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机关幼儿园 山东潍坊 261041)
《幼儿在园意外伤害的防范措施》等相关幼儿园教育的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把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幼儿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工作。幼儿在园中时常发生跌伤、坠落、碰伤等意外事故,已经严重威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此,笔者就学前教育教学幼儿意外事故的原因与对策探讨。
幼儿引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幼儿园教师和领导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的混乱是导致幼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加上大多幼儿园教师和领导存有侥幸心理,安全管理和执行力不足,对安全检查监督不到位,安全工作未能落实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教师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的不重视,未能及时发现和更正幼儿的危险行为,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幼儿的年龄一般在3到6岁,幼儿在这个年龄段中较为活泼好动,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身体发育未成熟,反应能力差,动作不协调等容易发生嬉闹时跌倒或者爬高处不慎摔倒。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探索,对危险识别能力不足,因好奇尝试触摸插头插座、玩火、玩水、玻璃等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2]。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很多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中宝,缺乏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性格执拗、集体意识差、不谦让、不友善,在户外活动和游戏中秩序和规则意识淡薄,容易发生争执、抢闹、拥挤、碰撞等危险行为。
在幼儿园中老化的大型户外设施、楼层的护栏间隔过宽或者过低和不牢固、电路的老化、电源插座过低、锋利的棱角、过高的台阶、活动场地不平、消防设施不全、监控系统不健全等都是导致意外发生的隐患。
幼儿在各种成长环境中,意外事故时有发生。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老师们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督和管理,家长的引导,有效降低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和对幼儿的伤害。
幼儿园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的应急预案和安全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和具体工作的分配,加强检查和监督工作和力度,认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以提高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和预防能力。
教师要对安全教育引起重视,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如丰富的游戏、学习和训练等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启发和引导幼儿,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掌握 自我保护能力。
(1)重大事故如地震、火灾等安全防范学习。先给孩子们做思想教育告知他们在危险中正确的处理方式:地震时及时躲避到坚固物体下方等待救援,不要盲目逃跑,火灾时及时用湿布捂住口鼻,不要乘坐电梯,从安全通道逃离等再模拟事故现场做现场演练。
(2)对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演练。在幼儿园中,碰伤、磕伤、发烧、呕吐等意外事故时有发生,教师快速和正确的处理伤口可有效减少对幼儿的伤害。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和冷静的处理问题需要教师们认真的学习安全知识和事故处理流程。
(3)通过讲故事、看图、画画、玩游戏等方式让幼儿记住遇到危险时的急救电话如:110(受到抢劫、殴打等意外伤害时拨打),110(生病、受伤时拨打),119(遇到地震、火灾时拨打)。
(4)对危险品的认知。幼儿因好奇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危险,教师应让幼儿们了解危险物品的危险性,如热水、铅笔刀、药物等。
(1)定期检查园内的房屋、围墙、线路、娱乐设施和器械。如尖锐的墙体贴好防撞条、及时淘汰发现有安全隐患的娱乐设备设施、材料磨损和螺丝松动要及时修补、电线和排插等设备做好绝缘工作、围墙脱落要及时修补等,避免幼儿触电、磕伤、碰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2)做好危险品的检查工作。入园时需注意检查幼儿有无携带有玻璃球、打火机、尖锐利器等危险品,指导教育幼儿远离此类危险品。在园中各种物品要做到合理的排放,药品要做好相应的登记和放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避免误食。
(3)组织外出活动时要做好周密的活动计划和安全预案,外出前需做好必要的安全教育工作并安排好活动细节,活动前后需认真清点人数和检查人员安全,防止受伤和走失事故的发生。
(4)做好接送卡制度。无卡者不得擅自入园,防止拐带诱骗幼儿的等恶性事件发生。
(5)定期对园内教职工(包括临时工)做好身心健康状况和任职资格的排查,对不符合的人员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幼儿的安全意识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还需要家长耐心引导,家长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影响者幼儿的安全观[3]。教师和家长需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安全教育在幼儿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学前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幼儿在园的安全问题和安全教育工作,加倍防范,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确保幼儿健康安全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