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古城学校)
1.学生具有依赖性,总想让老师讲全、讲到,否则就不自信。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强调要养成以下习惯:(1)一读书就动笔的习惯。只要读书,就拿出笔来勾一勾、画一画,画出易读错的字词,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段,画出优美的语句,并在旁边空白的地方写下自己的心得和疑问,方便课堂讨论交流。(2)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开学初,我就要求学生准备《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方便在阅读和写作中随时查阅。(3)认真识记课下注释的习惯。预习课文前,首先要注意课文下面小字部分的注释,并且学会辨别注释中需要识记的部分,还要学会将注释和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帮助背诵。(4)大声朗读的习惯。无论是在课堂读书,还是课下都要大声朗读,注意要用普通话,口齿清晰,并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能够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进而培养语感。(5)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及时提问的习惯。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只要有问题,不论题目的难易,都要敢于提问,不能积累问题不解决。
2.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再按照原来的模式——填鸭式的模式来上课,要按以下基本框架来组织教学。(1)自读预习。我们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预习时一定要动笔圈点勾画,并且在刚开始时先要带着学生来预习,让学生有法可依。(2)发现交流。有了自读预习作为基础,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见解了,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读”和“说”,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并且尝试多角度地进行思考。(3)质疑问题。我们鼓励了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见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那么教师这个时候就应鼓励、引导学生把问题大胆地提出来,并且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一下:哪些是文章内容、技巧方面的问题,哪些是当堂能解决的问题。(4)讨论创新。提出问题了,那就要解决问题。我们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讨论尽量安排在课内,但有些问题牵涉的较多也可延伸到课外,课下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资料。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能干预过多,防止学生的思路按照教师预设的方向走,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争论中迸射出思想的火花。
为了三年后的中考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上课时,一般讲解的都是与中考相关的答题技巧,而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明显指导不够。教师的这种不积极主动,间接地导致学生兴致缺缺,或者说阅读时“走马观花”。要改变这种局面,可以尝试着向别人学习先进的做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外阅读。
1.教师的指导。首先要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为他们列出书单,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从图书馆借阅。
2.营造合作阅读的氛围。我们可以在班级的角落开辟一个读书角。这个读书角的图书可以按照教师列的书单选取。每天的中午休息时间作为读书时间,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图书,再一起探讨交流。
3.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经常性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比如,“好词好句好段共分享”活动、“我有疑问”活动、读书演讲活动、读后感征文活动……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着这样的困惑——怎样才能让学生面对作文时不发怵,怎样才能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能够“下笔如有神”。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尝试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写作的话题。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话题记载本,随时记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课间,仔细观察周围的同学、班级里、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把觉得有趣的随时记录下来。在课内外的阅读中,要求学生积累名家名篇和精彩片段的背诵,并多读课外精品读物。并且准备一个摘抄本,摘抄有价值的材料,每周交流一次,养成喜欢读书、善于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拥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话题就增加了,也就形成了写作的源头活水。另外,为了改变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我们尝试着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作文放在一起,找出优点和不足,组员提出修改方向,向教师推荐优秀作文和存在严重问题的作文各一篇。安排时间请优秀作文作者在全班朗读,请其他组的代表评析,提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存在严重问题的作文,隐去姓名,请小组长代读,请其他组代表指出存在的问题,其他同学引以为戒,并且要提出修改意见。讲评结束后,全班同学根据修改意见认真完善。
[1]丁艳兵.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9):126.
[2]徐玲华.浅析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2014(8):31.
[3]王巧锋.浅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