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说写契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2018-02-24 19:27晏楠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提升习作

晏楠茜

【摘要】口语交际的能力发展与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找准学生口语表达的不足之处,理清其对习作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便能有效促进两种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口语交际 习作 差异 提升

刚刚开始执教三年级作文的教师,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指导作文的课堂上,总有那么几个学生非常活跃,面对着作文题目侃侃而谈。可是当他们真正提笔开始写作时,又会发现,他们的作文并没有他们的发言那么出彩,甚至个别能说会道的学生到真正写起来时,却成了作文“困难户”。那么我们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能“说”的学生,却不那么擅长“写”呢?怎样才能让“说”和“写”真正地贯通起来呢?

一、“口语交际”和“习作”间的联系

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点,而“听、说、读、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四大要素中,“说”和“写”作为最具个性化的两种表达方式,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中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能够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且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在讲述的过程中也要力求故事的具体、完整、生动。而新课标在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方面提出:希望学生能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別是能够用上一些有新鲜感的词句。由此也可以看出,“口语表达”与“习作”之间的关系紧密而不可分割,缺一不可。而怎样架构起“口语交际”和“习作”之间的桥梁,使两者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融会贯通,则值得我们思考。

二、“口语交际”和“习作”间的差异

1.对象不同

所谓“口语交际”的能力,一方面重在口语表达,而另一方面则重在“交际”一词。“交际”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动的过程。对于一个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管是他在生活中独自与陌生人交谈,解决一件事情,抑或和父母、亲人进行思想沟通,还是在课堂上回答一个问题,都有着具体、生动的对象。尽管学生们说出的话并不是每一句都能够得到对方的言语回应,但是却也能通过对方的神态表情、肢体语言来获得信息的回馈。因而,也可以说,这种交流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话”与“话”的相加,而是具有情感态度互动的一种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学生们更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可是,当学生们面对作文簿进行创作时,失去了“情感”和“语言”双重互动的“对象”,因而“落笔”便不再如口头诉说那般自如。

2.整体和片段的差异

在学生们进行口语交际时,往往都比较随意,海阔天空任凭其说,没有固定的规则,甚至可以没有顾虑。因而,在口语表达中,学生们的表述往往是片段式或者是碎片式的,他们随心所欲地说,可以不考虑整体,也不必多在乎话语的前后逻辑。

不同的是,当学生们要将自己内化的思想转变为一篇外化的文章之时,就不得不具有整体意识,考虑好文章的结构、中心,哪些部分需要详细描述,而哪些部分则只是略写衬托。这些在平时的口语交际中,往往都不会做太过严格的要求,因而学生们便难以适应。

3.语序结构问题

在执教三年级作文的初期,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虽然许多教师都提倡学生们将自己口语化的表达呈现到作文中,让学生的作文显得更加生动也更能够彰显其个性。但是一些口语化的语序,在书面表达中,也确实不太恰当。例如,在执教“我的自画像”一篇习作时,我发现许多学生在作文中有这样的描述“我的眼睛炯炯有神,我的鼻梁高高的,我的嘴巴又小又红……”类似这样的表达,如果是从学生们的口中说出来,非常自然,也确实抓住了自己的特点。但是放到书面语言中,读起来却很牵强,甚至有些啰唆累赘。

在和学生们讲评作文的时候我发现,同样的一句话,似乎只要稍微变换语序,读起来就流畅许多。例如前一句话,如果将其改成“我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下还有一张又红又小的嘴巴”。这样,将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前置,语句就要通顺许多。

再比如,学生们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往往会搭配一系列的神态和肢体语言辅助表达,因而对于一些过渡性的话语运用得并不多。但是当学生们要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书面形式呈现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到过渡句的运用,来使文章更通顺流畅。许多学生常常会疏忽了作文中的遣词造句、句式选择乃至修辞手法等表达技巧,这样,也给写作增添了难度。

4.方言问题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平时更多的口语交流机会是在家庭中与父母亲人,而现在的学生又往往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老人们在平时和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方言。久而久之,形成习惯,等学生们开始习作练习时,他们也会不自觉地写出一些方言词汇、短语,而如果这些内容较多地出现在学生习作中,则显得不那么规范。因此,在平时的口语交际中,应尽量引导学生说标准、规范的普通话。

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那么,如何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能明确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习作”呢?

1.片段练习

在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课文后面,要求学生进行续写、续说,或者是类似于“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假如你遇到他,你会说些什么?”等这样的口语交际题。那么,何不抓住这样的机会,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说,课后试着将这些片段写下来呢?例如,在《第八次》一课时,课后要求学生试着说说看“布鲁斯王子是如何发动士兵继续抵抗侵略军的?”通过两节课的课文精读,学生们已经对人物形象有了很深刻的感悟,此时组织口语交际,他们纷纷妙语连珠,侃侃而谈。之后再让学生们顺势将这一片段写下来,学生们就很好地将课堂口语交际营造的情景作了一个顺延,涌现出了许多佳作。

许多学生都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开始写作文的时候,不知怎么写开头,总是落不下笔,而往往这个“开头”就让学生们丧失了写作的欲望。从片段开始练习,其实也就是引导学生们从自己印象最深刻、最有感触的地方开始写起。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们也会自然而然地突破写作难点,克服心理障碍,变得有话可写起来。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抒发自己最真实、最有感触的体验。

除此之外,书本中还有许多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往往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就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引导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简洁有效的语言来表达,有利于学生在书面作文时多侧面、多角度地立意。

2.停顿及断句训练

“口语交际”并不是朗读训练,在学生们一边思考,一边讲述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停顿以及正确地断句。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作文,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会发现许多学生不能正确断句,不会使用标点符号,甚至出现通篇都没有标点的现象。因此,在平时的口语交际中,适当指导学生们掌握好语气的轻重缓急,把握正确的停顿,显得非常有必要。

3.作文朗读赛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作文,许多学生都是写完就了事,直接扔给老师,并没有自己修改作文的意识。俗话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其实,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可以更好地修正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还可以完善整篇文章的结构。另外,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将自己“作者”的身份转变为“读者”,这样的换位,让他们更能够体会到“写什么,怎么写”才能更加吸引读者。

因此,在班级里适当地组织一些“作文朗读大赛”,学生在朗读“自己”的过程中,一方面完成一遍语句的自查,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作文是否能够吸引其他的同学。组织学生同桌或者同组之间相互点评,再共同修改作文,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也有利于提升学生书面文字的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是相辅相成的,因而应有意识地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只有让两者相互促进、充分融合,才能全面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提升习作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初探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部曲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