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城赵中学 胡国俊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读是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通过读能够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
很多初中生没有形成阅读习惯,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喜欢阅读,但是进入初中后觉得没有必要阅读,认为课文内容重在理解课文的情感和内涵。教师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缺乏对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好奇心,对老师形成一种依赖性,再次接触到阅读材料时,就按部就班分析读的材料,自身的阅读能力较差[1]。
在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将教学重点放在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上,重内容理解轻形式理解。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遍课文,并不关注学生的阅读状况,然后就进入课文讲解中,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形式理解,没有引导学生去自己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美感和情感。
首先要引导学生去读,并指导学会正确读。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很多教师没有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并且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也很少给学生读的机会。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多提供一些阅读的时间和阅读的机会,尤其是那种抒情类的课文或者一些诗歌,对课文的理解是建立在阅读、熟读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课堂上还应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来阅读,除了最常规的全班齐声阅读之外,还可以采用分组阅读、个人阅读、阅读比赛等方式来强化学生读的训练。例如在《冰心诗三首》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多给学生提供读的机会和时间,将全班同学分组朗读,一组学生朗读完之后让其他组的学生来进行点评,让其他的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也能够掌握更多的朗读技巧和方法。
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是要让学生在读出来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能够品味文章的情感和思想。教师还要加强对阅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朗读,有人物对话的课文要结合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来朗读人物说的话,对于抒情类的文章则应该按照内容表达的具体情感来正确停顿,注意语气的轻重变化[2]。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教学的切入点应该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领略景物的美和作者鲜明的感受,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在朗读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热带地方冬天描写时应该更为热情和响亮,而阅读济南冬天的内容时也要更为平和、轻柔,通过阅读的声音、技巧和反映具体的景物,让“读”和理解相依存。
加强学生“读”的训练,还可以积极组织朗读比赛,每学期坚持开展一次朗读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语文读的教学。学校组织的朗读竞赛可以是脱稿类的朗读竞赛,也可以是带稿类的朗读竞赛,最常见的就是诗歌朗诵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初中生的好胜心理非常强,组织朗读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能够激励学生积极锻炼朗读技巧,以此提升学生“读”的能力。
针对目前初中生有半数以上对“读”没有热情,很多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存在丢字、多字、语气停顿和情感表现力方面不足等问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读”的训练,要立足课堂,强化“读”的训练,让理解与“读”相互依存,积极组织朗读竞赛,促进语文课堂中读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