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垫江实验中学校)
自国家新课标与学习内容改革以来,教育大背景发生了改变,初中语文在这一大背景下迎来了新的挑战,也可以说是一种发展机遇。这种挑战可以促使语文教育者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一些新的措施来逐步完善自身。让其对一部分内容进行改革和翻新,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调整语文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
由于教学重点都在读写训练上,所以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训练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学生自然得不到这方面的训练,即便有,也都是短时间的接触。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成绩左右着教学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为了加快课堂进度,教学模式也变以前的师生共同交流为固定式的单方面传授,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所以课堂上的发言机会慢慢开始减少,学生也变得很被动,被动地与老师进行交流,被动地机械记忆,缺失了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的学习效果其实并不是国家和课程改革者所期待的。过分重视成绩就很容易导致这些现象的出现,如果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就会导致学生的听说能力成为软肋,这也是当前学生听说读写几方面的综合能力不高的原因之一。
如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能力呢?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借助教材来进行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班上进行分享。例如,在学习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季”这一单元的有关课文中,在正式进入授课之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说说自己的家乡在春夏冬天这四季分别有些什么样的美景,并适当地组织语言,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然后请一部分学生在班上进行分享,分享的同时让他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同时想一想自己家乡的景色该如何表达,在老师的指导和更正建议之下,慢慢改正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学会说完整的话,学会使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从而慢慢培养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去聆听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不断通过这些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听说能力。
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学生在初中阶段就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达,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学者可以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展开教学。在保证课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丰富经历,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可以从学生生活的知识经验入手,或者结合他们有趣的个人生活经历来进行分享。也可以选用经典文章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举办一些朗诵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在培养学生说话朗诵方面的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让他们收到优秀文化作品的熏陶。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少年时期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哪些事情让你至今难忘,当时你最要好的那个朋友现在和你的关系怎么样。通过课上的分享,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和有趣经历,不仅可以让学生增进对彼此的认识,还能从学习中发现乐趣。
听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这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想语文知识的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就要协调两者的关系。要想有很好地表达能力,就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而听说能力的提高,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读写能力的发展。这二者缺一不可,有一种缺失就是语文教学的不完善。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先让学生自己想想: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春天会有什么新的事物出现,你喜欢家乡的春天吗?能不能用几个词来形容春天,或者在课后描绘出你眼中的春天。然后在班上进行讨论。讨论分享完毕之后,要通过这个讨论引入课文,把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课后作业也可以适当调整,比如让学生读优秀的文章、看经典的电影、写观后感;让学生开始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心情;推荐有趣的故事,进行亲子阅读时间。
教学内容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也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写出词句优美的文章,善于倾听并积极思考问题,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都是语文学习中需要重视的。教师应该积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完善。
[1]李秀.语文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浅谈钱理群的语文教育观[J].基础教育,2012(3).
[2]刘艳荀,李代斌,李长青.教师的课改实践行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资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应德领.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