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艳 谷鹏飞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美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而对于传统园林美学进行研究的正确态度一直都是源于传统,重新创造。近年来对西方美学的分析,引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向,真正使我们对园林美学研究做到了一种贯通与融合。其中以李渔为代表的研究者,在对中国古代园林美学及其发展历程的研究上,发掘了传统园林美学的精华,为现代园林美学研究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能够得到完整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东西方园林;美学传承;创新
一、西方的美学概论
(一)本质论美学
随着近年来我们对西方美学的不断研究,对其发展的经过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就美学的本质论来讲,其创始人是柏拉图。本质论主要是对美的一种不断追求,对其共同特性和终极原因的一种探索。这是一种以古希腊文化生成的最初的西方传统美学概念,并且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种传统的美学文化知识不断延续,直到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的出现。
而西方美学中为本质论奠定基础的则是艺术摹仿自然现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对艺术本质有了认识,从而对艺术本质的发展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艺术的“摹仿说”是在不断创新的。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也出现了相应的摹仿自然的行为。而随着对“摹仿说”的不断研究,發现其在进行传承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创新,并且发展了以下几点走向:现实主义走向,这是一个非常忠实于摹仿现实的创新方向;自然主义走向,这是对社会时代变迁的顺应发展;内摹仿说,这主要是用内心的真诚来摹仿外面的世界。这三个走向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不断的创新发展,“摹仿说”已经消失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但是这种美学的传统文化,给整个西方国家的文艺发展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现代园林美学理论中还存在它的影子。
(二)认识论美学
随着对美学的认识不断深入,认识论美学已经从传统的愚昧阶段向着理性方向发展。并且,随着认识论美学的发展,形成了经验主义美学、理性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科学美学、生命美学5大类。对其中的科学美学进行分析,发展科学美学主要是通过应用心理学知识,来对相关的美学进行研究,其主要研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费希纳。对生命美学的研究也在近年来得到了发展,其研究代表人物为叔本华和尼采。
认识论美学的研究是一种真实存在,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认识论已经能够让大家意识到艺术的真实性。这其中以科学美学的研究者费希纳,及生命美学的研究者叔本华、尼采的研究最为著名。虽然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方法不同,但是主要的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是对于西方美学的认识论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帮助人们认识到美学自身的问题,并发挥传承艺术的主体性特点。
(三)文化论美学
对现代文化论美学的研究中,以法国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者巴尔特最为著名,他主要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艺术与文化有效结合的文化论美学。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种说法才慢慢得到注意,人们开始对文化内涵和环境进行关注,从而帮助文化论美学进行相应的传承,真正让其在园林美学的发展上发挥自身的作用。随着现代文化论美学审美文化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最终将会随着审美文化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园林美学的发展方向上提供重要的帮助。
二、中国美学概论
(一)美学法则
1.园林美的属性、特征及主要内容
我国在园林美学方面的研究非常久远,物质方面主要体现在山水地形美、借用天象美、再现生境美、建筑艺术美、工程设施美等方面上,而精神方面则主要体现在文化景观美、色彩音响美、造型艺术美、旅游生活美、联想意境美等方面上。借用朝霞夕阳来表现一种非常特殊的光影效果,或借用假山的巍峨、乔木的挺拔等来体现园林自身的美丽,将欣赏者的视线引向蓝天白云或满天繁星,而这些都是通过借用天象美的方式来体现的。这种借用自然天象的巧合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发生不断的变化,从而给整个园林的美学带来更多的色彩。
2.形式美法则与应用
我国的形式美法则与应用主要有以下11种:多样统一、整齐一致、参差律、均衡、对比、和谐、比例、尺度、主从、节奏与韵律、整体。
3.园林艺术与造景手法
