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尼瓦尔·热合木吐拉
(新疆妇女干部学校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推进群团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妇联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内容突出强调了妇联改革总体任务及妇女工作重心的变化。[1]
随着群团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方案》的逐步实施,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必将迎来新的变化和挑战。
针对不同的群体,要做好分级、分层、分类培训。要以问题为导向,从正在做的事情出发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妇女干部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面向妇联的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培训;面向新任职妇联干部,开展以基础业务为重点的岗前培训;面向全体特别是骨干妇联干部,开展以丰富理论为重点的培训;面向乡镇、街道、社区等不同岗位的妇联干部,开展以专业妇联业务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方案》提出,要壮大基层工作力量,把活跃在城乡社区、热心妇女工作的各类女性人才充分吸纳到基层妇联组织和工作队伍中来。可以预见,未来妇女教育培训的学员构成将更加丰富,更加基层化。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单一的系统内干部培训的理念,面对社会多元群体,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特别是要重视基层妇女干部的培训需求。
长期以来,妇女干部培训方式比较封闭单一,培训合作大多局限在妇联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平级组织之间,与社会各类组织的沟通交流不多,互相借鉴学习的机会很少。按照《方案》要求,各地逐渐加强妇女组织及新兴群体的联系服务和引导,与党领导的其他群团建立密切交往,推动各级妇女组织更好地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这样一来,妇女干部培训也要加强与其他群团和社会组织的开放合作,为拓展妇女干部培训方式和拓宽培训渠道提供难得机遇,必须尽快破除传统思想的壁垒,以开放的胸襟与合作的心态,主动加强与各类社会组织、团体和机构联系,促进体制内外的经验交流,共同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既要强化课堂讲授、研讨、视听、案例教学、座谈会、实地参观、现场教学等传统手段的成效,又要探索包括技能性培训、思维培训、研讨会、模拟游戏、论坛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现代培训方法。《方案》提出大力实施“网上妇女之家”工程,以“女性之声”为重点,打造“网上妇女之家”,实现妇联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妇联和女性充分互动、线上线下一体运行,就是要把妇联工作与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起来。除集中面授培训外,还要更加注重互联网在培训中的使用。加快建设网上平台,开发适合PC端和移动互联网端的课程和学习内容,借助APP、直播平台、智能培训管理系统等现代网络产品和技术,使妇女干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能得到便捷高效的培训服务。构建“互联网+培训”的工作新格局,借助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和丰富资源,依靠远程教育平台,不断更新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提升课程的魅力和说服力。
改革前妇女干部培训的课程设计指导思想是“全面”,认为学员 来一次不容易,要把学员履职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一并体现在课程中,把一次培训看做全面提高妇女知识水平的机会。经过培训实践、认真反思和学员反馈,充分体现群众性特点,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要转变思路,更加强调细节和重点,更加强调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学员具体思维方式和能力有所提升。我们把原来的“面”细化分解成若干“点”。如“基层组织建设”细化成“妇女之家负责人的沟通协调”、“如何做好扩大妇联组织成员工作”、“用群团改革思维开创妇女工作思路”、“服务妇女儿童公益项目的策划”、“将妇女需求植入妇女工作的设计中”等内容,以每一个专题为切入点,既深入,又具有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2]
改革前课程设置均按以往经验,按培训学员参训时的反馈,结合 培训目标和妇女工作形势设置课程,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学员常常被动地接受部分课程。随着群团改革的不断深入,妇女工作内容、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实质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将妇女姐妹的需求植入课程设置当中,在进行学员需求调研后,培训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妇女干部的培训需求,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按照妇女干部的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以妇女需求为第一信号,按需施训、因人施教,大大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课程设置的客观性大大增强。
首先注重培训评估主体的多元性,综合实施部门自我评估、培训主管部门评估、培训学员评估和第三方专业评估,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培训实施部门自我评估和培训主管部门评估,可以发挥妇女培训机构的主体性,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各项任务和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有利于促进培训规划、工作机制的制定。培训学员评估主要是指把妇女干部学员看成培训服务的“用户”,注重“用户体验”,即收集妇女干部在接受培训时对培训可用性、有效性等产生的主观心理感受和满意程度,让妇女干部参与培训设计、实施、评价的全过程,突出了妇女的主体性地位。第三方专业评估是聘请相关专家对培训的过程和结果予以有效监督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其次提升评估的科学性,采用问卷调查、理解主观意愿、观察访谈、自由聊天等方式,从实证性、解释性、互动性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1]张宇婷.群团改革背景下的妇联干部培训教学能力提升的思考.赤子.2017(2).247.
[2]钟宇慧.群团改革背景下共青团院校团干部培训体系建设思考.中国共青团.2017(8).40-42.