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研修”是校本研修的重点、难点,更是关键点,教师有了研修能力,才能积极主动进行研修,否则无力研修,只能当看客。就目前我县教师整体现状来看,能作研修的还是少数,多数教师由于研修能力欠缺,在研修活动中被动应付多,主动研修少。因此,激发教师的研修动力,提升教师的研修能力,夯实教师的研修保障是深化校本研修的当务之急。
要研修是强加给教师的工作吗?教师是不是研修者?该不该作研修?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引导教师深刻认识教师就是研修者,从而激发教师研究的自觉性。
教师的历史使命是教书育人。担当这么崇高而重大的历史使命,必然有严格的职业规范。教师的职业规范归结起来就是为人师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就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实践、终身研究、终身发展。因此,教师就是研修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客观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修、深刻领悟,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条件,再也不能把一班学生当成一人教育了,这也必然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
本次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六项:改革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研修新课改的“教”“学”“评”,否则无法适应新课改而无法生存。教师必须成为研修者。
教师专业成长=(实践+学习)×反思(反思即“研”,学习实践即“修”)。
式中的“实践”是教师的工作,是要务。教师的实践是教书育人,改进实践是教师提高教书育人工作质量的要务,是职责所系,实践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改进,教师只有持续提高反思研究的质量,才能持续改进自己的实践,提高教书育人之实践的质量,从而提升专业水平;式中的“学习”也是教师的要务,学习即修养、修炼,学习的目的在于改进实践,所以学习需要反思,反思也需要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才能找到改进实践的策略,进而反思性学习是改进实践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源泉。再者,反思就是研修,研修的目的在于改进实践,从而成长专业,提高工作绩效,近而增强职业幸福,成就人生价值。实现自我发展操之在我。因此,教师就是研修者。
教师就是研修者,并不是说中小学教师都要成为教育科学研究者,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是在校本环境中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并用于改进实践。其逻辑顺序是通过研究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人的能力成长于实践。教师的专业成长,表现为教书育人之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实践的阵地是学校,教师实践能力提高依靠的是在教书育人实践中的“研”和“修”,因此,以校为本的研和修即校本研修,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一个宗旨:持续改进教育实践而促进教师成长专业。
两翼运作:研究与培训两翼齐飞,行政与业务二力支撑。
三个要素: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个步骤: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问题—设计—行动—总结”研究步骤,循序而行,循环往复。
五种方式:研修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叙事研究、反思研究、课例研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五种方式最为常用,可自主选择、拾级而上。
校本研修的基础是“校本”,夯实校本,就是要为教师研修提供坚实的保障。学校的保障水平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工作的水平。
落实校长第一责任,校长既是校本研修的引领者、组织者,也是实施者、参与者,其工作策略是:研修结合,重在研究;完善制度,重在促进;专业引领,重在指导;组织活动,重在实效;搭建平台,重在参与;考核评价,重在激励。
制度的功能在于规约行为、保障支持、促进激励。
校本研修有六项制度不可或缺:组织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培训学习制度、展示交流制度、评价总结制度、支持服务制度。
县级层面需要完善支持服务制度,主要包括领导策划、平台搭建、过程指导、专业引领、模式创新、展示交流、学分管理、考评激励等制度建设。
学校的工作重点在于:制订教师发展规划并据此制订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确立长期和阶段研修主题,突出针对性和整体性;强化教师主体地位,激发教师发展需求,立足校本实际,完善研修机制;把握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的内在联系,聚焦课堂,问题导向,促进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提升,提高校本研修水平;探索研修模式,改进教师评价,强调研修的实效性,激励教师的主动性,使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搭建研修平台,倡导读书学习,营造书香环境,构建研修文化,打造终身学习型教师团队。
[1]顾明远.小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志军.校本研修实践探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