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成芝
(吉林省前郭县第二高级中学,吉林 松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深入地了解英语语言文化,才能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断提高综合语言能力。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学往往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渗透,从而导致学生跨文化意识欠缺,英语语言素养不足,不能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表达。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跨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在语言知识的积累过程中欣赏西方文化的内涵,不断强化英语的交际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俗来说,跨文化意识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在交际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够保证准确交流的特定思维。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但如果没有跨文化意识,交流过程将极为困难。因此,跨文化意识决定着人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交流和运用能力。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语言和文化割裂开来,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师教学理念落后,跨文化意识不强。很多教师忽略了语言和文化的内在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割裂开来,使语言教学脱离了文化实际,降低了语言教学的实用性。二是教学过程中涉及跨文化意识的内容较少,教师没有深入挖掘教育资源,没有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行渗透和培养。
英语教材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树立跨文化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教材,积极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引导学生在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中西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首先,教师要注重向学生传授英语词汇、短语等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理解英语词汇、短语等字面意思背后的文化背景,体验到英语知识的文化差异,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cowboy一词虽然被翻译为牛仔,但其实该词来源于美国早期的西进运动,教师要讲解其中的文化含义,使学生在表达过程中能够正确运用。其次要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理解中英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掌握不同场合下的语言表达方法,真正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中国做客、餐桌文化中主人会频繁敬酒夹菜,但在英语文化中,“help yourself”则是对客人的尊重。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只有在课堂中创设真实的交际场景,才能实现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西方社会生活的场景,模仿英语国家的交际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文化含义。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改编和创作,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模拟文中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在浓厚的语言氛围中深入了解西方的文化内涵,不断增强英语语言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只有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在不同的文章中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才能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较高的文化视野下体验西方文化的内涵。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在阅读中接触英语文化的不同方面,形成英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增强跨文化意识。例如,结合课堂中的文章或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相关文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章背后的文化知识,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西方文学名著,让学生自己根据注释去了解更多的文化内容,不断树立跨文化意识。
语言能力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要在英语语言交际活动中得以实现。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语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体验英语文化,不断形成英语的思维方式。例如针对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主动表达和主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英语文化观念,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
总之,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在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要实现语言知识和语言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积极地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思维水平和英语语言交流能力,不断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