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齐欣 齐备
全长373公里的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西部山区。有趣的是,发源于皖赣交界的六股尖瀑布的率水河虽默默无名,但它却是名闻天下的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的正水源头。从河水名称上分,六股尖瀑布流下、鹤城以上称冯村河,鹤城至流口称大源河;和流口镇与汪村镇流来的小源河汇合;流口至屯溪区段称为率水。率水在屯溪与黟县渔亭镇方向而来的横江汇合、流至歙县浦口段称为渐江;渐江在歙县浦口与县城徽城方向流来的练江汇合,自此向下称为新安江,流经漳潭、深渡、街口,阔为千岛湖,直至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这里所讲的是新安江源头——率水。
图1
率水又名南港,发源于率山主峰六股尖的东北坡,全长148.2公里,为新安江千百条支流之最。六股尖,又名鄣公山、三天子都,海拔1629.8米,这里山高林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因主峰由六大支脉汇聚而成得名。初始为多叠瀑布(图1),注入龙井潭后向外奔流。这里为我国著名水系钱塘江正源——新安江的发源地,因而被称作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源头”。
新安江率水源头至溪口,两岸山势陡峭,河谷狭窄幽深,河身在山间千回百转,流向多变,全河六大转折,主流反向,180°逆转达60处,上游占36处,充分显示出山地曲流典型形象(图2)。急流险滩奇多,常见河床基岩裸露,凸岩滩地发育多由卵石砂子沉积而成,故清澈见底。河床较为稳定,一般河宽25~35米,河道落差大,具有兴建中小型水电站的良好条件。
率水源头有3个乡镇,最西南为鹤城乡,正南为汪村镇。鹤城乡总面积132.18平方公里,全乡共渔塘、梅溪、用余、樟田、新安源、左右龙6个行政村,特色产业为茶叶、毛竹、香榧、泉水鱼等。新安源村由原来的冯村和四门村合并而成,成片的大树尤其是古林公园里200来棵树龄好几百年的古木,格外苍翠清幽。这里峰峦叠嶂、河谷交错、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大鲵(又名娃娃鱼)理想的栖息繁衍场所。这些动植物是自然与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也是需要后人高度重视与保护的稀缺资源。
汪村镇是一个典型的以林茶经济为主的山区,境内有小源河、瑯溪河、杨源河3条河流。下辖6个行政村,汪村包括下汪村组和后山组,作为汪村镇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小源河从村中穿过(图3)。下汪村百姓常常在镇上兼营一些副业,后山则更多偏重农业方面的经济来源。石屋坑素有“皖南革命摇篮”之称,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皖浙赣省委机关驻地,连同珍奇树种红豆杉、自然造化石臼峡、四柱同心广德堂成为“汪村四绝”。
图2
图3
图4
图1 率水源头的美丽桥瀑,位于鹤城乡右龙岭头
图2 清冽洁净的率水河,千回百转,在莽莽青山之间奔腾流淌
图3 汪村有着三四百年的历史,自然资源丰富,民风淳朴
图4 凫峰境内山峦起伏,林海叠翠,溪涧遍布,是盛产绿茶的天然绝佳之地
流口镇辖黄三、流口、茗洲3个行政村,这里群山环抱,常年云雾缭绕,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被誉为绿色仙境,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奔腾的河流冲击出肥沃的沙洲,环绕的大山留住湿润的水汽,形成茗洲独特的“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茗洲小气候。茗洲3200多亩有机茶园,四面环水,环境清幽,鸟语茶香。当地百姓沿袭植茶、采茶、制茶、售茶的百年传统,所出产的“茗洲炒青”为“屯绿”之极品。
率水从休宁流向祁门县凫峰,然后又折回休宁,仿佛就是为了过来看看亲戚而已(图4)。率水在凫峰河道成S状,河面宽畅,水流舒缓,境内流程15公里,流经36个村民组。所产凫峰绿茶(简称“凫绿”),具有“一泡香、二泡浓、三泡不减味、四泡味还醇”的特点;名茶“黄山翠兰”曾获第二届全国农博会金奖。这里绿树叠翠,竹海涛涛,为发展凫峰旅游事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溪口镇是休宁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山区大镇,共有13个行政村(其中顺流两岸有杭溪、碜溪、冰潭、矶溪、江潭、和村等村)。古时是率水到杭州的起点码头,过去木帆船可通达上溪口。溪口村现在商业比较繁华,是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图5)。“红庙藏溪口,阳干石田外。木梨出仙境,无梦祖源山”是对溪口山水风光和人文旅游资源的高度概括。
图5
图6
发源于皖赣交界、吴楚分源浙岭的沂源河,是率水三大支流之一。沂源河一路奔来,像一条玉带,蜿蜒穿过板桥乡,在溪口镇与率水汇合。沿河散落着漳前、梓坞、板桥、凰腾、沂川、花桥、中和等村落,粉墙黛瓦,炊烟袅袅,勾勒出天人合一的绝美画卷(图6)。与沂源河并行的S471省道周围,有觉岭、吊石岭等古道,是户外徒步的最佳线路。
板桥乡是一个以林茶为主的山区乡,山场面积112868亩,茶园6070亩,而水田仅有928亩。境内群山耸峙,万峰竞秀,是典型的生态王国,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史料自古就有“徽杉仓库”的记载。板桥也是安徽省著名的“山泉流水养鱼之乡”,所养泉水鱼乌黑发亮,肉质鲜美,富含硒元素。
溪口以下至陈霞河段,地势逐渐开阔,河宽60~100米。沿岸有石田、阳干、黄泥塘、小珰、金村、企滩等村落。小珰的“珰”原指屋椽头装饰和耳珠,比喻其美好故名。金村旧名金溪,这段河道藏有沙金,故取此名。
