰无不凝聚着布依女性的知识和智慧。布依女性文化展现了不同时期布依人民在过去时代的生活影像,同时还折射出布依人思想观念、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坚强意志、审美情趣等文化内涵。
任何区域或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同具体的自然地理条件、生存环境紧密相连。布依族独特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状况,使其保留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而这些历史和文化正是布依族女性文化的源泉和动力,布依服饰中的花纹和符号,不仅只是一种美的象征,而且是符号与内涵的结合,承载着布依族的历史,反映布依族的鲜明特征。如: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册亨、安龙、兴义、兴仁、贞丰等县大部分属于布依第一土语区。这些地区普遍穿大襟衣、长脚裤。衣服的盘肩、袖口、襟沿镶有兰干。裤脚为大褶边,或蓝色裤脚镶一截青布和兰干。衣服的长短和裤脚的大小,各地区不尽相同。册亨一代穿的衣服较短,裤脚短小,戴花格长帕,胸颈挂彩珠项圈,手套玉石或骨制手镯。望谟一带青年妇女把花格帕折叠后缠戴,安龙、兴义一带则多包白帕,衣裤亦不镶兰干。贞丰一带的衣服较长,青老年妇女裤脚都不折边,但青年妇女戴的花帕形状如觉(人称“牛角帕”)。布依大襟衣、长脚裤服饰特征与布依族居住环境依山旁水有密切关系,布依女性头饰上的“牛角帕”形状就像牛角,记载了布依地区千百年来用耕牛耕种的历史。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女性头上饰品可谓丰富多彩,然而布依女性头饰上的“牛角帕”依然没有改变,表明布依人与牛的密切关系和对耕牛的极大尊重,记录传承了布依民族农耕文化的历史。
布依族服饰在色泽上崇尚青、蓝色,这是布依服装的显著特点。民间亦有“布依服装不缺青,四季穿着衣分明”的说法。布依族尚青,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在古代洪水滔天的时候,布依人只剩一对童男童女,他俩当时穿着青布做的长衫和长裙,坐在一个葫芦里,才得以幸存下来。后来二人结为夫妻,繁衍后代,这就是现在的布依族。另一则故事说在古代西南鸟王山地方,有一个布依庄园,庄园主身着青布长衫,其膝下有一个儿子阿布,一个女儿阿依。阿布从小习武,阿依从小习织。阿依长大远嫁他方,辛勤劳作,聪明过人,成了当地人的首领。不久,他们这族人受到异族的威胁,异族首领要阿依绣上一朵花贴在胸口,用青色布做成托肩接在领沿,并在沿边上镶上花。据说这是想用接花法术强占阿依,因为胸花叫蒙心花,花布和花边是套在脖子和手脚上的铁链。但这一法术对纯洁善良的阿依竟然失灵了,阿依穿上自己做的青布衣衫,显得更美丽了。时至今日,布依人依然尚青、着青,是为了纪念祖先纯洁善良的品质,同时也凝聚着布依人民的美好愿望,把青色当作族人威武、显赫的象征。
布依女性传统文化一直伴随着各种节令民俗活动与人生礼仪,处在民族民间文化、社会心理等精神形态和外在物化形式中,成为沟通两者的桥梁。民俗活动成了应用、展示、汇集布依传统技艺的文化场所。布依传统手工技艺是布依女性文化的物化表现,通过其象征符号和内容相结合,再现和调控着布依族人生礼仪,涵盖布依人的出生、少年、成年、恋爱、嫁娶、老年、死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等级、生活秩序,人与自然关系的岁时民俗习惯。长期以来,布依族女性是借各式各样的节令民俗和人生礼仪活动来展示自己的女红杰作。因此布依族的岁时节日也是布依族女性展现女性文化的节日。如布依族传统“三月三”、“端午节”这些浓重节日里,无论男女老少,佩戴的各种女红饰物,无一不是布依女性的巧手杰作,是布依族女性文化的再现。
布依族的“三月三”,是布依族祭社神、山神的日子,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之一。这天,人们要上坟扫墓,祭悼逝者;杀鸡祭祖、敬供花糯米饭。家家户户上山采枫香叶、米饭花等植物来染制三色花糯米饭祭祀祖先,并用枫香枝插在房门上和房屋周围,男女青年穿着节日盛装,将枫香叶插在头上,相邀约到寨子外开展对歌、丢花包、打鸡毛毽等民间民俗活动。作为布依传统手工艺的“花包”在“三月三”民俗里不仅仅是女性的手工艺品,还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作为布依男女定情物和爱情的象征。“花包”是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布来缝制,包心装有糠壳或棉籽,外面用五彩缤纷的彩线精心刺绣多种图案。在“三月三”节日里,姑娘们拿着自己心爱的花包站成一排,向对面一排选好自己心仪男性就向他扔去,男方就观看女方,看谁准备要扔给谁,如果是自己心仪的人扔来,就要用心去接,男的接到了花包过后,得马上扔回对方,表示有意。如果不是自己心仪的姑娘扔来,接到后就不扔回她,可以改换扔给自己心仪的姑娘,一个扔给一个,就表示有心相爱。因为“花包”是爱情的媒介物,布依女性格外用心缝制,布依族花包作为信物,它不但是布依男女青年恋爱婚姻的象征,而且在布依社会中,也是衡量女性智慧的一种价值取向,人们通过对信物的制作工艺,能看出一个女孩技艺的高低和勤劳与否。久而久之,信物成了记录布依女性知识和民俗的重要载体。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布依族的浓重节日,作为布依女性文化载体的传统手工艺也蕴含了布依族端午习俗的独特文化内涵。