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2018-02-25 04:40林兴龙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干部

林兴龙

(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方法。十八大以来,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实质、目的、意义,当前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原则、焦点、路径等问题,或者对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领导人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观进行阐释,研究内容丰富,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但是这些成果侧重宏观层面的分析,忽视了微观层面的探讨,特别是对不同地区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经验缺少深入研究。福建省是中国共产党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源地,其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历史经验对丰富党建理论和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目前学界研究福建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历史经验的成果极少,且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为此,本文结合福建省特殊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史传统,分析福建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经验及启示,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党的民主生活会制度提供参考。

一、古田会议开创中国共产党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福建不仅是革命老区,还是毛泽东思想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源地和实践场所,也酝酿了中国共产党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失败教训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了民主生活对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开始探索如何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古田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批评和自我批评思想的萌芽。

(一) 毛泽东、朱德、陈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一方面,直截了当地批评。古田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与朱德在党对军队领导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两人也因此展开争论和相互批评。朱德批评毛泽东没有处理好个人领导与党的集体领导的关系,认为其无论是做前委书记还是做特委书记,都没有发挥表率作用,“不仅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谩骂同志,而且对中央和省委的决议也不认真执行”[1]175。虽然这一批评有失客观,但体现了革命家坚持原则、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鉴于毛泽东与朱德的争论“造成这次党内严重争论问题,给党以不好影响”[2],前委代书记陈毅在1929年6月红四军党的“七大”上对朱毛二人进行当面批评,批评毛泽东“英雄主义、固执己见、过分自信、虚荣心重、不接受批评、在党内用手段排除异己,惯用报复主义、对同志有成见、工作态度不好、小资产阶级色彩浓厚”[1]192,认为毛泽东搞“一言堂”的家长式管理。批评朱德“用旧军阀的手段,相信私人,有迎合群众造成个人信仰的倾向,无形间有游民无产阶级的行动的表现,工作不科学、无条理、无计划、马马虎虎,有无形中夸大英雄思想的表现,不能坚决报告党的决议,不注意军事训练,不注意维持军纪”[1]192。认为朱德不注重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江湖义气太浓,搞“家天下”,帮伙意识较强。接着陈毅出于军队团结的考虑,对两人劝和。另一方面,诚恳地进行自我批评。1929年的9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陈毅认识到了自己对朱毛两人的批评实际上犯了“调和路线”[1]193的错误,于是在10月底的前委会议上向毛泽东道歉: “七大没有开好,我犯了错误……,中央认为你的领导是正确的。此间四军同志也盼望你回队”[1]289。1929年10月出击东江失利后,朱德也意识到毛泽东在红四军中的核心作用和对中国革命的蓬勃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于是联名写信请毛泽东回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并向他致歉:“我在思想方法上有片面性,给您在精神上带来了创伤,请您原谅”[3]。毛泽东接受陈毅和朱德的道歉并自我批评:因身体状况不好,情绪不佳,写了一些伤感情的话,自己也需要检讨。对于陈毅的批评,他是接受的[1]296。毛泽东与朱德之争只是党内同志个人之间的争论,并非帮派之争,其革命目标是一致的。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仅不会影响其形象,还更加衬托了他们坚持真理,以大局为重的高尚品格。这一优良作风也奠定了古田会议的思想基础,对推进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二)古田会议奠定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度的基本方法

古田会议决议强调,党内批评是党增强战斗力的重要武器。毛泽东在决议中提出,要解决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问题,就要用好“党内批评”这个武器。

首先,互相批评要发扬民主精神。通过党和群众对红军的批评来影响红军党员及红军的官兵[4]88,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这实际上是通过互相批评来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人民群众对党和军队的监督,从而密切党群关系。但是对党委或其他同志的批评不能违背组织原则,而且要在党的会议上明确提出[5]。《决议》还针对少数不服从多数的党内非组织意识问题强调:“开会时要使到会人尽量发表意见,有争论的问题,要把是非弄明白,不要调和敷衍”[4]89-90,即鼓励畅所欲言,广开言路,使广大党员放下思想包袱,敢说真话,敢于批评。

其次,要抓大放小。针对“有的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4]91的问题,《古田会议决议》 指出:“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4]91-92。

