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探索

2018-02-25 03:48武春兰
现代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尝试经验数学

■ 武春兰

一、研究缘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中,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我们一直实践而不得其精髓的一个难题。2009年7月。聊城市小学教研室、冠县小学教研室逐级下文,要求全市小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012年初冠县武训实验小学踏上课堂教学改革的征程。我们的课改以改变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式为出发点,着力于学生尝试自主学习的探索。六年来,我们以尝试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学习、借鉴多处名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适合本校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研学后导,展示提升,当堂达标”,并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在对课堂教学中三种学习方式的不断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尝试教育理论是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的精髓。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我的实践历程。

二、尝试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内容

尝试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主动参与知识学习全过程的一种学习途径,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学生尝试自主学习的形式有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分享学习三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三种学习方式是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它的运用会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尝试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

尝试是学生学习的本质,抓住了本质就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从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分享学习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这是邱学华老师重要的教育名言。以这句话为教学的指导,为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中都“动”起来,我们把数学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定为学生尝试自学。

1.尝试之前,明确自学的要求,让学生的学习有方向

学生在进行独立学习之前,教师要结合新课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脚手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通过课前“脚手架”的设计,既有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有让学生思考的具体内容。这样做,使学生在活动时有“路”可走,减少盲目性,增加学习的实效性,从而达到让学生善学、乐学的目的。

2.开展尝试自学,让学生基于经验进行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 中强调: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借助经验进行学习,经历一个“唤醒经验——利用经验——调整经验——经验再积累”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让学习真实发生。

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 一课时,我出示了“借助以前学习的知识探究一下3的倍数特征”的学习要求(学具袋中有百数表、计数器和整捆小棒若干) 。学生开始自学。

【课堂再现】

师:看来借助百数表是不能得出3的倍数特征了,那怎么办呢?

生1:我猜可以借助计数器来研究。

生2:我猜还可以借助小棒来研究。

师:谁知道他们俩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生:我们在学习数的认识时用到过……

师:那就从学具袋中选择计数器或小棒开始研究吧……

【分析】当由经验引发的猜想不成立时,学生们不得不另辟蹊径,打破思维定势,重新调动大脑中另一种研究数的经验,借助计数器和小棒探究3的倍数特征,使探究学习延续、推进,并趋于目标达成。这样的推理过程,让学习富有个性和挑战性,也让学生经历了真正有效的数学活动。

3.尝试能成功

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出示一个组合图形,你能用几种方法求这个图形的面积?教室里安静下来,仿佛能听见他们小脑袋里思考的声音。“竖着画一条线,分成左右两个小长方形。”思维最活跃的赵耀栋把想法画在了图上。“横着画一条线,分成上下两个长方形。” “把缺的部分割补成一个大长方形。”一道看似有难度的题目经过他们的观察、思考、操作变得如此简单。在全班交流时,我一边伸出大拇指一边说:“这是五年级下册要解决的组合图形的面积问题,你们现在就把它搞定了,真了不起。” 我又趁机问了一句:“数学好学吗?” “好学,还很有意思。” 看着他们成功后充满自信的小脸,我心里美极了。这,不正是我们的数学课堂要追求的充盈着生命活力的生长性课堂吗?看来,只要相信学生,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他们,让他们试一试,他们定会创造出课堂的奇迹。

(二)小组参与,有效合作,实现高效学习

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经过多次的课堂实践,我发现,在小组合作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小组合作时,优秀生是交流的首席,是话霸;学困生参与交流,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不多,有的干脆就只听,不思考。二是在小组合作时,我们给学生提供的一些指导过于空洞、不具体,学生无“法”可依。

基于以上问题,我在思考:第一,如何在小组合作中让每个人都有收获,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第二,如何让小组学习更有效?

第一个问题的突破: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前,明确三人小组的合作要求,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赋予任务。三人小组学习时,对互助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学困生先讲,中等生补充,优生总结提升,使交流有序进行。其次,利用课堂激励评价机制,强化小组互助学习,使小组学习有序、有效地进行。

第二个问题的突破:在明确了小组成员的分工后,为确保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又开始了对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的探索。合作学习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合作学习导航。

第三,小组内交流发现,小组长将发现记录下来。

这三点学习要求,具有可操作性、连贯性、层次性的特点。问题突破后,大大提高了小组学习的效率。小组中的每个成员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在参与,人人都在思考,人人都有收获。

(三)展示提升,情智共生

《数学课程标准》 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全班分享阶段,是整节课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本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全班展示环节中,我指着黑板上学生动手折出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形状的,追问:“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图形,为什么都用表示?”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都是平均分成了2份。”又指着学生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折、涂得到、、…追问:“同样大的正方形纸,为什么得出了不同的分数?”教室里一下安静下来,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回应:“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在两次的追问中,学生经历了两次对分数本质的深度思考,升华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展示分享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多元启悟、自由对话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自由放飞。

四、取得的成效

经过六年多的尝试教学改革,我们取得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第一,教师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通过学科学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原来停留在口头上,现在逐渐落实到了行动中。第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小组合作越来越有效,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的能力逐渐形成,基本实现了学会学习。

五、反思及展望

回望我们走过的课改历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比如,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实现用数学育人的目标?如何在各个学科中实施尝试自主学习?推进我校整体课改向前进,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也是我们面临的更大的课题。在课改的路上,我们将继续在尝试德育理念的指导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立足课堂教学,挖掘学科育人因素,去摸索、去实践,打造生命成长的绿色课堂。

猜你喜欢
尝试经验数学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