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长市汊涧中学)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历史存在一定的好奇性心理,因此教师为了迎合教学改革的需要,需要从学生实际学习出发,进行历史教学,要选择正确的方式,运用历史故事的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更是激活学生课堂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以下对这种方式的运用进行多方面细致化的研究和分析。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但是还在不断地增长和改进过程中,很多时候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都凭借主观感受,因此学科学习是否成功还取决于学生兴趣点和关注点。学生对某个学科一旦有了兴趣那么学习的劲头也会更高,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进行更多元、更广泛的思考。在历史故事的运用上,教师一般都会在开头的部分给学生设置不同的悬念,然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于此,之后选择清晰的脉络和完整的结构让学生听故事,在历史故事当中增长见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历史故事的产生都是有一定逻辑性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也是按照历史秩序进行的,因此很多结果都是按照逻辑推理得出的。学生按照教师的故事讲述方式,沿袭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找到历史学习规律,由此不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也让学生看到更多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人情感出发,从理性和人性以及客观的角度上对历史问题进行评价,认真地总结分析,争取从历史事件当中得到某种启发[1]。
教师在教授学生历史新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在新课程开始之前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而是使用历史故事进行导入分析。例如,用故事讲解和演绎的方式导入新课。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若是可以把导学部分更好地展现出来,那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导入中教师运用历史小故事,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全身心融入课堂,把自己所学知识和故事连接在一起,强化对历史故事的印象。
例如,在讲解《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就可以引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然后逐渐引出唐朝出现的腐败现象,安史之乱是如何发生的,最后结果怎样。这种讲故事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在听讲时能够全神贯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历史课堂上也可以选择故事的方式深入主题,每一个故事的讲解都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只有学生主动寻求答案,主动翻阅课本才可以发挥出历史故事的价值和功效。教师问题的提出是关键,查看其是否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学生深入到故事中才能够对故事的深层次含义进行挖掘,这也是历史课程的主题所在。
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华文明的起源》部分的《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过程中,就可以给学生引用盘古和女娲的故事,对于这种神话故事,学生更加感兴趣,女娲使用黄泥和水来创造人类,这样的传说你相信吗?为什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学生会在听完故事之后不断地思考,从教科书中寻找答案。经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思考更加积极,讲述更加完善,并且思维也更加活跃,在思考基础上获得历史知识[2]。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对象大都处于豆蔻年华,因此对待问题,感性超强,若是进行太多理论的讲解,学生就会出现倦怠感,还会对历史学科产生厌烦感。学生无从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师使用故事的方式也更加生动和形象,学生理解相对容易。
例如,教师在讲解《洋务运动》的过程中,对洋务运动破产原因的分析,不要硬性地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理,可以从邓世昌的故事开始,讲述邓世昌的个人经历等人生篇章,由此学生不但对邓世昌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邓世昌的个人经历当中还可以看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这样的故事讲解相比理论的讲解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所起到的效果也是更加突出[3]。
综上所述,本文对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历史故事的运用能够让教师教学状态被改变,教学方法得以完善,同时教师在历史故事的运用过程中,从导入新课到内容深化再到历史和故事之间的衔接都需要做好处理,一边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一边关注历史故事运用是否得体,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历史故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和作用,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1]孙洪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5(32):80.
[2]李小玲.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3,14(6):165.
[3]王素立.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视界,2015,33(12):14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