最后,强调政治性和组织纪律性。针对党内有的同志把批评当成攻击个人的工具或者“许多党员不在党内批评而在党外去批评”[4]90的做法,《决议》 指出: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4]91,“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4]92,“要教育党员懂得党的组织的重要性,对党委或同志有所批评应当在党的会议上提出”[4]90。

古田会议以决议的形式,确立了以党内批评的方式来克服矛盾和解决分歧的制度,这是党建思想上的重大创新和理论贡献。因此,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参观古田会址,并指出,如果要在全军牢固树立党性原则,就必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强大利器,……要把坚持真理,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性原则的人和事作斗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6]。

二、福建省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历史经验

古田会议精神是指导党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一贯非常重视会议精神的弘扬与继承。福建省作为会议精神的发源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把古田会议精神发扬光大作为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在践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敢于批评和善意地批评

建国后首任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有大局意识,做事公道,对犯错误的干部加以团结和爱护。他在福建工作期间,带头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他指出,对干部要严格要求,特别是对犯错的干部既要严厉批评,更要挽救教育,“对犯了严重错误的干部,只要有一分挽救可能的,我们就要挽救,不要使他走投无路”[7]。他还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对有错误的同志,不主张大张旗鼓地揭发批判,而是采取私下谈话,既严肃批评教育,又鼓励认真改过,这是对干部团结爱护的体现。

1955年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叶飞,对犯错的干部,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1962年福建按照中央的部署,开展了以“四清”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叶飞提出要发动干部群众向领导机关提出批评和意见。1964年10月,他在厦门工程机械厂全体队员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虽是揭露、批判,但主要还是教育,不要违反政策,要让批判对象“下楼”[8]718;对洪秀枞的问题,不能捕风捉影就整人。整个“四清”“五反”运动,对改变干部作风,发展经济起到一定作用[8]721。

1974年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皮定均,非常关心部下,虽然批评部下时不讲情面,但是不失情理,摆事实讲道理,让人心悦诚服。如针对部队内部“三手”的不良习气,在一次集训中,皮定均采取独特的“训话”,叫一位“高干学员”来演绎单肩背挎包跑步的情景,又当众做起“三手”动作,并风趣地说:“两手插兜,是洋学生;袖手旁观,是老先生;挽手在后,是地主老财。我们是军人,军人要有军人的风度。”[9]他这一批评,击中要害又不失风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曾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宋德福对犯一般性错误的干部主张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来保护。2001年7月10日,在领导干部通气会上,针对厦门特大走私案的情况,宋德福指出:执纪执法要因人而异,宽严相济。该严惩的干部就要严惩,该保护的就要保护。纠正一般性错误,以批评教育的方式为主,帮助其改过自新。对被诬陷的党员干部,则要还予清白。[10]80-81

(二)主要领导干部带头自我批评

在1962年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省委领导班子进行互相批评和自我批评。福建省委副书记伍洪祥批评省委书记叶飞:作为一把手,没有带头发扬民主,没有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时伍洪祥也作了自我批评:我也参加了1960年大搞煤铁的会议,对福建在“大跃进”期间造成的损失也要负责,让叶飞同志承担所有责任是不合理的,省委书记和整个领导班子都有责任[8]686。这是一种巧妙的批评方式,也是党性的体现。1962年2月3日下午,叶飞在本省大组会议上诚恳地作了检讨。后来在省委扩大会议上,叶飞鼓励各地对省委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让同志们“出气”,并表示要把批评当成一面镜子,时刻对照修正。1963年的“四清”运动中,叶飞要求领导机关要引“火”烧身,自觉“下楼洗澡”,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叶飞还针对批评意见及时反思总结。如1966年1月4日,福建省委召开有地市县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后,他进行总结:领导干部要多讲自己的缺点、错误,多讲人家的长处,……领导干部,更要通过别人的长处来发现自己的短处。“越是高级干部,越难自我批评。……我希望地、县委同志,省直机关党委书记同志,如果有与我相同毛病的,希望我们一同来改”[8]747。

1982年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平易近人。针对农业厅高级经济师沈亚军对他的尖锐批评,他不但不生气,反而专门约沈详谈,虚心接受批评,并听取意见,两人还结下了深厚的友情[11]。项书记对自己的错误毫不避讳。他表示,他也“左”过,参加了“反击右倾翻案风”,错误地处理过别人,也提过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他是有责任的[12]。人无完人,项南以自己犯错的例子,要求有错的同志,要敢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