在园林艺术与造景手法的研究中,发现其主要是通过因地制宜、欲扬先抑、文景相依、诗情画意等方法进行的,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统筹全局,还能够使景观得到一定的发展。在中国古典园林驳岸中常用的对景手法,以一种相邻或不相邻的空间联系进行造景。两个空间景象之间有着明确呼应关系,或者两者的轴线对位相同从而使对景手法明显地体现。另外,在进行传统园林美学的研究中,经常发现一些以园林中的一个现有观赏点为准,然后其周围并没有较多的明显对应景象,可是当观赏者站在不同角度上进行观察,可发现观赏的视觉效果与园林景观存在差异。
4.传承和创新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其自身必然会具有一定鲜明的历史特征,而随着这些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能够在历史当中找到一些传承的根源,还能够在不断传承中被现代社会所应用,因此我们需要在进行园林美学的传承时,进行相应的创新,从而有效保证传统美学与新事物之间发生一些碰撞。并且要发扬传统园林美学在传承中的作用与文化优点,不断进行创新从而使其能够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因此在园林美学中,不仅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历史文化的传承,还需要我们延续园林美学的传统文化,保证在不同的时代都能够接受传统的园林美学设计,从而保证了现代多元化的美学文化发展。
(二)中国古代园林美学实例分析
1.活檐设计
我国的园林美学研究者李渔,自幼家贫但是家中的家具很多,并且家中房屋的面积非常小,如果在进行设计时使用传统的深檐方法遮风挡雨,势必将会造成对日常室内采光的影响,而不对长窗进行遮荫设计则又会影响正常生活。因此李渔就设计出了活檐,通过在瓦檐下另设一个板棚,并在其两端各置转轴,从而可以十分灵活地进行撑开、卸下,雨天时就进行正面支撑,晴天则反过来进行撑起。现在活檐设计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都有用到。
2.斗笠形顶格设计
明清时期的江南住宅室内设计中经常使用顶格设计手法,也就是现在的天花板设计,这些顶格的材料都是板子或者纸,不仅严重影响了美观性,还经常被一些老鼠啃噬。于是,李渔改变了顶格的设计方法,以一种斗笠形状的顶格来完成对室内的屋顶设计,不仅大大增加了屋顶的美观,而且能够提高屋顶的自身耐腐性。而现今我们使用的吊顶技术是对李渔设计的不断创新,加上了不同的梯度,以便进行不同的装饰。
3.“尺幅窗”设计
当时李渔的住宅后有小山一座,当他在室内给窗四周贴上壁纸时,感觉到窗户就像是一幅山水画,这就是传承到现代的借景和装帧相结合的设计手法。
李渔自己传承了唐宋时期的诗词书画,并于园林的设计建造进行研究,随着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创新,李渔经常悟出造园艺术的创新方法,这也为现代园林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对传统园林美学的布局设计上,李渔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在园林设计上要重视内在设计与建筑质量,而这也是现代园林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李渔不仅对大环境方面的建筑设计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还对如活檐设计这种小环境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加强。因此,必须要处理好园林美学与自然环境这兩者大小环境的关系。
三、中西方现代园林美学的发展
(一)西方现代园林美学的传承与创新
西方现代景观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了较多的转折,其中从最初的英中式园林传承的模仿,发展到园林的创新变革,再到一种纯净的自然风景园林的建立。19世纪西方国家中一些不满于现状的园林设计者,进行了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而这也是引领西方园林美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随后西方的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的不断兴起,也逐渐使西方现代艺术发展不断进步。直到1925年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创立,这才真正地使西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变得更加正规,最终推动西方园林美学发展走向现实主义。虽然西方现代景观的发展在传承过程中遇到很多的挫折,但是,这也为其自身概念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造就了西方园林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二)中国现代园林美学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现代园林美学的发展,主要是受到上世纪西方传教士文艺复兴理念的影响,很多的园林景观都被现代西方教会建筑所取代。此后,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文化被不断发掘。中国园林设计者在传承中不断改革与创新,真正建造了富有中国自身时代气息的园林美学,也真正从抄袭传统转变为一种积极探索。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今对园林建筑美学的研究,不管是中式还是西式,都是在传统园林美学文化上传承与创新的,而不是对传统园林的单纯模仿,因此我们在进行现代园林的研究过程中,必须要理性地对传统园林美学文化进行传承,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创新出一个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吕凉.东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1):41-42.
[2]崔柳.东西方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比较及现实之考[J].建筑与文化,2017(6):104-105.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