例如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望谟县布依族在端午节有制作“香袋”、和“枫香衣”的传统习俗。在端午节这天,册亨和望谟很多地方布依女性常用绸缎缝制成月牙形、葫芦形的小香袋,香袋内装有切细的草药,如丁香、木香、艾叶、菖蒲等,也有装豆类、谷物等物品,绣上花草图案,在端午节给儿童挂上香袋,对白喉、流感、水痘等传染病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同时在这一天,布依女性常在小孩衣服肩下绣上一块形似枫香叶的三角形黑布,由此得名“枫香衣”。这种习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古时候,万物大地都有神灵。有一年的五月初五,一个布依族小孩子拿着枫香树枝在粮仓里乱扫乱打,谷子撒了一地,谷神很生气,抓住那孩子到雷公那里告状,雷公一看,是个小孩子,便不忍心重罚,就说今后凡是玩泥巴玩树枝的小孩子,他都不惩罚。从此,布依人就有给孩子衣服上绣制枫香叶的传统,表示孩子还小不懂事,吃饭撒点粮食,天上的雷公都不会怪罪。小孩吃饭撒粒本是平常之事,但在布依族民俗里却赋予它如此有寓意的内涵,展示了布依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
布依族三月三的“花包”和布依族端午节的“香袋”、“枫香衣”传统手工技艺,作为布依族女性文化的核心和载体,是布依民族共同体的产物,是布依民族风俗习惯的再现,是表现布依族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依据。布依传统女性文化以手工技艺的形式传承和传播布依民俗文化,布依传统民俗为布依文化开发提供核心资源和智力支持,正因为民族民俗活动赋予布依女性文化深层内涵,使布依传统女性文化更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布依族是一个信仰多神的民族,展现布依女性文化的布依女红深深打上布依宗教观念的烙印。不论布依各种精美传统手工技艺,还是大方得体的布依服饰,它们的纹样与图腾崇拜都有密切关系。既表现和反映了布依族的民俗、史诗、历史,也表现和演绎神话传说,呈现出布依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图腾观念,还表现出布依族宗教信仰中的灵魂不死思想。将人与自然界连在一起,使人、动物、植物在许多女红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示。
布依族认为不少自然物对布依人具有保护作用,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土地、高山、大石、岩洞、水井、大树都具有神性,可以保佑一方平安。因此每逢节日,人们必去这些自然物前祭拜以谢其恩。由此,许多动植物的图案在布依女红中也是可以找到,比如竹是布依族的图腾之一,布依妇女的竹壳长帽就用竹制作而成,上系花头帕,以示对竹的尊崇。布依族崇尚青色,他们认为青色是自然美,是农耕民族最朴实的象征,青、蓝色代表对自然的崇拜,白色代表对水的崇拜,黑色代表对天地的崇敬。布依族蜡染鱼图腾,以鸡和鱼为题材的蜡染,象征万事吉利,年年有余(鸡有“吉”的谐音,鱼有“余”的谐音)。鱼纹和莲纹组合象征“年年(莲莲)有余(鱼)。”在远古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理解自然界的奇异现象,产生了图腾崇拜。布依族先民们把一些带有原始宗教含义的纹样绘刻到身上、陶器上、铜鼓上及服饰上,希望借助神的力量保佑生产和生活。他们把图腾纹样附在身体之上,以示图腾祖先的存在,祖先与他们同在。布依族的各种动植物纹饰,都与宗教信仰有联系,是布依族妇女把本民族的信仰外化在女性女红之上,以女红为载体反映本族的信念和文化。
毋庸置疑,布依女性文化在布依历史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浪潮推动下,各民族之间女性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布依女性生活方式、文化方式、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布依族文化重要载体的布依族传统工艺和服饰传承后继乏人,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发展的今天,有效研究和保护濒临失传的女性文化,对发掘、研究、传承布依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1]韦启光.布依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2]杨国才.少数民族女性文化内涵[J].浙江学刊,2009(6).
[3]白明政.布依族节日文化及其社会功能[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4]张荣.布依族聚居区古歌审美文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0).
[5]毛天松.布依族六月六民俗文化内涵及价值[J].群文天地(贵州),2015(4).
[6]樊敏.田野调查实录系列——贵州布依族服饰文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
[7]郑淑玉.布依族题材电影与布依文化传承探析[J].科教文汇,2017(25).
[8]刘君军.贵州罗甸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