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第一初级中学)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我国在2011年推出了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并逐步在全国实施[1]。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专业化水平,同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当前新课程的现实需求[2]。调查分析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了解制约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和机制,对加快实施新课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其专业化水平,不仅是新课程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时代发展赋予中小学教师的现实期望。
河南省Z市属于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地级市,管理8个县区,经济发展处于全国中等水平,该市的基础教育水平也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是,该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也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既存在农村和城市的发展不均衡,也存在不同城区间的发展不均衡。该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满足样本多样性要求,因此作者以该市中小学教师为例,研究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现状。
本文作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为了掌握Z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情况,向Z市100所中小学的教师发放了无记名调查问卷。被采样的100所学校中,既有偏远农村学校,也有市管学校,既有小学,也有初中和高中,既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样本涵盖了Z市所有类型的中小学。调查问卷是本文作者到各学校调研时随机发放的,一般每所学校发100份问卷,分到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并注意调查对象的性别比、年龄段分布,大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地完成全卷。共发出问卷10000份,收回9886份,有效问卷9881份。另外,为了深入了解中小学专业发展的现状,本文作者还访谈了大量的一线中小学教师、学校领导、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
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情况,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如下:
在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新课标推广实施已经六年之久了,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标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或者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存在着把学生当作任人摆布的物的现象,事实上,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学生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具有追求自我完善的主动性,正是这种主动性,使人能够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超越自我。由于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标理解得不够到位,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没有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所谓教师的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3]。在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理解较为片面,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只要教好一门课并逐步成为该科目的骨干教师,就是算专业化发展了;还有老师认为只要自己能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可以站稳讲台的教师,就算完成了专业化发展。许多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忽略或淡化了作为中小学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导致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贫乏,方法简单,课程资源陈旧,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不足,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自主行为,不能及时根据课改的要求调整知识结构等诸多问题[4]。一个教案可以用多年,而没有更新过讲课内容。对教师自身来说,这种教学的重复性、单一性也使得他们对这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产生厌倦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和阻碍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事实上,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需要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完成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
现有的教师考核体系及机制,侧重考查老师的教书效果(学生考试成绩、升学率等),这种应试教育下考核导向,使教师更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而缺乏长远的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中小学教师所处的环境往往又缺乏教育研究氛围,他们在专业发展上的要求自然就不高[5]。因此,中小学教师缺少专业发展的自身动力。另外,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长、教学工作量大,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忙于管理学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走访家长等,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到体力透支,甚至心力交瘁。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由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在更多的时候教师注意的仅仅是与所教课程相联系的一些学科知识,基本上是考试考什么教师就学习什么,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基本上是围绕着考试这个指挥棒建立的,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教材,知识体系结构单一,不合理的现状,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5]。由于缺少系统的专业发展和专业知识学习,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面难以适应新课标背景下对教师岗位的从教要求。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在现行中小学建制内进行的功能性建设,是为了发展、丰富和完善现行中小学的功能,着重强调中小学的教师发展功能,强调学校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学校应当具有使教师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化发展的功能。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有来自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性因素,有来自所在学校的考核及管理机制,还有自身的认知局限性等。因此,必须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自身三个方面着手分别制定激励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体育工作方针,落实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研究起草一个区域有关教育的政策和规定,并负责实施的机构。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负责教育系统人员工资、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及人事管理、考核和调配工作,统筹规划并指导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负责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管理教育内部人才市场,指导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根据一个区域教育的具体实际,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制订出高起点、高目标、高要求的宏观的教师培养的总体方案,在教师的职称评审、骨干教师的选拔、评优活动中制订出相应的鼓励政策,便于基层学校在操作中有章可循、有案可稽。
另外,在制定和实施一个区域的教师培训计划时,要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在培训内容方面,要重视教师基本的教学技能的提升,让老师能通过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指导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迁移到工作中去;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加强信息技术培训[6];关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运用良好有效的调节方式,缓解、放松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在培训形式上,要创新培训模式,针对不同学科教师的特点,制定个性化培训。围绕教育教学问题为目标,突出教师关注的热点,满足教师的培训者需求。
学校应当具有教师发展的功能,应当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才能使所有参与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人都得到发展,在教师发展意义上意味着对教师的重新发现。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际能力,同时还要主张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扩大教师的自主权,促使课堂教学合理化,在教育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实践场地。
各中小学学校要制订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师的培养计划,深入扎实地作好教师培养工作,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培养措施,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组织并创造条件让教师开展各类学习活动,进行研究实践。更要注意从生活上予以关心,从情感上加以沟通、理解。了解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材“施”培,因需“施”培。创设良好的学习、钻研、研究的氛围,促使教师自发地去寻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自学自培途径,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和实效。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教师本身,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态度和自身的主观努力,有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没有强烈的进取精神等等,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觉悟。因此,教师应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地进行自我培养,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地学习、总结,再学习,再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才能成材。一定要把学校培养和自我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它对教师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教育方法、丰富的知识、过硬的业务本领,更要具有良好的师德,而师德已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第一要素。教师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从真善美三个方面努力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用革命的理想、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影响学生,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不同的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教师个人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制订自己的成长目标,实施自己的成长方案。教师专业发展要按规律进行,循序渐进。通过培养和自身的努力,教师要让自己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战线的行家里手,力争完成从教书匠到能师到人师的转变,成为教育专家。
总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是把学校仅仅作为学生发展的场所,甚至在许多重要的教育改革的理论和运动中,在强调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时,也没有关注到教师发展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深层次了解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激励和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应对策略。这些应对策略,可以帮助拓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速度,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1]何玉海,王传金.论课程标准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5(12):89-98.
[2]史颖博,王卫东.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研究现状及其改进:基于2006—2015年研究成果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7,(1):76-81.
[3]闫焕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7-8,58-60.
[4]王坤.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及其应对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4):22-25.
[5]段迎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6(6):101-102.
[6]钟苇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7(9):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