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波 刘洪利
随着文化和社会的变迁,使教育者直接和首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从过去的“怎样教学”这一教学问题逐步演变成了“教学什么”这一课程问题。作为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益补充,学校课程由于其具有区域特色、聚焦学生生活、内容多样化等特点,正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但在开发过程中,许多县域学校往往极端效仿一些知名学校的做法,只重视开发针对学生的课程,而忽视了学校课程的实施背景,即素养优良的教师队伍和家长队伍,以及周边良好的教育生态。否则,即使开发的学校课程再成熟,也不会完全落实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总目标上来。
因此,我们树立“大课程观”,积极开发旨在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发展的“系统架构型”学校课程,以学生课程为主体,以教师课程、家长课程为辅导,落实学校课程功能,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系统架构型”学校课程包括亚沙文化课程、教师成长课程和家长育子理念课程,亚沙文化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独立人格、创新精神”;教师成长课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点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核心教学技能来提升专业素养;家长育子理念课程旨在促进家长持续发展,为学生发展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进而建立起新型的家校关系。我们认为,按照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板块系统架构学校课程,通过分类开发、共同推进,才能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地。
学校课程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必须有统一的顶层设计,与学校办学目标、育人理念高度一致,紧密联系学校的课程资源。
我们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独立人格、创新精神,我们学校位于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举办地——亚沙新城,亚沙文化氛围浓厚。我们确定的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夯实教师专业成长和新型家校关系这个基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民族情怀,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要建设学校课程,首先要做好需求评估工作,深入全面了解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需求状况。我们先后举行了5次教师座谈会,2次家长委员会座谈会,设计了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第一,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93%的都希望学校建设课程,3%的感觉无所谓,4%的不希望,而这不希望的都是初四的学生家长,担心影响升学。
第二,建设学校课程与教师所任教的学科无关,与教龄有一定关系。20年教龄以上教师普遍感觉有压力,但不反对;90%多的教师希望得到理论支持,有外出观摩的机会,有专家团队支持。
第三,综合学生问卷情况,要求提高艺术素养类的和提高综合公民素质类的需求最高,说明学生喜欢艺术类和综合实践类课程,喜欢追求美,喜欢融入社会;提高文化素养类的课程,高年级比低年级学生需求高,说明高年级学生临近中考,关注文化知识课程建设;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类的课程,学生需求率也接近80%,说明学生对交往质量的需求比较高;其他类课程需求不足50%。
第四,汇总教师和社会人士调查结果显示,除了需要建设针对学生的课程之外,80%以上的教师和家长坦言在教育过程中经常感觉到“技穷”的现象,认为还需要建设针对自身的成长培训类课程。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目标的亚沙文化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主体部分,我们包括四类:求真课程、润德课程、尚美课程和至善课程。求真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形成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包括《湿地观鸟》 《科技园地》和《情思交融阅读学习》 ;润德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包括《传统文化课堂》 《节日文化感知》 《我们自主管理》和《进(离)校课程》 ;尚美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包括《亚沙文艺展》 《体育文化节》和《足球冬令营》 ;至善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的公民素质,包括《地方名人访谈》 《文明礼仪教育》和《爱我亚沙,我在行动》。
第二,以教师为中心目标的教师成长课程和以家长为中心目标的育子理念课程都是作为学校课程的辅助部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改善家校关系,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主体课程服务。教师成长课程包括教师发展中心活动、“系统架构型”课堂建设和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育子理念课程包括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志愿者团、亲子活动。
第一,健全组织。学校成立课程处、教师发展中心和家庭教育委员会三个专门机构,对三类学校课程建设进行管理。其中,课程处总负责,并主管学生课程;教师发展中心主管教师成长课程;家庭教育委员会主管育子理念课程。
第二,建设落实。首先,课程处组织课程开发教师编写《课程纲要》 ,做学生选课指导与动员,并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全面汇总。对达不到开课数量的课程,校内做适当调整,然后排出新学期学校课程表,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制定自己的个性化课表。其次,学校课程的组织实施,既要符合一般课程的要求,还要遵循其独有的规律.对一些具有时间节点特点的课程,我们就采取集中组织的办法。
第三,除了开展一般教研活动外,我们还利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规范学校课程的建设。我们申请立项了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实施研究” (课题编号:2015YB0094) ,整合校内外力量,挖掘课程资源,确保学校课程开发的科学性。课题于2017年6月顺利通过专家鉴定,学校课程建设更加趋于规范。
最后,我们积极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校本行动、外出观摩与专家指导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与家长的育人水平。
对“系统架构型”学校课程的评价,要区分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个维度上各有侧重点,基于目标,关注过程。
一是教师方面,要特别关注教师对学校课程建设实施的积极性,是否能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学,是否重视对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非技能、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是否重视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等等。
二是家长方面,由于初中阶段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开始出现叛逆心理,要特别关注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渠道是否畅通,方式是否正确,参与孩子选择特色课程的频数多少,是否能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青春期教育,等等。
三是学生方面,是否能够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学校课程,是否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能够开始探索建立自己的人生规划等等,让自己选择的学校课程真正成为自己的乐园。
第一,构建起富有特色的“系统架构型”学校课程,三类课程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托,清晰呈现出学校的育人方向,促进了亚沙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通过专家讲座、外出观摩和实践研究等方式,教师和家长都以学校主人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对自己的要求明显比以前严格而科学,能够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辅助课程的开展,其明显成效是极大地改善了处于青春期中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畅通了沟通渠道。
第三,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发力”、科学施教,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需求,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不仅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而且在学生会、“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中的自主管理意识明显提高,逐渐学会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风气浓厚。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的建设实施,鼓励开发者建立工作室制度,邀请区域内名师参与,听取社会人士意见,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发挥集体智慧,加强教研科研,尽可能使学校课程有生机、有效果。
二是“系统架构型”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继续加大辅助课程开发研究力度,保持与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和烟台教科院专家的沟通。不仅请进专家到校,而且分批次组织师生、家长到以上单位参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