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剑,王名鸿
(成都工业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0)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市场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目前高等教育在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特别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汽车行业缺少有工作经验和良好工程背景,掌握服务、营销、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汽车4S店由于汽车销售、维修及汽车后市场技术开发的需要,需要既懂汽车专业知识,又懂营销、服务以及管理的专业人才,而保险企业涉及车险理赔的工作需要既熟悉汽车专业知识又有服务意识的专业人才。由于高校培养的汽车服务工程人才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汽车服务企业只能招聘相近专业人才进行再培训,企业获取人才的代价十分昂贵。针对汽车行业高级人才缺乏的现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通过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可以部分解决人才急需的问题,但人才培养的根本出路还是要依靠高等院校[1]。
成都汽车保有量自2015年以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二,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巨大。成都工业学院抓住了这一战略机遇,从2014年起开设本专业,经过4年的探索,在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面对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岗位能力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解决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2],学校组织人员对本专业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培养和就业,以及市场和企业的人才现状与人才需求四个方面展开了调研。
1.目的和意义
调研目的是通过对汽车行业结构和汽车服务岗位群进行调查,了解汽车服务领域的岗位结构和分工,掌握目前汽车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现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定制汽车服务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以及汽车服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以此为基础推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3]。通过对成都工业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状况的调研,掌握目前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情况,研究探索适合同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调研的内容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调研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调查分析同类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汽车后服务企业专业岗位群,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职业能力要求;成都地区汽车后服务市场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成都地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和学生就业情况[4]。
3.调研的方法
调研采用文案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专家委员会座谈、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资料收集与分析等多种调研方式。同时,本次调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网络资源收集、了解社会各行业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评论。
调研时间定为2018年3月至2018年5月,调研对象包括本科院校53家,整车制造企业5家,配套制造企业9家,汽车行业协会4家,汽车维修检测企业7家,人力资源与培训类企业4家,其他企业15家以及近三年来成都工业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生约200名。
1.文案调查
通过互联网知网和维普等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借鉴其他本科院校的教学经验,对本专业的师资、实验设备和实训基地情况,以及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就业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的本科院校包括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53所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的高校,了解业界主流的先进培养模式,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用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2.实地调查
为保证实地调查研究有序,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同时不影响调研组教师正常教学的工作,调研组决定将实地调查划分为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两个单元进行实施。问卷调查采用约定电话访谈、实时网络交流访谈(如QQ、微信)和电子邮件方式,实地走访由相关教师分批次、有组织、有计划地实地走访成都、重庆、遂宁、宜宾等地的学生就业企业和实训基地。
调研结果显示,能否适应社会和足够重视职业技能培养是市场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高校优劣的判断标准,而知识面广、思路开阔、有创新意识则是高校和市场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共性要求。
1.文案调查结果
通过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上有学科分类和职业分类两个常见的依据。学科分类即知识分类,职业分类即社会服务对象分类。国内学者对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专业”的含义认识也比较一致,即认为应用型本科专业不是单纯的“学科专业”,应用型本科专业指的主要还是“技术专业”。什么是“技术专业”呢?学者的定义就是其知识构成不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不能像普通科研型高校的学科专业,要融合“职业分类”,与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相关联,并且在“学科+职业”的知识构成中,更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5]。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就是“技术专业”。随着新能源汽车和车联网的发展,汽车服务工程的技术更新很快,因此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围绕职业岗位群,围绕新的汽车技术展开。被调研的高校大都有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在课程设置上有企业应用的痕迹,借鉴汽车服务企业的岗位群设置,然后针对岗位群制定合理的课程,并使之成为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地调查结果
首先是问卷调查的结果。从回收的有效问卷看,目前对汽车服务人才要求有三点:第一是职业素养,汽车服务人才的要求既包括守纪、诚实、正直、沟通良好等基本素养,还包括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第二是知识结构,汽车服务人才除具备汽车方面的知识外,还要求能够熟练应用英语和计算机,了解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第三是职业技能,汽车服务人才的职业技能包括常用工具的掌握和熟练应用,能够在毕业后直接独立地开展工作,如新车销售、二手车销售、汽车维修、零部件供应、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等[6]。
其次是实地走访的结果。从实地走访的企业、行业协会的要求看,汽车服务专业毕业生应能够适应汽车生产厂商销售和售后服务部门、汽车流通企业、特约维修企业、保险公司(车险定损和理赔部门)、运输与物流企业等的技术与管理工作。以4S店为例,难点是高级技术人员和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招聘,而其中最难的就是中高级管理人员,优秀的汽车4S店管理人才需具备汽车、管理、营销的综合知识。因为中高级管理人才既是企业的经营者也是企业的领导者,所以中高级管理人员还需具备战略管理能力。此次调研显示目前成都市场上最缺乏的就是满足这些条件的复合型中高级管理者。
通过调研发现,汽车方面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企业特别强调高校应在教学中回归到这一原点,专业基础知识要严格把关,因为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触类旁通的能力,往往都来自其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此外,调研还发现,无论是企业、高校还是学生,都要求高校坚持走“双证”的办学思路,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对汽车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理解,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满足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快速适应专业工作的需要[7]。
1.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培养规格多样化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建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应得到加强。汽车产业日新月异,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要构建面向现在和未来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汽车行业,既要强调面向当前的技术体系的掌握,如内燃机体系的应用型能力,还必须注重人才后劲培养,如新能源体系的应用型能力。在培养过程中要减少教学中无谓的重复,节省教学时间,压缩相关课程中相同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8],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新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倡教学过程信息化
第一,重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师资的培养与提高。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教师,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具有一定的知识高度、深度和广度的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思路清晰,具有条理性和层次感,才能旁征博引、引人入胜,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条件,才能保障队伍的稳定、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高。
第二,重视汽车服务工程学科教师运用新科技的能力。随着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的发展,提高汽车服务工程学科教师掌握和运用这些新知识的能力,对于本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学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传统汽车发动机拆装、底盘拆装、电控、电机等方面技能培训和训练的基础上,还应要求教师把有关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相关理论、方法融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未来培养新一代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
第三,重视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提高教学手段信息化水平。在信息化教育的大背景下要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通过购买或自主研发辅助教学工具平台,用多媒体、3D技术和VR仿真,在信息化环境中构建仿真的汽车实践教学环境,用信息化处理课程内容,以及处理加工的信息化工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式的探究学习,实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
3.重视实验室建设,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应特别重视在新领域的研究投入,加大投入教学经费,加快成立相关的实验室,如通过投资建设车联网、大数据方面的研究中心,使之成为落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主体,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和科研,为教学手段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汽车产业在蓬勃发展,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在增加,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发展机遇好、潜力大。同时,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市场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才素质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汽车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关键要从培养人才模式入手,在课程设置上动态地去迎合、满足社会发展,以此来适应汽车产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