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境中的大众审美趣味

2018-02-24 05:07王芮
大观 2018年12期
关键词:美育大众艺术

王芮

摘 要:蒋勋曾经说过:“没有美,没有沉思,便成就不了文明。”艺术作品的意义不光是让你看见一个花瓶就能认出来它的朝代,也不是能说出历史上几大石窟的名字,而是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意义。历史都是由人创造的,艺术也是。每个伟大的艺术作品背后都是艺术家内心情感和审美倾向的具体显现,这个故事传达的是人性的真、善、美、平和、宽容、悲悯、执着,是这些东西让艺术熠熠生辉。伴随着当代社会不断丰富发展的文化资源,艺术与生活距离的拉近,艺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探讨的热门话题,艺术不再专属于精英人才,而是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断占领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美育;大众;审美趣味;艺术

一、以美育代宗教

“美育”一词是由西方引进来的。西方美术发展史中,美育思想早在古希腊时期的“七艺”教育中就提出了。18世纪,德国的美学家席勒系统提出要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并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理论研究。他认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性是不完美的,感性被理性所压制,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美育。“培养感觉功能是时代更为紧迫的需要,不仅因为它们是一种手段,可以使已经得到改善的审视力对生活发生作用,而且还因为它本身就唤起审视力的改善。”席勒的美育思想的核心在于感性教育,希望通过唤起人们的内在情感,将理性与感性共同作用,以达到完美的人性的建立。

蔡元培作为20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实践家、革命家,对美育的大力倡导与推动是功不可没的。蔡元培从教育方针的角度切入,形成了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理念。他把美育又称作美感教育,是激发和陶冶人格品质的内部动力,是形成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关键因素。在他看来,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需要建构完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将内在情感与理性思想共同发展,才能够具备坚强不屈的意志力和创新探索的精神。因此,他主张艺术与科学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是新教育的纲要。他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重要思想就是对当时社会的及时反思,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在他的多篇文章中都有体现其 “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如《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教育独立议》《以美育代宗教说》等。其中1917年他在北京神州学会精彩的演讲辞,即《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最具代表性,可以说是他教育理念的综合概述,充分地展露了他对美育、宗教、教育的看法。

文中,蔡元培把美育和宗教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讨论,认为相较于美育,宗教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因此,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是考虑到当时的社会情况,美育能使国人得到艺术的渲染和熏陶,内心情感免受污染而得以纯正,让人性在艺术中得到释放,树立正确的个人品格。

美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美首先在人的情感上体现,其次逐步作用于社会。时代的进步并没有终止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现代教育的进程与发展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繁荣,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不仅仅单纯满足于物质,精神生活占据着现代人生活的重要位置。美育重在释放人的感性内心,激发人们敢于审视真正的情感,是一种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绿色文化”。其产生的效果也是深远而持久的,是由内而外的心灵关怀,是高压下的现代人精神和情感慰藉的最佳选择。美育虽不是宗教,但始终关怀着个人品格的完满建立,使人走向真正的自由。“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了的情感……”海德格尔追求诗话哲学的意义其实也在于此。

二、人人都是藝术家

博伊斯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自达达主义诞生以来,艺术不再是属于部分人的精英文化,而是直面大众的大众文化。传统的架上绘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艺术的表现,他们或采用抽象的形式,或采用拼贴的手段,或利用现成品进行创作。艺术的表现形式已经成为艺术家玩弄艺术的外皮,其核心在于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达达”一词,本义为儿童玩的木马。事实上,艺术家们丝毫不关心其意义,这个词的价值只在于它的信手拈来,这恰巧反映了艺术家对非理性与机遇性的推崇。达达主义的主要特点是:颠覆性,全面批判和颠覆传统文明和美学;反讽性,以反讽的手法实行批判,荒诞无奇的外表之下表达艺术家直面现实的严肃主题;机遇性,艺术家们抛弃传统的创作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偶然效果,来创造新的可能。

马塞尔·杜尚就是一位向传统美学发出挑战的先锋艺术家,他进行了各种非传统创作方法的实验,其利用“现存艺术品”影响了20世纪西方反艺术、反传统思潮的开展。

杜尚于1917年向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年度展送去一件让人跌破眼镜的名为“R.Mutt”展品。这不过是一件工业生产的小便器,取名“泉”。原本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作品名称在这里玩笑似的从一位古典美女变为了小便池。

