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婷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二十里铺小学,甘肃 兰州)
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它的综合性、实践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培养其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结合课内外的学习、阅读、写作等,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体现。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感染下,本着夯实学生的基础,以语文学科中丰富的文学性塑造和培养学生独立品格的宗旨,在教学中灵活掌握、运用有效手段和技术,多角度、多层次地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在新课标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呢?笔者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研究和思考,与朋友们共勉:
学生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在学习中往往是数学就是数学,语文就是语文,没有在学习语文时融入其他学科的意识,学习方法单一,思路狭隘,所获有限。在新时代素质教育下,学生在学习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方式,在学习语文时,与美术、音乐、社会等学科联系起来,营造情境,进行科学学习,促进学习效率。比如,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时,老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结合社会、美术等,创设趣味情境,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黄河变化过程的图片,使抽象的文字描述通过直观的图片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黄河变化的过程,增强学生对课文中心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在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河流,向父母、爷爷奶奶请教或者自己查资料,了解河流的来源、变化等。在课文上完后,我们再结合歌曲《黄河颂》,让学生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如此,在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不但学习了美术、欣赏了音乐、了解了身边的河流等,还让课堂内容显得特别丰富,信息量多,既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又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素养,关键的一点是老师要彻底转变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从主宰者变成主导者,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实现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丝绸之路》这篇记叙文时,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课文中的故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堂教与学的任务。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小组情况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如,第一组用表演展示课文的故事情节;第二组给大家讲讲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生词;第三组对课文中不同的段落进行分析、总结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提升了学生表现自我的信心,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优势,活跃气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技能,培养更多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推动小学语文综合性教与学的发展。
所有学科的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那么它将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关联,尤其是语文学科。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开放课堂,把学生熟悉的生活融入课堂,融入语文知识,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的乐趣,在学习中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比如,在《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课文中的生词、生字。再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比如,校园的花园、树木、草坪等,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春游,让学生真切感受春天,感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同时,也增强学生对《春天在哪里》这篇课文的体会和理解。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促进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情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积累和素养的提升,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总之,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的提升和其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和锻炼。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理解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价值,采用以上一些方法,真正实现语文综合性教学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完成语文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