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静
(新疆艺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也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艺术院校要真正用好思想政治教学课堂这个主渠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加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艺术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加强思政教学改革,能够帮助艺术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艺术院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通过不断提升艺术院校思政教学质量,能够培育出德艺双馨的人才,为进一步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加快艺术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能够促使艺术专业大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树立“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人人有责”的意识。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同时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引导大学生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要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引导大学生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增强他们对国家及社会的责任感,争做新时代有担当的新青年。
思政理论课因学科的特点,历来不是艺术院校大学生受欢迎的课。认清问题原因并深入分析问题是解决现实难题的关键。
思政理论课具有理论概括性强、学习内容相对枯燥等特点。思政课教师倘若对教学内容掌握不全面、理解不深入,就会出现教师照本宣科的情况。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知识延伸不充分,课堂讲授枯燥乏味,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教学互动不良等,最终导致思政理论课成为独角戏。出于艺术专业大学生理论知识功底薄弱的考虑,思政教师容易强化理论知识的讲解,一味灌输。事实上艺术专业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趋于感性,自然认为思政理论课无趣、无用且学习难度大。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致使艺术专业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缺少学习的热情,对讲课内容不感兴趣,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学生学习的收获甚少。
艺术类专业课注重因材施教,挖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潜在艺术才能,充分展现艺术生的个性,因此多采取小班授课。而思政理论教学通常采用大合堂的授课办法,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这种做法看似满足了艺术院校全体学生上思政理论课的需求,实则教学效果不佳。一方面,大合堂教学人数过多,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上百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充分互动不能保证,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纪律也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因人数有限、教学任务重、课时安排数量多,思政教师很难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备课,更无法根据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符合他们的教学方案,从而使思政课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他们更加重视自身的专业学习。艺术专业既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又是展示自身魅力的途径,在此种思想的导向下,学生在学习方面极易出现功利化倾向。艺术院校的大学生通常将艺术专业定义为实现梦想的制胜法宝,而容易忽视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的提高。这种思想意识反映到行为表现上,即思政课堂上艺术专业大学生迟到、旷到、早退现象普遍,学生的自律性较差,上课期间睡觉、玩手机、吃东西、说话、看其他书、补专业课作业等情况屡禁不止。认真听讲的学生较少,思政理论课教师无法得到预期的回应。思政理论课更多地成为学生修够学分、完成学业的硬性任务,而思政教学变成思政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为了完成学分任务的硬性合作。
一些片面的错误的思想认为思政教育主要是高校的责任,主要是思政教师的任务,这种思想至今依然存在。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思政教育是改变人的思想认识的工作,难度相对更大,仅仅依靠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思政教学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集中性教育,具有教育的普遍性,目的是通过思政教学课堂帮助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然而,在寒暑假放假期间思政教育是空档期,无法保证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接受持续性的思想教育。目前,思政教育尚未形成全方位的合力,思政理论教学仍是德育的主要承担力量。艺术院校思政理论教育单位没有充分联合学生所在家庭、所住社区共同发力,使得思政理论教学势单力薄,德育效果不明显。
针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优化思政理论课课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学方式改革,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合力这四个层面实施教学改革。
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决定着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接受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及形成什么样的思想。思政理论课是一门紧跟政治发展动向的课程,要想让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就要不断优化思政理论课课程。
及时优化、充实教学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及时融入课程,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尤其要加强学生在文化观方面的教育,促使艺术专业大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四个自信”引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思政教师是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引导者,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思政教学离不开优秀的思政教师队伍。因此,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1.扩充思政教师队伍,保证教师的质与量。
艺术院校思政理论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在保证思政教师数量充足的同时又要不断提升思政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名师示范课堂”、教师专项培训计划等项目,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思政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思政教师并逐步提升思政教师各方面的待遇,让思政教师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更好地投入到思政理论教学工作中。
2.建立思政教师、辅导员与班主任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
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共同携手,共同关注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日常生活需求,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同时做好学生的各类管理工作。思政教师多与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沟通,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思政教师并不是只会讲理论的教师,德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展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改变学生。
3.加强思政教师的学习交流与培训。
思政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者,自身要增强不断学习的意识。学院要组织年轻教师听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课,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组建“教师帮带小组”,让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传递教学经验;通过说课大赛、名师网络示范课、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的备课能力、教学水平。艺术院校思政教师不仅要在本校教师间展开学习交流,更要走出去,与其他艺术院校的名师交流,取长补短;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观摩活动,不断充实自己,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没有适宜的教学方法,犹如准备了上等的食材而缺乏优质的烹饪技术,同样烹制不出可口的美食。
1.注重教学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一堂好的思政理论课要从教学导入下手。教学导入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紧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当今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大学生习惯沉浸于网络世界,享受网络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思政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寻找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用时事新闻及贴合教学内容的事例更好地切入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意识,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帮助艺术专业大学生增强对国家及社会责任感的认同。
2.利用艺术专业优势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艺术院校的学生们对事物的认知更趋于感性化,仅仅靠知识的堆砌无法让他们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的精髓。发挥艺术专业优势,充分调动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组织开展思政教育主题的晚会、表演,将艺术专业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如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主题的文艺晚会,以歌曲、舞蹈、乐器演奏、绘画设计、朗诵等多样的形式,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强化“德育就在身边,从自身做起”的观念,让思政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艺术专业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思政教学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思政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分别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以思政教学课堂为平台,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其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评比。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的内容及时做出评价、补充、指正,让学生的记忆更为深刻。从“教师为课堂主体”转变为“学生为课堂主体”,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思政课堂回归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过程中增长本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思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生宿舍、食堂等场所也可以成为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中,思政教师更容易与学生展开轻松的日常交流,培养师生感情,拉近师生距离。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而听其言、信其道。艺术院校思政教师应当以“三进两联一交友”为契机,与学生交朋友,定期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在交流互动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纠正不良思想。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他们学习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但我们不能忽略社会及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思政教育一方面要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合力。
思政教育是一项持续性的教育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必须与艺术院校大学生所居住的社区及其家庭紧密联合,形成思政教育合力。在这种合力下,学生的思想意识才能受到持续性的关注与管理,及时扼杀不良思想。
在寒暑假期间,艺术院校思政教师与学生所在社区及其家庭保持联系,追踪学生最近的思想动态,协助社区、学生家庭完成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社区要及时做好学生放假、开学时间的记录,定期走访社区里艺术院校大学生家庭,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记录在册。要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形成较为全面的德育体系,促使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保持健康良好的状态。
总之,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思政理论教学改革需要紧跟学生的实情和现实需求。要从优化思政理论课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学方式改革、形成思政教育合力这些方面共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