而另一件作品则是以艺术大师达芬奇经典画作《蒙娜丽莎》为素材,在印刷品上进行的创作,取名为“L.H.O.O.Q”。古典美人加上了两撇胡子,杜尚用实际行动完成了对传统艺术和大众审美的挑战。这些行为,表达了一个观点,即“现存物品之辅助”(Ready-made Aided)。杜尚为20世纪的先锋艺术引入了一个重要观念——选择即创造。

20世纪下半叶,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现代艺术强化了反传统的观念,出现了更加明显的综合化倾向。尽管绘画、雕塑、建筑等传统的艺术门类依旧存在,但以打破原有艺术门类界限为基础的新艺术形态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艺术家们试图用更多丰富的方式表现艺术,随机成为这一时期创作的特点。艺术不再是属于精英们的文化范畴,而是不断趋于符合大众日常审美的具有融合性、多元性的形态。艺术的综合趋势不仅出现在美术各门类之间,也出现在美术与音乐、文学、表演、电影等艺术之间,使各艺术门类的界限日趋模糊。

作为对传统“象牙塔”艺术的反叛,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艺术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变成了表达通俗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方式之一。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大师”宣告隐退。左右一个时代艺术趣味的中心权威已不复存在,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的主导者和创造者,艺术呈现了更加丰富多元化的局面。

波普艺术,意为“流行的、大众的”。它以大众文化为出发点,艺术家多采用拼接和挪用的手段,对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内容,包括日常用品和公众人物形象进行复制和编排,塑造符合和满足于现代生活的视觉符号,从而映射出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趋势。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安迪·沃霍尔成为家喻户晓的波普艺术的超级明星。商业氛围浓厚的美国,是波普艺术最流行之地。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最好的代言人,他利用丝网印刷技术,选取当红的明星或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为艺术创作的素材,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其代表作品《玛丽莲·梦露》,将大众心目中的性感女神梦露的头像进行大量复制,折射出大众文化艺术思潮影响下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普通民众的审美情趣。

安迪·沃霍尔作品的内容无法脱离当时美国社会所充斥和盛行的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和名人崇拜的氛围,是消费社会下大众趣味在新形态的传播媒介中的具体展现。在沃霍尔看来,在充斥着商品及其符号的社会,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艺术变成符号——商品的符号,不再追问和探索艺术的本质,而是直面现实,再现生活。通过对符号的反复复制和拼贴来消解符号与商品的差异和距离。艺术作品成为商品,商品的符号性在当代已经替代了商品而成为人们新的崇拜对象。在他的作品创作中,体现着强有力的创新性,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机器生产式的复制,同样的元素在作品中无限复制、反复出现。艺术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是艺术的生活。安迪·沃霍尔以大众化的方式呈现通俗易懂的内容,用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诠释着工业机械化批量生产背景下,承载着西方社会全新的文化观、消费观及强而有力的反传统的美学观念,重新审视艺术的本质内涵。

三、艺术与大众

自1917年杜尚用《小便池》开启了现成品艺术的先河,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体现,普通百姓对艺术的关注越来越多,由孤芳自赏转为了彼此互动。艺术是为实现商业价值的艺术,艺术与商品的界限被打破,建立在大众审美趣味和市场需求之上的艺术品将由市场和大众消费倾向所决定。一件艺术品所传达的不仅是表象上的内容,而在于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艺术家通过独立自主的方式传达声音,展现其所看所感,不仅是简单呈现美的事物,更是一种哲学层面的人文关怀,是对现实的思考与批判。如鲍德里亚所感慨的那樣,任何日常的琐事或平淡的现实,都可归于艺术的符号,从而都可以成为审美的对象。

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推动下的今天,从生产力到意识形态的各个层面都发生着变化。近年来出现的种种艺术天价以及艺术投资热潮,足以说明大众对艺术领域的关注,大众审美也日趋多元化。越来越浓的商业色彩充斥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这样的市场氛围下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明星艺术家进入大众视野,其作品的价位直逼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方绘画大师,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仅13年的时间,张晓刚的作品《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便由1994年的2.53万元人民币变为苏富比拍卖中估价已高达250万美元,方力钧、王广义、岳敏君等人的作品也在2005年突破百万美元的拍卖纪录。当代艺术家的连续翻牌,使中国跃然成为仅次于纽约伦敦的第三位国际艺术市场。

由此可见,艺术不再是满足小部分人的精神养分,而更加倾向于普通大众。大众的审美趣味主导着艺术发展的方向与潮流,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孤芳自赏,而是不断充斥着大众的人文追求与个人情趣。

参考文献:

[1]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吴永强.西方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4]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猜你喜欢
美育大众艺术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纸的艺术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