图7
图8
图5 溪口镇勾勒着经济强镇、生态强镇、文化强镇和旅游强镇的美丽图景
图6 率水支流沂源河畔,有许多像花桥一样古朴的村落
图7 率水从陈霞从开始,下至首村一带,曲折迂回,呈现环状
图8 罗洲渡口,率水河上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渡船,将成为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古渡
陈霞至首村一带,河流进入峡谷,山势险峻,河道曲折迂回(图7)。陈霞乡是一个以粮林茶并举的山区乡,辖小珰、里庄、迴溪、陈霞等6个行政村。率水河横穿境内,自小珰村入境,向东南迂回,至迴口村出境,境内河长16.5公里;迴溪河发源于迴岭村龙堂基,流至下迴口村注入率水,全长16.9公里。陈霞素有“朱升故里,霞雨之乡”的美誉,在古代是交通要道,是当时新安江三大著名的水运码头之一,休婺古驿道至今保存完好,宋朝王安石经过陈霞时曾赋诗一首“离家当日尚炎风,叱驭归时九月穷。朝渡藤溪霜落后,夜过麾岭月明中。”最著名的霞赢十大景点如今只剩下登封楼、望月台和藤溪古渡。正在建造的陈霞新大桥,将成为一条通往华东海拔最高的村庄(里庄)以及与江西婺源交界的迴岭、五龙山的交通要道。
陈霞村村名从陈村、霞瀛两个自然村中各取一字命名,陈村位于率水北岸,霞瀛位于率水河西岸、与陈村相望,因田园似锦、云霞如海、傍有率水流过,似一泓碧池。瀛,大海和池泽的意思,故取名霞瀛。沉潭在率水东岸,因溪水萦回,有潭其深莫测故名。罗洲在率水南岸,因三面环水,率水像一条碧玉带环绕在它的身旁,使村子似水中之洲。村口的渡口,以及那条渡船,400年来成了罗洲人连接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图8)。古时休境内,处处有渡口,村村有渡船,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许多渡船被一座座钢混结构的桥梁所取代,于是罗洲村渡船成了率水河上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渡船。
为了让率水一江清泓更好地造福百姓,总投资近30亿元的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月潭水库,2016年8月正式开工,2019年实现蓄水,总库容1.91亿立方米、流域面积908平方公里,建成后可使黄山市城区防洪标准由25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为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可靠水源,被誉为福泽城乡群众的“大水缸”(图9)。其实月潭水库名曰月潭,落地并不在月潭村,而在首村琳溪村,因1958年申报设计方案使用的名称,早年就进入国家项目储备库而未改。
图9
图10
图11
月潭水库大坝建成后,“月潭湖”将成为新的旅游景区,也是一片新的天地,将建设大码头,开辟溪口——上迴口约21公里航道,设8个停靠点(图10)。
移民安置点建设是月潭水库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月潭水库工程建设范围休宁县海阳、陈霞、溪口3个乡镇20多自然村,淹没区包括首村的琳溪,陈霞村的陈村、霞瀛、罗洲,迴溪村的迴口、毕村、余村等(图11),涉及7000多人口,按照打造美丽乡村和集镇总体要求,规划设计8个移民安置点,妥善安置7418人。陈霞集镇移民安置点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位于陈霞村。首村是海阳镇第一大村,它也是接受月潭移民的一个重要安置点。
图12
图13
图9 月潭水库坝址位于海阳镇首村琳溪自然村
图10 率水河畔阳干这片草坪和板栗林,将变为月潭湖湖面旅游集散中心
图11 库区蓄水后,迴口、毕村、余村等村大都要沉入“月潭湖”水下
图12 合福高铁动车专线跨越率水,从中伦堂、下伦堂两村之间穿过
图13 省级生态镇商山的瑶溪、霞阜一带,是地美物丰的沃土,适合种植水稻和油菜
率水离开首村,向下便到五城镇的月潭。自月潭以下,率水两岸多为低坡丘陵,地势开阔,河道平顺,河宽120~200米,河岸为冲积物构成。合福高铁动车专线在休宁县境内一程山水,如履平川,线路长42.53公里,途径3个镇14个行政村,在五城镇境内跨越率水(图12)。
率水一路东行,到了龙湾村来个120°转弯,与右面从五城镇方向而来的颜公溪汇合而去,“龙湾”之名由此而来。新安江溯率水而上,古时有两处闻名的水运码头,一处龙湾,一处溪口。溪口是起点码头,龙湾是枢纽码头,来往停靠船只多,上下货运量大,是承载皖赣边界山货土产的集散地。龙湾水路南抵五城,西至上溪口,东北通屯溪,达杭州,陆通婺源,为附治通往婺源驿道。
率水下游有商山镇、东临溪镇和源芳乡3个乡镇。商山区位优越,物产丰富,有茶园面积1.96万亩,是皖南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眉茶生产加工集散地,传统经济作物板栗、生姜、芋头、大蒜等,特色鲜明,闻名遐迩,为农业产业化示范镇(图13)。境内重要支流兰水与率水合流,向东奔腾汇入屯溪,有汇聚G56杭瑞、黄祁、G3京台等高速公路的中心枢纽,S220省道屯婺线、G205国道穿境而过。有着1200年历史的黄村,素有“进士村”之美誉。瑶溪老街曾是屯溪与五城之间的重要通道。霞阜村有旧时渡口、老水碓,古风古韵依稀可见。
率水河给人留下无尽的美好回忆,河两岸岁月静好的情景永难忘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这里牢固树立,自全国第一个跨省流、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启动以来,沿水从市县到乡镇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在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工作中成效显著,使生态受保护、山水增效益、群众得实惠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