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鸿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雷王乡初级中学,甘肃 陇南)
伴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中小学大范围地推广和深入,当前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育者关心的问题。初中数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难度较大,而教学质量也一直不满意,必须引起教育人员的高度重视。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打破,优化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国初中课程教学的反思教育发展较晚,目前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点。首先是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不能被调动,也就难以提高其反思能力。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的初中学科教学中,传统教育教学的观念与模式还存在,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省时省力,或是直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提高升学率和学习成绩,还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一些教师直接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整理,以记忆的形式作为任务布置,于是学生学习的途径没有经过必要的思考过程,无法整理思维体系并形成自我数学知识的体系与架构,长期下去,学生的反思能力也被消磨殆尽[1]。其次,由于数学教学课堂枯燥无味,很多学生都缺乏继续学习的兴趣,一些数学重点难点问题不愿意去反思,再加上与语文和英语等课程相比,数学的逻辑性与理论性较强,不少学生存在敬畏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为厌学的情绪,更不愿意主动去反思。
学生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对其数学的学习和教师教学有重要影响,数学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其难度增大,初中生往往无法一次性掌握重难点知识的清晰脉络,这时就需要进行反思,才能重新回顾所学知识点,并逐渐深化、延伸与巩固,这个过程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思能力的提高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更完整的数学知识脉络和框架,反思有助于查漏补缺,在反复思考与查漏补缺中强化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学习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知识更扎实、方法更快捷、思路更清晰的基础上,学习和教学也变得更高效[2]。
数学的预习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提高反思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预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工作后,回顾预习的内容,从而通过反思训练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推动学生预习工作的开展,让学生更会学习数学。
比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内容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列出预习的具体提纲,并总结预习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形成主动性的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预设提纲中,通过反思各个知识点及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性质与重难点,学生进行预习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也更明白如何有针对性地反思和推敲,分析哪些内容与性质没能掌握,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这些预习效果都能在正式的教学课堂上有所体现,久而久之,数学教学课堂的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教师精心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更能让学生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在理论掌握与实践应用过程中通过反思掌握学习的精髓。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才能更好更直观地融入具体的数学知识当中,并主动去反思掌握的情况和应用的效果。
比如学习“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即采用多媒体图像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判断出不同情境下哪些线段相交或平行,最常见的如线段a、b两端为朝向不同的两个箭头,但直线部分的距离长度一样,这就很容易产生两条线路长度不一以及不平行的错觉。学生下结论以后通过情境可以直接采用测量的方式进行反思,从而找出平行线知识点的性质。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当代的教育者,学生学习上的错误不能单独依靠教师单一化的正面示范与反复练习进行纠正,还必须有自身经历自我否定的过程,利用所犯的错误及时发现数学冲突,形成思维,并采用批判性的方式去思考和探究,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并避免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平面上有四个点,通过其中每两个点画出一条直线,那么一共可以画出多少条直线?”这时很多学生会得出12条直线的结果,却忽略了一半的直线互相重合的情况,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哪些点所形成的直线相重叠,从中又能探究出什么规律,加强反思的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积极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对其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的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能为教育者带来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敢于尝试、善于总结,认识到反思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应用在教学课堂上,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