1998年7月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以一个普遍党员身份参加他所在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时,请大家多给他提意见。他说,大家只有多接触,多交流,开会提批评意见时才不会紧张。并指出,党风廉政建设“要从我自己开始,从省委常委,从办公厅的同志开始,大家都来带这个头”[13]。

曾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于2000年11月在省长办公会上要求各级干部要严于律已,敢于直言,勇于接纳批评。他还以成克杰、胡长清案等一些典型案例为例,提出要及时批评,防微杜渐[14]。

作为省委书记,宋德福在2001年和2002年的述职报告中都作了自我批评。认为工作中存在不少缺点,对有些事情了解不深,只顾集中抓应急的工作,有些事情想到却没有及时做。认为民主生活会上征求到的29条建议和意见都跟自己的工作有关,应该要改正[10]14。

(三)主动领责,但又不失党性和原则

福建省历史上涌现了一批忠于党和革命事业、心系百姓、奉公廉洁的党员干部。他们党性坚定、勇于自我批评和担当,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的典范。

1930年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和闽西苏维埃主席的邓子恢,坚持真理和原则,敢于批评党内错误思想和进行自我批评。1930年7月,他在中共闽西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与张鼎丞一同批评“立三路线”,坚决反对“首先夺取闽粤桂三省政权,争取全国革命胜利”[15]的冒险主义。也因此被扣上“新右倾”的帽子[16]104;由于中央执行了“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入粤作战遭受重大挫折。邓子恢在1930年9月的闽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强烈批评这一挫折给革命造成的危害,即“赤色区域受很大摧残,尤其是岩城失守,使我们政治上受很大损失”[16]35。同时,面对问题和失误,他毫不避讳和推卸,主动揽责。1933年,中央受王明冒险主义的影响而盲目扩军,导致苏区军费不断攀升,财政出现严重困难。主持财政工作的邓子恢主张通过红军筹款任务来解决这一困难,但是这一主张被中央指责为“机会主义动摇”而被否定,他不得不通过发行公债,增发货币来加以解决,结果加重了苏区农民的负担,群众颇有意见。尽管邓子恢坚决反对脱离实际而盲目扩军,增加货币供应量也是迫不得已,但是他还是揽下全部责任,主动接受批评并恳请组织的处罚[17]。另外,邓子恢对林一株等人酝成闽西肃反运动扩大化的严重后果表示自责。尽管当时他已经不在闽西任职,林一株担任闽西苏维埃政府肃反委员会主任也不是邓子恢任命的,肃反扩大化主要是党内教条主义、宗派主义造成的,但是他认为,自己当时对“中立富农”的政策认识不清,对出身于地主和富农的知识分子缺乏足够的警惕性,而把林一株任命为闽西苏维埃政府的秘书长,这是不妥的,应该担负用人不察之责[18]。

1961年10月,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在县委扩大会议上发言时,对东山县在“三年困难时期”发生粮荒主动领责,并诚恳作了自我批评:问题产生的根源出在我们的指导思想上,对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缺乏思想准备,以致提出脱离实际的错误口号,“共产风”泛滥横行,所有制和按劳分配政策遭到破坏[19]49。1961年12月,谷文昌在《县四级扩干会上的报告》又痛批搞全民大炼钢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对无柴、无煤、无矿石的东山县是完全办不到的[19]49。其实,“三年困难时期”的粮荒是全国普遍性的现象,并非东山县一地,但作为一把手的县委书记对工作中的过失进行深刻反醒,主动担责,这不仅体现了谷文昌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更展现了谷文昌以人民为中心的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

三、福建省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启示

(一)强化”一把手”的带头作用,这是增强批评和自我批评实效性的关键

自古曰:“上行下效”“正人先正已”,为政者必先走正道,才能以上率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规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示范行动引导党员。”[20]46习近平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严从实管好、监督好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得好不好,关键要看领导是否起带头作用。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必修课,坚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学新思想,带头讲新思想,带头践行新思想,带头感悟新思想;带头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21]在党内生活会上,党委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问题意识,强化责任和担当,把自己摆进去,抓住根源,深入剖析,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如邓小平所说:“有错误,自己讲,而且讲够,又能倾听别人批评的意见,这就有了主动,就可以使大家心情舒畅。这样做绝不会损害自己的威信,只会提高自己的威信”[22]。

