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莲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江苏 常州)
插图,即插画,是一种与文字信息并行的视觉符号系统,是教材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凭借可视、可感、可想的画面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以生动、具体、可信的视觉形式营造出感人的艺术氛围,具有文字本身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心理学研究表明,7~10岁的儿童思维发展规律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形象生动、充满张力的课文插图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
然而,插图研究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教材未对插图教学法做出指导和提示、新课标对插图教学未提出建议、教师自身对插图解读有限,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蜻蜓点水般地带过。插图教学方法单一,未能足够重视和充分利用。为了解开插图之谜,让插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为了培养和提升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希望让课本中的插图真正“活起来”。
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月亮湾》为例,这课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按照村前、村后的顺序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插图贴合课文内容,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村前环绕着小河,河上有石桥,河里有小鱼,河面有倒影,河岸有桃树。小河一侧是农田,一侧是白墙黛瓦,村后的小山上有茶园。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带领孩子们来到月亮湾参观游览,读第二小节描写月亮湾村前景色的内容,再让学生细细欣赏文中插图——月亮湾整个村子的景象,想想写了村子前面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一处,说说理由。
学生1:我最喜欢月牙一样的小河,小河的形状很特别,像月牙一样,所以叫月亮湾。
学生2:我最喜欢“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等到夏天的时候,小朋友可以去河里逮小鱼、抓小虾、打水仗,可欢乐了!
学生3:天上的云倒映在小河里,变成各种各样的云房子,鱼儿在云房子里穿来穿去,你到我家里来做客,我到你家来玩耍,好不热闹啊!
学生4:我喜欢河岸上灿烂的桃花,走近细看,一朵朵桃花就像小朋友的笑脸,粉嫩粉嫩的,真漂亮啊!
学生5:当一阵微风吹过,桃花纷纷飘落下来,像在下一场桃花雨,又好像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
学生6:我补充:桃花飘落下来,落到清清的河水里,好像一叶叶小舟在随风飘荡,落到农田里,好像雪花飘散到了绿油油的农田上。
学生7:我喜欢那绿油油的农田,它好像一大片绿茵茵的足球场,好想在上面痛快地踢足球啊!
学生8:我也喜欢绿油油的农田,有青山绿水的滋润,这里的庄稼肯定长得特别茂盛,而且都是绿色健康食品。
学生9:我喜欢远处的青山,因为春暖花开时,人们可以去山上远足、野餐,晚上还可以在山上搭帐篷看星星,山里的空气特别清新,我觉得生活在这里的人特别幸福!我很喜欢月亮湾。
一幅小小的插图,让学生有了这么精彩的语言表达,插图的作用可不小,总结来说为以下几点:
学生通过对图片的仔细观察,发现月亮湾就是因为村前的小河像月牙而得名,这是很重要的发现,解决了大家对月亮湾名字的困惑。学生不仅观察到了书中所描写的远处的桃花,还关注到了画中近处的桃花,绽放得正旺盛,像小朋友的一张张笑脸,观察得多仔细啊,一点点小细节都逃不过“火眼金睛”,学生的观察力逐步培养起来了,想象力也提升了。
学生在观察插图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看到一群群鱼儿在清清的河里游来游去,联想到夏天在河边逮小鱼、捉小虾、打水仗的欢乐情景;看到满树灿烂的桃花,联想到微风吹过,桃花纷纷飘落下来的美景,真是让人陶醉;看到绿油油的农田,联想到在青山绿水的滋润下,庄稼茁壮成长,最后成为大家欢迎的绿色食品。插图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语言表达让整个插图都活了起来,让这个村子也丰满了起来。如果没有那生动的插图作为参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恐怕要大打折扣吧。
插图是不会动的,但插图背后蕴含着一定的情感与态度。学生能通过观察月亮湾村子的美景,联想到这里的村民与青山绿水为伴,远离世俗纷扰,过着幸福无忧的生活,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也表达出自己对月亮湾的喜爱与向往。这是多么的顺其自然,完全不需要老师逐字逐句地剖析和一味地灌输。看来插图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延伸,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深刻、更自然。
总之,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具”和“学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一线老师,应该仔细揣摩每一幅插图,潜心思考如何巧妙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插图资源独特的作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演绎出精彩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