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发展继续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形式。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必然催生教育在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进一步朝着“多层次”和“多形式”方向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继续教育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工作环境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与从事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人员在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别,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出现了队伍不稳定的现象。
另外,因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等原因,管理质量和社会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继续教育至今没有一套合适的教学管理软件,工作效率比较低;大部分继续教育从业人员所学专业不对口,也没有专门接受过教育管理专业相关知识的培训,所以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管理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长期以来,由于世俗偏见,导致人们传统的“重普教,轻继教”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有不少继续教育从业人员出现了“两低”现象,即地位低,待遇低。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也就必然影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继续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任。继续教育管理要提高质量,增加社会效益,最终要靠提高继续教育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来实现。
要达到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优化,管理人员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具备优良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主要负责人应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学习创新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继续教育要求管理人员都能身兼数职,一专多能。
管理者应该知人善任,使各种气质性格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使人员刚柔相济,和谐有序。
继续教育工作头绪多、事务繁杂、琐碎、随机,具体事务一忙,“学习“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又不能带来“立竿见影”作用的事情也就今天拖明天,继续教育从业人员很难静下心来挤出时间来学习。正如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的:“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各类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都肩负着“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两大任务,作为继续教育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崇高职责。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注重自我养成。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源泉。继续教育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诚实正直的品格和敬业精神来影响学生。每个继续教育从业人员要具备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能力,具备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具备本岗位的管理知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技能。
继续教办公室的管理工作就是全方位地服务于继续教育学院的各个部门、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继续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的需要与现代化管理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管理体系,对我们的“优质、干练、高效”的要求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要树立全局观念,识大体、顾大局、爱岗敬业,真抓实干才能达到工作的“优质、有序、高效”,即只有实干――熟悉业务程序,明确工作目标,兢兢业业地干;苦干――不怕辛苦,艰苦奋斗,默默奉献;巧干――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提高办事效率。要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力强、业务精的继续教育从业人员队伍,除了各级领导对此项工作应给予高度重视外,继续教育工作者必须先受教育,管理者必须学会管理,继续教育管理者既要提高别人的素质,更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尤其未来学习化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成为终身学习者,教育者也不例外。学习不仅是受教育者的任务,同时也是教育者的任务。继续教育从业人员除了应懂得继续教育的规律外,还应多方面涉取广博的知识,并能在工作中灵活运用,不断开拓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继续教育从业人员必须懂得继续教育规律与特点,熟悉继续教育的全过程,对于国家关于继续教育有关方针、政策,规定更应了如指掌。“敬业“缘于”爱岗“。只有热爱继续教育事业的人,才能搞好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敬业“包含吃苦,意味着奉献。较普通高教而言,继续教育因其对象、内容、模式等的独特性,使得继续教育从业人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一种吃苦耐劳、忘我奉献的精神,没有一种义无反顾、乐此不疲的境界,是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继续教育从业人员。
继续教育的性质决定继续教育受环境影响较普通高教更为直接。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含继续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来自国内的“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众多成人院校争相抢占市场,我国普通高校超常规的扩招等。这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促使我们继续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必须树立起市场竞争意识,投身于社会大环境,了解社会动态,积极探究市场信息,适应社会需求,正确看待竞争,保持高效率办学的动力。
一切从继续教育学生实际出发,为继教生的成长进步服务,既对他们的当前负责,又为他们的将来负责。对继教生的当前处境考虑,要充分体谅其困难和艰辛,尽量减轻其不必要的负担,对其要求要实际、恰当,不能勉为其难,在工作方法上要灵活机动。在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生命线的背景下,“以质量求生存”同样也是继续教育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成人既期望有高质量的教学,同时也期望得到高质量的服务。继续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成人工作、生活、学习的实际,不断改进管理,树立服务意识,密切联系广大师生,倾听他们的意见,反映他们的愿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满足他们的要求,从而提高办学的吸引力,促进继续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团结协作精神是我们工作取得成败的基础。协作是一种人际关系,它能造成一种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相互间的感情,产生互补和互相激励的效应。知识经济呼唤人的相容与合作。继续教育工作要求我们以维护全局利益为重,发扬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把个人的奋斗目标融于集体的奋斗目标之中,在追求集体的奋斗目标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用其所长来体现个人的价值,使一个部门或集体优势互补,上下团结、政通人和,对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继续教育工作者既要纵向管理,如在校内与各单位、部门联系,又要横向沟通,如与各个联合办学单位联系。因此,继续教育从业人员必须树立起协调合作意识,能够熟练地按照继续教育规律对教学管理全过程进行统筹安排,善于与他人相处,善于将自己的意图转化为合作者的努力方向。对待批评,要保持“四心”:平静的心、平常的心、谦虚的心、宽容的心。努力做到宽容正派,办事公道,以身作则,以诚相待。只有大力加强团结,才能发挥整体全力作用,争作奉献、争创高效、追求卓越。
一方面,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这种精神实质上就是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观念、培养自身超前思维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不讲创新,就会顾虑重重,束手束脚,一潭死水,就没有特色,没有效率,更没有活力。只有不断找出问题,不断思考、不断学习,才能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创新。
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文化、体制等诸多因素,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素质与能力的建设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能否从整体上形成一个有利于人们素质提高的良好环境,取决于能否形成一个有利于人们积极性发挥和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