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静文
(厦门市滨北小学,福建 厦门)
“绘画”式作文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内容,可以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训练。而小学低段教学目的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兴趣,只有在低段语文教学时打好基础,才能在高段语文教学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绘画”式作文教学可以归为材料作文教学中的一类,通过学生对图画的观察与分析,最后将自己对图画的理解转述为文字语言。图画内容可多样化,可分为多画幅、单画幅或者简单的漫画,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拟定题目或者是让学生自行理解后自拟题目。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绘画”式作文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平时,学生会经常出现逻辑不通顺,掌握不了图画中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可以通过阅读绘本来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程度,绘本是种结合图文的阅读素材,十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可利用绘本中的表达方式,让其欣赏图画的同时,对故事情节进行拓展,让学生通过阅读绘本来进行写作素材的累积。
观察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能力,观察力的提高对学生作文水平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累积、发现、感悟,通过多样的感受来锻炼自己表达能力,保留瞬间的感悟,从而写出有感情的高质量作文。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以“春天来了”为题的作文,教师可以先寻找与题目相关的绘本让学生进行阅读,绘本中以绿色为主要背景颜色,点缀蝴蝶与花朵。在学生阅读完绘本后,教师可带学生到教室外活动,让学生通过眼睛来真实地观察春天的细节。通过“绘画”式的教学方法,本次作文内容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有学生写出了“柳树枝条是软软的,还钻出了点绿色的嫩芽,像小姑娘的辫子,真漂亮”这样富有活力与温度的句子。所以该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以眼为笔”,观察生活中一点一滴[1]。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该年龄段孩子的语言方式来进行引导。由于年龄特点,低段学生往往说话规律性不强、写作时思维逻辑不通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图画的直观性与较强的逻辑性来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提高。首先需要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培养看图写话的能力,很多孩子会出现“说得明白但写不明白”这一情况,想要让学生把心中想到的转化为口中所说的,再由口中所说的写成文字,其过程具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不断对其进行联系,先引导把想到的关键词语写出来,再将关键词联系成完整的句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习良好氛围,从而减轻其写作时的心理压力。
以“小青蛙的保护伞”的图画作文题为例:在本次写作教学时,需要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锻炼,让学生对图画观察时做到条理清楚、顺序得当。在看图期间,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先物后景或先上后下等方式,并让其思考图画中事情的发生究竟有哪些原因,调动其自我思考的能力。在教师指导后,学生提出几点问题“小青蛙为什么需要保护伞”“清澈的河水为什么不见了”“如果没有保护伞小青蛙会怎么样”“人类需要做些什么呢”,在写作时根据上述问题展开讨论,丰富了内容的条理性。
因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往往会出现对学习提不起来兴趣,觉得学习内容枯燥等现象。而在语文写作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以此来提高其积极性,推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进行“绘画”式作文教学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将教学内容作为主线,通过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包括其想写些什么内容,从而来设置合理的作文题目,并安排与其需求相关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地提高对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老师教变为主动学,基于图画的趣味性来培养兴趣,从而提升其写作能力。
图画情境趣味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作文的有效手段,就是利用图画中与生活场景相似的特点,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作文要求。情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根据图画来进行自我想象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图画内容,与学生共同演绎相仿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找到代入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丰富生活经验。通过对图画内容的联想与代入,学生会对相关事情的发生经过与结果产生好奇心,更加积极地发现事情的细节,这个时候孩子会有更多内容想要表达,所以结合图画的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其学习动力[2]。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低段写作能力可以对日后语文学习过程中打下良好基础,教师需要结合“绘画”式教学特点,注重对学生心理的了解,从而对其个性化表达能力进行提高,让学生在写作中寻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