(二)加强党性教育,这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动力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否深入到位是党性修养的表现,是衡量一个党员是否先进和是否拥有战斗力的重要尺度。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难于开展的根本原因就是党性不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原则不强,为私心所扰、为人情所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是主要原因。”[23]只有无私心者,才能把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党和人民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只有无畏者,才敢于主动向自已开炮,承认错误,才勇于批评他人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并真诚地提出意见。因此,必须加强广大党员的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一方面,应加强理论学习,研读相关理论书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摆脱贫困》《之江新语》《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一系列书籍列为必读书目;把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集中阶段学习和分散阶段学习相结合,制定学习计划,撰写读书报告或学习体会;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倡导的“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等传统作风对照自身的差距,在党员大会或读书会上进行研讨,交流心得,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另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和精神的宣传工作。广大党员要以谷文昌、廖俊波等作为学习楷模和对照标杆。学习他们忠于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学习他们党性坚定、奉公廉洁、心系百姓、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创新教育模式。应利用微信、微博、QQ等现代信息传播平台展示先进事迹、宣传崇高精神;应举办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成立谷文昌精神和廖俊波精神宣讲团、组织参观谷文昌纪念馆、廖俊波纪念馆等强化党性教育。领导干部要对照廖俊波和谷文昌的先进事迹,开展专题式民主生活会,对照榜样,查找不足。

(三)完善监督和考评激励机制,这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保障

习近平于2000年11月在省长办公会上指出,现在缺少像海瑞和彭德怀式的人,有的干部不敢批评,不敢讲真话[14]。要解决不想批、不敢批、批评不到位等问题,完善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度是根本。制度本身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特征,要从根本上扭转党风,解决党内政治生活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才能让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方面,应强化和完善监督机制,包括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党内监督包括“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同级相互监督”[20]54。党纪严于国法,“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20]56。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下级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指导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限时完成。应完善谈话制度,当党员干部在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等方面出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时,有关党组织负责人应通过诫勉谈话的方式及时予以警醒和制止。同级领导干部和党员要坦诚互谅,开展常态化的交心谈心,下级党组织也有义务向上级党组织提出建议和意见。领导干部要放下身子,带头主动约谈。谈话时,要实事求是,态度诚恳,带头营造本部门本单位和谐轻松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氛围。党员要履行监督义务,“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揭露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20]68。同时,应坚持“开门 ”开会,接受党外监督。只要是客观、善意的批评和意见,“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20]69;应进一步发挥党外人士监督作用,为体现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可推行党内组织生活列席制度,邀请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群众代表和媒体全程参与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并通过各种渠道如实及时公布具体情况;应坚持党务公开,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创新民主监督方式,利用现代信息化和互联网手段,搭建独特、透明、高效的党员述职述廉和党内组织生活情况通报平台,主动接受群众的检验和监督。

另一方面,应完善考评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完整、针对性强的考核内容体系,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质量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考核的实效性。对农村、城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支部的考核内容和目标,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对处于偏远地区,党建工作基础薄弱,还处于建制过程的党组织,应以规范、标准、全面为主要考评内容;而对处于城市,党建工作较好,建制完善的党支部,应以特色、能力、品牌为主要考评内容。同时,建立考评问责和奖励机制。对质量不高、或敷衍了事的党内生活会,要责令重开,约谈相关领导干部,如果再不合格,一把手将被问责,并责令限期整改,并把整改情况及时向社会和媒体公开,接受监督;对党内组织生活开展得质量高、效果好的党支部和敢于批评、批评方法得当的党员个人,要给予表扬、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乐于接受批评、积极改正的被批评者也要给予肯定和支持。

四、结语

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勇气和责任担当的考验,更是对党员党性的检验。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度能否真正落实,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是否严于律已,是否发挥带头作用。同时,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是落实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度的政治保障。总结福建省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历史经验及启示,对深化理解党中央的相关布局,丰富党建理论以及促进福建省各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今后,笔者将进一步深入挖掘福建红色资源,探讨福建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特色,为进一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猜你喜欢
干部
“五拍”干部的破解之道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临渭干部的成长攻略
“五拍”干部
有的在“悬浮”,有的在“游走” 挂职干部如何摆脱“挂职的烦恼”
组工干部要“C位出道”
干部要常怀
不能让扶贫干部滥竽充数
公开招考干部应解好六个“不等式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