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第四中学)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要能充分体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也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索地理对生活的意义,改变过去脱离生活而枯燥的理论教学,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体会到学有所用,从而增加课堂活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是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人与自然的开始,学生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今后这门学科的教学。一方面初中学生学习压力过大,非常重视语、数、外的学习,而忽略地理这一门学科;另一方面,初中地理理论枯燥乏味,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已不能激起学生热爱地理的热情。最后,学校考虑到升学率,会展开大批量、全方位地试题练习,导致学生机械地且没有自己思考的学习,这样既无法提高地理学科的成绩,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将“生活”引入地理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上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探索的欲望,即使听得很认真,也只能实现知识目标的掌握,而不会主动去学习、研究和探索,更别谈创新了。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地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学科,其课堂教学内容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上,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获得更加鲜活的知识。
初中地理主要研究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许多知识难以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生活化,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引入生活实例,使理论知识浅显易懂,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教材内容方面,教材上的部分例子可能不具有普遍性,有的也有过时的材料,脱离了当下的社会环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重新选取与理论相适应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有话题可讨论,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更是要注重生活实例的引入,把学生带入实际情境中,就有了探索的欲望。例如让学生了解天气这一部分内容,如果光靠记忆常见的天气情况及相应的符号,就会让学生望而却步,更别想进一步理解天气变化的原理了。教师可以播放电视台近日的天气预报,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地方气温相差如此的大,或者列举当前因天气而引起的热门事件,探索发生这样事件背后的原因,贯穿地理理论,让学生主动体会大自然的力量,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考,用生活的实例剖析地理理论,而不是靠死记硬背。现代科技网络飞速发展,学生的知识面也不仅仅只在课堂上,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让教材内容和实例具有时代生活的气息,才能引起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为地理的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名著《三国演义》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的“草船借箭、火烧曹营”的故事流传于世。在介绍天气这一节时,将这些有趣的小故事通过多媒体技术或视频穿插于课堂,让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并非真的神通广大,而是具有渊博的天文地理知识,深刻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学好地理可以成为有智慧的人,体会到学习地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动机。
生活化活动的地理课堂,一方面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另一方面生活化活动的地理课堂更多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较高,思维活跃,有很多大胆创新的想法让探索出来的结论印象尤为深刻。比如关于地球表面海陆分步的情况,采用“抛球”游戏的活动引入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游戏中,无论地球仪抛到哪位同学手里,仔细观察自己手抓的地方大部分是否是海洋面积,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天空是蓝的,这样一步步地将地理的知识串连起来,层层深入。有的学生游戏后会发大胆想象:会不会将来人类都生活在海洋里?如此有意义的话题引起班级全体同学热烈讨论:如何才能在海洋里自由生活、生产?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想象力,这种头脑风暴提出的设想有可能真的在将来会实现,这就是生活化活动引入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与智慧,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综上所述,将“生活化”引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突出了地理的实用价值,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活相互依存的关系,深刻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学习并提升地理技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又符合新时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针政策。
[1]黄玉杰.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梁会成.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3):29.
[3]郑积慧.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5(9):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